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華制藥“鳳凰針”實為皮膚科産品被指名不副實 未取得二類械字号批文卻稱使用者回報良好

作者:中國網财經

中國網财經3月3日訊(記者 杜丁)醫美行業細分領域“再生醫美”是2021年的大熱闆塊,伴随着華東醫藥少女針、聖博瑪、愛美客童顔針等三款刺激人體膠原蛋白再生的注射微球産品相繼獲批,再生醫美闆塊受到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和追捧。

而借助新産品“鳳凰針”搭上了這一風口,深交所主機闆上市公司新華制藥在去年年底前走出了一波接近翻倍的大漲行情。然而今年年初,公司股價從12元以上高台跳水,一度跌至9元以下,最大跌幅超過25%,這引發了衆多追高買入的投資者的不滿,投資者互動平台上關于公司新産品的質疑聲也不斷湧現。

據新華制藥此前回複投資者提問的說法,“鳳凰針”是公司進入醫美市場的第一款産品,主要适用于醫美賽道的皮膚科,通過微針操作或光電術後的塗抹,修複受損性肌膚,衰老性肌膚,也就是說,“鳳凰針”雖然命名為“針”,但其實是一種皮膚科的産品,主要是用于塗抹。對此,有投資者質疑稱,鳳凰針到底是不是醫美産品,“術後塗抹”稱之為“針”是不是不當?更有投資者要求董秘正面回答“鳳凰針是不是屬于醫用敷料”。

對此,新華制藥回應稱,“鳳凰針”屬于二類械字号醫美産品。有醫美行業業内人士表示,從“二類械字号醫美産品”的定義來看,“鳳凰針”與再生醫美概念似乎沒什麼關聯。

此外,中國網财經記者還注意到,目前這款“鳳凰針”尚未獲得二類械字号正式的批文,但新華制藥已對外宣稱,産品已完成生産并在30家醫院及機構進行打闆,并稱使用者回報良好。

布局醫美賽道

公開資料顯示,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新華制藥”,000756.SZ)作為華魯控股集團醫藥闆塊的核心子公司,成立于1943年的膠東抗日根據地,是新中國第一家化學合成制藥企業,也是全球重要的解熱鎮痛藥生産和出口基地,國内重要的心腦血管類、抗感染類、中樞神經類等生産企業。

新華制藥“鳳凰針”實為皮膚科産品被指名不副實 未取得二類械字号批文卻稱使用者回報良好

2020年底,新華制藥開始布局醫美賽道,2020年12月7日,新華制藥釋出公告稱,公司與華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華魯投資”)、華啟創聯(淄博)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海南鑫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德而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山東新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出資人協定》,各方共同出資人民币1億元設立山東新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新華健康”)。

2020年12月12日,新華健康正式創立,注冊資本1.03億元,主營業務覆寫骨科工具(涉及創傷、脊柱、關節、運動醫學及耗材)、高頻電刀、骨組織手術裝置、一次性耗材、滅菌保護系統等。

随後,新華健康與濟南磐升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皮膚再生研究中心,共同推出外泌體産品——鳳凰針。據新華制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的回複顯示,鳳凰針所有權屬于磐升生物,新華制藥目前沒有參股磐升生物的計劃,與其隻是戰略合作關系。

2022年1月30日,新華健康第一個醫美品牌“華琞”成立,鳳凰針是“華琞”品牌下産品之一。

蹭“再生醫美”熱度?

由于與前述再生醫美産品“少女針”、“童顔針”的名稱相似,新華制藥推出的“鳳凰針”一度讓投資者以為這又是一款注射類再生醫美産品。

2021年11月29日,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台提問,讓新華制藥介紹一下新華健康的鳳凰針,新華制藥并沒有明确給與答複,隻是稱“鳳凰針”是新華健康即将推出的一款醫美類的産品,主要适用于醫美賽道的皮膚科,主要成分是外泌體。另有投資者随後追問,“鳳凰針”是否為醫用敷料,新華制藥回複稱,該産品屬于二類械字号醫美産品。

新華制藥“鳳凰針”實為皮膚科産品被指名不副實 未取得二類械字号批文卻稱使用者回報良好

2022年1月19日,又有投資者向新華制藥提問,鳳凰針是否需要二類批文?對此,新華制藥稱,鳳凰針本身已獲批一類械字号批文,并在市場上進行打闆。“目前以光電術後塗抹等方式獲得醫生及使用者的認可。目前二類械字号即将獲批,商務談判和機構拓展也在按全國商業布局有序推進。”

有媒體質疑稱,目前新華制藥“鳳凰針”尚未獲得二類械字号批文,但已經在醫院及機構進行了打闆,且已經有使用者使用,是否合規?對此,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曹德全認為,企業如果還沒有取得二類械字号批文,産品就已經生産出來并在醫院等機構進行了打闆,并且已經有使用者使用是不合規行為,必須取得藥監部門批文才能銷售使用。

據了解,醫療器械根據産品的風險不同,分為一類、二類、三類。醫療器械經營根據産品的類别不同,實行分類管理,經營一類醫療器械不需許可和備案,經營第二類醫療器械實行備案管理,經營第三類醫療器械實行許可管理。

新華制藥近日在回複投資者提問時透露,鳳凰針技術資料已經過審,檔案資料還在補充,等補充過後,給出稽核結論,上報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

資産負債率長期處于較高态勢

近幾年,國内醫療美容市場呈現出快速發展之勢,面對“顔值市場”的吸引力,不少藥企紛紛搶灘醫美市場,如華東醫藥、雲南白藥、四環醫藥等。

業内人士認為,藥企選擇跨界的原因之一是主業發展出現一定壓力,需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入局醫美産業或許可以成為藥企在行業政策重壓下的破局之法。”

梳理發現,曾創造多個國内第一的新華制藥其實早已債台高築,近幾年的短期償債壓力不斷攀升。2020年3月,新華制藥控股股東華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曾向其提供6億元資金用于歸還到期債務、補充流動資金。

新華制藥“鳳凰針”實為皮膚科産品被指名不副實 未取得二類械字号批文卻稱使用者回報良好
新華制藥“鳳凰針”實為皮膚科産品被指名不副實 未取得二類械字号批文卻稱使用者回報良好

2021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短期債務合計11.94億元,其中包含短期借款3.3億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4.13億元以及應付票據4.51億元。然而,公司的貨币資金僅為8.18億元,二者缺口近3.76億元。

另外,截至2021年9月30日,新華制藥合并口徑資産負債率為50.09%;與中報51.53%負債率基本持平。而另一組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0年近三年,新華制藥的資産負債率分别為52.73%、51.67%和52.19%。

新華制藥坦言,與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相比,其資産負債率長期處于較高态勢,業務規模的擴張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整體資金及負債情況。

針對上述問題,日前,中國網财經緻函新華制藥,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複。

(責任編輯:安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