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保持樂觀還是心懷警惕?解讀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表現

2022年1月,新能源汽車市場繼續保持着高速增長的态勢,根據乘聯會的資料顯示,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41.2萬輛,同比增長141.4%,環比下降18.5%,環比降幅與2021年1月特征一緻。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34.7萬輛,同比增長132.0%,環比下降27.0%,環比降幅與2021年1月的25%特征基本一緻。

保持樂觀還是心懷警惕?解讀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表現

對于1月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突出表現,乘聯會認為,主要因為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對整個市場的影響較小和部分新能源車企将2021年年未傳遞訂單資源轉接到今年一季度。從開年的銷量表現來看,新能源汽車依舊是汽車産業發展的“推進器”。是以,中汽協也樂觀地預測,2022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将實作銷量500 萬輛,保持高速增長。

保持樂觀還是心懷警惕?解讀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表現

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持續走高,分析來看,這背後也是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支撐。首先,新能源汽車在國内持續發展多年,已經逐漸由之前的政策補貼驅動轉向市場拉動,也就是說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其次,傳統車企對新能源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在産品矩陣中新能源車型的占比也在持續提升;第三,得益于先發優勢和技術積累,自主品牌在産品細分和品牌向上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同時,造車新勢力在多年發展之後也開始了集中上量;第四,開拓海外市場的銷量,也成為了國産新能源汽車提升銷量的一個重要增長點,随着海外市場的持續拓展,産品出口量也呈現出水漲船高的景象。

保持樂觀還是心懷警惕?解讀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表現

可以說,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了行業發展的“快車道”,自主創新技術也吸引着更多的消費者去選擇新能源汽車。從不斷提高的市場滲透率也能看出,其實作了部分替代燃油車的市場效應。今年而言,對新能源汽車最大的考驗就是在政策補貼全部退出之後,市場的搏殺會更為激烈,行業是否還能保持住像去年那樣的高增長。

從1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中,我們還發現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持續領先,2022年1月已高達32.0%,遠遠高于市場整體水準。從車企角度來看,市場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面,共有7家傳統自主品牌車企在1月實作月銷量過萬,包括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吉利、廣汽埃安、上汽乘用車、以及長城歐拉等。

保持樂觀還是心懷警惕?解讀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表現

在這些品牌中,比亞迪、奇瑞和吉利同比增長尤為明顯,增幅均超過190%。其中,比亞迪憑借刀片電池、e平台3.0以及DM-i超級混動等技術加持,在純電動汽車和插電混動細分市場呈現齊頭并進的發展勢頭。而且,海洋網系列産品的加入,更加豐富了比亞迪新能源的産品陣營,今年品牌還會帶來更多新車,相信會對今年的銷量增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奇瑞新能源汽車在1月實作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定位A00級純電動汽車細分市場的小螞蟻和QQ冰淇淋的強勢表現。同樣,吉利能夠實作高速增長的态勢,離不開吉利、幾何、領克、極氪以及睿藍等品牌共同發力的結果。

保持樂觀還是心懷警惕?解讀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表現

除了傳統自主品牌外,國内的造車新勢力們也在上個月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其中,小鵬汽車、理想汽車以及哪吒汽車在1月赢得月銷量破萬的佳績,分别位列造車新勢力1月銷量排行榜第一名、第二名以及第三名。

保持樂觀還是心懷警惕?解讀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表現

主流合資品牌雖然在銷量表現上與自主品牌存在一定的差距,不過我們也看到最近幾年它們也在不斷加快電動化轉型的步伐。其中,南北大衆“大象轉身”的速度可謂相當快,分别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投放了3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ID.系列純電動汽車,在市場上也斬獲了不少的份額,成為合資品牌中新能源車型的中流砥柱。此外,豐田、本田、通用以及福特等汽車集團也在2021年釋出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車戰略。

寫在最後:

從1月份新能源汽車的整體市場表現來看,産業依舊向着我們期待的方向發展。不過,理性看待1月的“開門紅”,車企也要認識到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晶片短缺依然還沒有得到有效“根治”、還有政策補貼退坡加劇等問題,都是決定着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變化因素。2022年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到底會如何發展,我們隻有一同耐心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