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閑慢慢行故宮》
封面推薦語
來故宮看什麼,走哪條路線,您是否有這樣的困惑?
現在有一位研究故宮二十年的才女,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為您解讀故宮。
一殿一室、一器一物,紅牆内的故事與您娓娓道來。
她筆下的故宮,會讓您更加了解這座紫禁城。
——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霁翔

紫禁城,一座六百年的城。古人說紫微星垣居于中天,永恒不變,是以皇帝居所中的“紫”即為此意,明清二十四位帝王在這裡登場而又落幕。
當它從“禁城”成為“故宮”,從全世界湧來的人們欣賞它、贊美它,擺脫了皇權桎梏的它才有了鮮活的呼吸,和讓人目眩神迷的生命魅力。
七十二萬平方米、“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的打卡聖地,大得獨一無二,誰能引着你走透?
寒布,本名賈立新,做過二十多年的講解導引工作,現在是故宮博物院的副研究館員。在寫這本《閑閑慢慢行故宮》之前,發表出版過不少關于故宮的文章和圖書。
浸濡故宮三十年,她幾乎已經是它的一部分。長街迤逦,深巷重門,無非她縱橫深淺都了然于心的掌紋。指着英華殿庭院裡的七株菩提樹,她會告訴你這是明代萬曆皇帝的母親慈聖皇太後親手所植,至今已曆四百餘年,依然枝繁葉茂、如傘如蓋,乾隆皇帝還為它題過詩。
在電視劇中大放異彩的延禧宮,有清一朝頻發火災。鹹豐年間最後一次被燒毀後,重建工程又因清帝退位、失去資金支援而中斷,隻剩下一座意在克火的“水晶宮”爛尾樓。
她的最終寫作目的,是打造一本目前罕見的故宮專業導覽書。于是在《閑閑慢慢行故宮》中,她談宮殿樓台、螭首脊獸、藻井花格窗的古建之美,也講玉玺鳳冠、書法古畫、陶瓷青銅的文物之美,更重要的,是六百年來附着其上的曆史和文化積澱。
她将整座故宮劃分成數個區塊,精心拟定了五條不同的遊走路線,注明所需時長,做成彩色大幅的精印導覽地圖,随書附贈。
滿眼的黃綠琉璃、鎏金彩漆、朱紅宮牆……究竟細看哪一處?琳琅的殿堂和文物背後,是政事波瀾、帝後人情、君臣世故……
《閑閑慢慢行故宮》分上下兩冊。上冊《瑞阙丹宸》,故宮概說及中軸路線;下冊《重扉玉砌》,中軸線兩側路線,重點講述東西六宮。
午門曾是明代皇帝對臣工實施廷杖之刑的地方。繼承了堂兄帝位的嘉靖皇帝,要給生父追封尊号,與臣子的拉鋸戰長達三年,最終在午門集體杖責官員,當場打死十六人,群臣紛紛緘口,皇帝如願以償。
乾清門與乾清宮之間,有四十間庑房環繞相接。其中的南書房原為康熙皇帝早年的讀書處,十六歲的他召權臣鳌拜到此處為他講書。事先令小太監準備了一隻折腿的椅子,并站在椅後扶住。鳌拜施施然直入,康熙賜坐,接着賜茶。茶杯剛剛用沸水煮過,鳌拜拿不住,杯子砰然墜地。小太監乘機松開椅背,鳌拜遂仆倒在地。康熙大喝:“鳌拜大不敬!”十幾名訓練有素的少年一擁而上,将鳌拜制服擒拿。百年康乾盛世,自此拉開帷幕。
清代五福俱全的皇太後當數乾隆皇帝的母親崇慶皇太後。她在慈甯宮尊享了兒子四十二年的奉養,直至八十六歲壽終正寝。乾隆對母親可謂克盡人子之孝,南巡北狩奉母以遊,京中禦苑勝景更是常常攜母同觀。崇慶六十聖壽期間,乾隆共向她進獻壽禮兩千多件,包括佛像佛經、金玉古玩、珍稀香料、朝珠簪飾、貂褂衣料、插屏陳設、手卷字畫等等,不一而足。
這是雕梁畫棟上附着的曆史風雲,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改變了中國的走向……
清代的帝王寶玺初為二十九方,後增至三十九方之多,乾隆皇帝時始定為二十五方,他希望清朝能如東周一樣綿延二十五代。不過,這最終隻是一個美好的幻想。
故宮殿内的天花,清工部列出十餘種樣式,執行個體卻豐富得多,金琢墨瀝,楠木竹編。倦勤齋内小戲台的海漫天花,繪制者是意大利畫家郎世甯的中國學生,紫藤花完全以色彩塑形,看不見線條的痕迹,繁盛漫垂,給人奇妙的立體錯覺,是中西技法的完美融合。
這是卯榫器紋下深蘊的形制淵源,任意一個小小的構件,都是幾代藝術家和工匠的心血結晶……
作家出版社與故宮出版社強強聯手,精選珍貴圖檔,全彩設計,精美裝幀。“印刷界的天花闆”雅昌藝術印刷公司承印。
一本好書的誕生,是圖文編撰、裝幀設計、紙張、油墨、印刷裝訂的完美配合,任何一點稍弱,都是白璧微瑕的遺憾。
《閑閑慢慢行故宮》從策劃到出版曆時兩年,每個細節都經過精心的審視和考量。故宮出版社提供的大量精美珍藏圖檔,由文藝範兒十足的美術編輯挑選編排,版式和封面數易其稿。最終的設計方案以故宮建築中椀花結帶、三交六椀菱花元素為主圖,采用印金、燙金、起鼓等工藝,突出故宮文化元素。鎖線通背裝訂,使整本書可以無障礙攤平,提高美觀度和閱讀舒适性。特别定制的内文用紙,能呈現最佳彩印效果。印制廠家是有“印刷界的天花闆”之稱的雅昌藝術印刷公司,成品效果令人驚豔。
故宮的美,經得住千百次的審視。故宮的氣韻,要反複地咀嚼體會。無論是紙上閱讀,還是身臨其境,閑閑慢慢行故宮,閑的是心境,慢的是時光,享受的是與它靈犀相通的那一個凝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