天天看点

我劝你,做个“不好说话”的人

作者:恋爱婚姻家庭杂志
我劝你,做个“不好说话”的人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可可·香奈儿曾说:“与其经营别人的背弃和不善,不如经营自己的美好。”

可现实里,我们却常常暴露出处世的弱点,总是太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永远把内心的感受置于别人的眼光之后,渐渐“受制于人”,越来越喘不过来气。

待到吃了亏、伤了心,才恍然明白:

唯有敢于直面他人的评价,不再害怕孤立和误解,才能筑牢内心,活得轻松。

不妨,试着给自己松绑解压,大胆打破困顿与桎梏,不再徘徊和畏缩。

我劝你,做个“不好说话”的人

短视频创作者@朱佳航曾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刚出来工作的时候,生活很拮据。

但当自己尊重的前辈开口借钱时,她还是碍于面子,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搜刮一遍,硬是凑出3000块借了出去,自己只剩下50元。

本想可以撑过去,没想到第二天前辈说还要再等两天才能还,可那几天,她连吃饭的钱都是找朋友垫的。

还有一次,朋友找她帮忙写文案,佳航也是一边忙着自己手头的事,一边帮朋友完成。

但结果,却因为文案交得太晚,无奈跟着一起挨骂。

回忆起青涩的自己,佳航在视频中说道:

“因为不会拒绝,我总是在用自己的时间,去修补别人的错误。”

现实中,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样,总是难以回绝别人的请求,害怕被讨厌,哪怕“不”字就在嘴边,却怎样也说不出来。

总是被“不好意思”捆绑,但时间久了,很多事情就变了最初的味道,对方不再感谢你,而你也无能为力。

我劝你,做个“不好说话”的人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

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是因为你太好说话。什么事情,一找你就答应;什么东西,一要你就给。

当这种行为变成一种暗示,这样的关系成为潜意识里的一种默契,我们的价值也会随之降低。

而之于别人,就像是一张张轻小的“便利贴”,随拿随取,有事时想起你,事毕之后就忘记,不会有任何顾及,而你也无法拒绝这种委屈。

唯有懂得拒绝,才能从“我愿意”中解放出来,不再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们压榨,也不会再为自己的拒绝感到抱歉。

然后,真正做到尊重自己的内心,不内耗,不自损。

我劝你,做个“不好说话”的人

电视剧《完美伴侣》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在药厂工作的孙磊,实验操作时因为仪器温度过高,引发火灾,胳膊二度烧伤。

领导到医院探视,还未做出责任认定,他便主动申请负全责。没有去核实事故出现的原因,也没有询问实验室能否走保险赔付。

可他不知道的是,药厂正想借这次事故来掩饰药物延迟上市的原因,而领导也是对他早有成见,要把他调离原有的工程师岗位。

如果不是妻子到公司查清楚仪器的问题,看明白领导的意图,他不但会被开除,而且还要付出一百二十万的巨额赔偿。

我劝你,做个“不好说话”的人

现实中,面对事情,我们或是碍于面子,或是为别人考虑的太多,总是愿意主动去“吃亏”。

可这些不设任何条件的付出,到头来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已。

讨不来一点好,反倒揽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又拖得自己疲惫不堪。

于别人来讲,这样主动的“取悦”,非但不会当回事,更不会有半点感激。

唯有放弃“老好人”的人设,大胆做个“不好说话”的人,才能客观地面对事件本身。

谁的事情谁来做,谁的责任谁来担,这样,于别人于自己也都不会有亏欠。

不再敏感于他人的眼光,也不再把自己生活的评判标准交到别人手上。

然后,轻松面对自我,获得最踏实的安全感,被在乎,被珍惜。

我劝你,做个“不好说话”的人

新年第一天,开心团圆的气氛下,嫂子却没忍住流下泪来。

因为在超市服务台工作,她每天会接触到很多人,遇到很多事,其中难免会有无理和刁难。

7年多的时间里,她暗暗咽下无数次的委屈,没有反抗,也很少抱怨。

可她怎样也没有想到,会被前来存包的阿姨泼上满身的热水。

还指着她的鼻子连吼了5分钟:

“你这人怎么不知好歹,存个包这点事都干不好,趁早回家吧!”

这位阿姨是超市的常客,总会在出口处等着拿小票,见嫂子从未阻拦,就动了心思。

之前,就在一次兑换的活动上,偏要换取还差500积分的奖品。

因为担心她吵闹影响不好,嫂子便悄悄添上自己的积分,勉强答应了阿姨的要求。

可就是这样,她不但没有领情反倒觉得嫂子好欺负。

而这次,更是嚣张,只是因存包等得久了一点,就把热水泼到嫂子身上。

嫂子很难过,却又只能怨自己。

我劝你,做个“不好说话”的人

有些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息事宁人”,害怕带来不好的影响,也害怕伤害到别人。

但现实是,我们隐忍太多,就被别人视为了软弱;不及时反抗,就会成为别人变本加厉的理由。

到最后,咽下了委屈,也未能换来理解和感谢。

不如,遇到蛮横就适时回怼,遇到无理就据理力争。

武志红老师曾说:

当别人感知到你是一个不好惹的人,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最后,也容易收获好的关系。

总是退让和畏缩,就会被人当做“软柿子”,觉得捏一把,踩一下都没什么。

时间久了,人们的印象形成,就会把自己置于弱势的套子里。

唯有懂得反抗,才能获得尊重和敬畏,不会再有人敢肆无忌惮地向我们挥拳。

学会表达愤怒,也是成熟的一步,不把自己困在“好欺负”的角色里,拥有真正的自由和勇气。

我劝你,做个“不好说话”的人

加缪在《局外人》中说:“最通情达理的方式,就是不要勉强自己。”

从前,以为能够“忍住”,是最值得骄傲的表现。

慢慢成熟起来,才明白:

退让和隐忍换不来任何喜欢和好感,反而会拉低自己的身价和段位。

希望,我们都能早些懂得这样的道理,学会松绑自己,不畏惧他人的眼光,不困于任何角色。

敢于倾听自己的内心,保持清醒和热爱,活得潇洒自在。

与君共勉。

作者| 刘小畅,热爱文字和生活。

图片| 视觉中国

本文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湖北e家庭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在“十点读书”后台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