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動汽車長續航是僞需求嗎?馬斯克這次可能說對了

【智車派】全球成功的企業家不在少數,但能像馬斯克那樣“出圈”的卻終究隻是少數。作為SpaceX CEO兼CTO、特斯拉CEO和太陽城公司(SolarCity)董事會主席,馬斯克總是能想到别人沒有想到的問題,能在混沌的市場中摸索出一條正确的道路,并去踐行。

電動汽車長續航是僞需求嗎?馬斯克這次可能說對了

馬斯克

3月3日,馬斯克在推特上發表的一番關于“過高的電動汽車續航沒有意義”的言論在網上引起熱議。馬斯克發推特稱:“我們本可以在12個月前制造出600英裡(約966公裡)的Model S,但這會使産品變得更糟,因為99.9%的時間你會攜帶不需要的電池,這會使加速、操控和效率變得更糟。”

馬斯克表示,Lucid可能第一個傳遞500英裡(約805公裡)電動汽車,但特斯拉第一個生産它。他補充說:“甚至我們400英裡+(約644公裡)續航裡程的汽車,也幾乎超過了大多數人會使用的裡程。”

電動汽車長續航是僞需求嗎?馬斯克這次可能說對了

馬斯克推特截圖

這一番言論不僅在推特上引起了熱議,同樣也受到了國内不少企業家的關注。前聯想集團副總裁、小米集團副總裁常程和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晖就對馬斯克的言論表示贊同。但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如果實際續航裡程少于500公裡,會有焦慮。

那麼,究竟電動汽車長續航是不是僞命題?

普通消費者可能對價格更敏感

現在電動汽車大火,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睐。不過也有不少使用者選擇買傳統燃油車,除了安全性更有保障外(或許),還因為燃油車沒有續航焦慮。對于現在電動汽車兩三百公裡的續航,有不少網友表示:“電動汽車的續航太短了,什麼時候能像燃油車那樣加一次油跑五六百公裡才會普及”。

這還是保守的,甚至有網友表示,在極端情況下(比如冬天極冷的情況下),電動汽車的實際續航能達到600公裡才會沒有焦慮。如果以冬天電動汽車續航會打六折的情況計算,那麼這位網友就是要求電動汽車的理論續航要達到1000km。

電動汽車長續航是僞需求嗎?馬斯克這次可能說對了

網友評論截圖

實際上,當下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範圍大多在400km左右,續航裡程較高的車型約為600km,極少數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能實作800km+。為什麼有的汽車廠商能把續航做到800km+,但有的隻有400km?是做不了嗎?

不是。增大電池就能提高續航,相信大多數汽車廠商都是可以做到的。那為什麼都不做呢?一是如同馬斯克所言,電池加大,車的重量、體積毫無疑問會增加,影響駕駛體驗感,同時對能耗也是一種負面因素;二是電池加大,成本也是要增加的。

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标準到400km就封頂了。假設一輛車的續航為400km,按照較低的每公裡電耗10度計算,裝電量約為40kWh。如果續航要達到800km,就算忽略電池組增加後車重增加導緻的能耗增大,這額外的400km所需要的40kWh電量,以乘用車電池包成本1元/Wh計算,成本大約要4萬元,最少也要3萬元。

電動汽車長續航是僞需求嗎?馬斯克這次可能說對了

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方案

這3萬元多不多?那要看購買對象是誰。電動汽車如果想要普及,勢必價格要在普通消費者能夠承受的範圍内。而根據乘聯會資料統計,2021年國内乘用車銷量排名前十的幾乎都是10萬-15萬元左右的車型。目标盯在這個區間的消費者,高低配置差價如果超過了3萬元,足以左右他們的選擇。

電動汽車長續航是僞需求嗎?馬斯克這次可能說對了
電動汽車長續航是僞需求嗎?馬斯克這次可能說對了

2021年轎車/SUV零售銷量排行榜

400km的續航真的不夠用嗎?

喬布斯曾經說過一句話:消費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産品,他們就知道這就是我要的東西。

雖然大家确實比較關注電動汽車的續航,但續航卻并不是消費者唯一的關注點。五菱宏光MINI EV、歐拉等電動汽車的異軍突起或許能說明這一點。

電動汽車長續航是僞需求嗎?馬斯克這次可能說對了

五菱宏光MINI EV

五菱宏光MINI EV的續航裡程僅為120km,但卻屢次擊敗“電動汽車領頭羊”特斯拉奪得電動汽車單月銷量冠軍。并且在2021年,五菱宏光MINI EV全年銷量達395451輛,比排在第二、第三的比亞迪秦(187227)、特斯拉Model 3(150890)足足多了一倍。五菱宏光MINI EV憑借着輕便靈巧、出行成本低、青春可愛的外形以及親民的售價受到了消費者們的喜愛,滿足了車主日常出行代步的需求。

并且,在2021年新能源轎車零售銷量排行榜前十五中,除了特斯拉Model 3、比亞迪漢、小鵬P7三款車型外,其他電動汽車的續航基本維持在400km左右,甚至大多都在300km以下。這樣的續航真的不夠用嗎?

電動汽車長續航是僞需求嗎?馬斯克這次可能說對了

2021年新能源轎車零售銷量排行

資料顯示,絕大部分私家車一年的行駛裡程在1-1.5萬公裡左右,少數私家車一年能開1.5-2萬公裡,以平均值1.5萬公裡計算,除以365天,平均每天約為41公裡,一周約為287公裡。續航300公裡的車剛好可以一周充一次電。而且,如果電動車車主擁有車庫和私人充電樁,每天晚上都能慢充充一晚上,既降低了用車成本,又通過慢充延長了電池壽命,一舉兩得。這樣來看,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400公裡的續航是足夠而且合理的,不過智車派這裡說的是實際續航裡程。

續航焦慮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過去十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顯著,但新能源汽車普及的相應設施卻沒有跟上,拖了後腿。充電設施不完善,尤其是公共充電設施建設不完善,使新能源車主在使用上十分不便捷,用車的時間成本昂貴,随之而來迫切需要一輛長續航汽車,以減少充電次數節約時間。是以歸根結底, 電動汽車長續航是一個僞命題,從續航、駕駛體驗、成本等方面綜合來看,電池并不是越大越好。

電動汽車長續航是僞需求嗎?馬斯克這次可能說對了

特斯拉快充站

2017年以後,越來越多的充電樁公司成立,國家電網不再孤軍奮戰,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公共充電站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小區的物業也不再為難業主安裝充電樁,至少一線城市電動汽車充電難的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續航長短,是否能滿足出行需求,隻是汽車的基本功能屬性,充電基礎設施進一步普及後,續航将不再是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屆時,座椅的舒适性、空調效果、性能高低、智能駕駛等将成為消費者更關心的話題。換言之,定位高端的電動汽車不再适宜主打長續航,隻有産品圍繞使用者展開才能最終赢得使用者的青睐。

總結

不可否認,高端、智能、長續航是電動汽車努力的方向。但當汽車續航夠用之後,大電池的邊際效應就降低了。而且汽車續航越高價格不免也會越高,遠離了普通使用者,還降低了駕駛體驗感。是以,電動汽車續航适宜即可。并且随着充電基礎設施的完善,消費者将不會再過度依賴電動汽車續航,而将聚焦電動汽車的便捷性、智能化,而後是品牌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