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永不服輸,才能勇攀高峰

作者:人民網

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從陳敬凱創下中國新體育第一世界紀錄,到2019年世界舉重錦标賽打破15項世界紀錄,中國舉重運動員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榮譽的背後,是舉重運動員對精益求精的艱苦作風、訓練方法和對舉重技巧的學習的傳承。是運動員站在領獎台上,是整個團隊出色地站了起來。

31枚奧運金牌,522次世錦賽,710項世界紀錄,是中國舉重隊的榮耀。拼搏、頑強拼搏、挑戰極限、追求卓越,在優良的作風中鑄就了這支隊伍的遺産。在不同時期,中國舉重隊員不斷超越自我,用奮鬥和汗水創造一個又一個。

傳遞優良的風格

努力學習技術

新中國成立後,陳鏡凱等舉重運動員在艱苦的條件下刻苦訓練,不斷改進訓練方法,摸索出"蹲下"技術,為世界舉重技術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随時随地練習,陳打開打開床闆,做成推凳。今天,這兩個卧凳在陳光誠的家鄉廣東省石龍市的舉重博物館展出,用他們的辛勤工作激勵着遊客。1956年6月7日,陳光誠在上海體育館以133公斤級的成績打破了美國運動員保持的男子輕量級舉重世界紀錄。

中國體育吹響了進步的号角,舉重運動員沖到最前面。在這項展現實力的項目中,中國舉重運動員"流血出汗不流淚,骨折不退",以良好的成績展現了中國運動員奮鬥的姿态。

陳光誠曾九次打破世界紀錄,弟弟陳曼林和侄子陳偉強成為舉重世界紀錄選手,在中國體育界大放異彩。

改革開放後,中國舉重隊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訓練方法,取得了顯著成績。在1984年洛杉矶奧運會上,中國舉重隊赢得了四枚金牌。

"與老一輩相比,我們在訓練方法、項目配置設定、特種部隊、減輕受傷之痛等方面更加科學和精細。洛杉矶奧運會男子56公斤級冠軍吳玉德回憶道,"我們繼承了中國舉重隊的勤奮,永不放棄的優良作風,在訓練和比賽中,'金-不斷超越自己'。"

不斷突破極限

勇于突破自我

"把世界紀錄寫在中國人的名字上"是舉重運動員多年來執着的追求;目前,在14個奧運項目中,舉重、綜合成績創下世界紀錄,24個屬于中國舉重隊。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唐靈生舉起杠鈴12秒,打破男子59公斤級世界紀錄,奪得冠軍。男子70公斤級冠軍詹緒剛在比賽中打破三項世界紀錄,撐起并搶奪三項世界紀錄,他獨特的"深蹲"展現了力量與技術的完美結合。

在2000年悉尼亞運會上,從70公斤級上升到77公斤級的詹旭剛舉起了207.5公斤,這是他以前從未舉起過的重量,在落後對手7.5公斤後赢得了冠軍。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唐功紅在女子75公斤級比賽中以優異成績奪冠,最後一步以增加10公斤級,打破了舉重和總成績兩項世界紀錄,奪得冠軍。這些血淋淋的比賽畫面展現了中國舉重運動員的自信和精神。

"在舉重項目中,中國隊可以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依靠舉重運動員不斷挑戰極限,永不放棄優良的作風。永不放棄,為了攀登高峰。"中國舉重協會會長周金強說。

随着舉重人才的湧現,激烈的團隊競争也讓中國舉重隊員互相激勵,在訓練中頻頻出成功。

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之前,龍清泉早已獲得男子56公斤級資格,而被擊敗的吳景軒依然在訓練中對世界紀錄産生了沖擊,這讓龍清泉不敢放松。最終,龍清泉在奧運會上打破了16歲的男子56公斤級世界紀錄,并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再次獲得奧運金牌。

加強後勤支援

建立強大的團隊

如今,我國舉重隊從力量、體能、康複、心理、營養、功能評估和傷病預防7個方面制定系統化的訓練方案,確定隊伍始終走在世界前列。

在絕對實力上沒有優勢,依靠先進技術彌補,也用在場上的辛勤付出取得突破。2018年,國際舉重聯合會再次改變水準,中國舉重隊為隊員及時調整參與水準,迅速制定計重計劃。一年後,在舉重世錦賽上,中國隊在10個奧運項目中獲得金牌,打破15項世界紀錄。

是運動員站在領獎台上,是整個團隊出色地站了起來。

每次離開北京到國外訓練,全隊都會去紅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在大别山,舉重隊為老區人民捐款,與當地中國小生友誼,舉辦"祖國在我心中"的主題演講比賽,點燃運動員為民族榮耀的激情。

目前,國家舉重隊黨支部有黨員37人,其中運動員17人,預備役隊員3人,現役隊員5人列入訓練計劃。"我随時準備為我的國家而戰,在關鍵時刻站起來,盡我所能。"運動員、奧運冠軍陸小軍說。

國家隊的建設正在蓬勃發展,不僅促進了當地團隊和業餘體育學校培養人才的熱情,而且将優秀教練送到海外,帶動了世界舉重的發展。

随着東京奧運會步伐的臨近,這支深思熟慮、堅韌不拔的中國舉重隊将努力在奧運賽場上再創佳績。

人民日報(2021年7月8日第15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