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國政協委員王樹理:連續10年為黃河發聲

全國政協委員王樹理:連續10年為黃河發聲

“黃河在山東奔流入海,山東承載着上遊重重的期望。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實作黃河治理的美麗轉身,山東在國家治理黃河流域的大盤之中應該有一個高品質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山東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王樹理對黃河懷着特殊的情愫,“黃河”也是他連續第十年提案的“關鍵詞”。

全國政協委員王樹理:連續10年為黃河發聲

“黃河從山東融入大海,像完成一個孩子的成人禮一樣”

今年的全國兩會,王樹理送出了《關于建立國家黃河入海口多物種生物種質資源庫的提案》。在他看來,黃河從山東融入大海,像完成一個孩子的成人禮一樣。“黃河裹挾着泥沙一路奔流而下,将很多稀有物種帶到了下遊的平原,比如柽柳、羅布麻、野生大豆等。”這些寶貴的生物資源也是黃河帶給山東的一筆财富。王樹理認為,建立國家級的黃河入海口多物種生物種質資源庫是中華民族的一份責任,也是對祖孫後代的一份交代。

除了立足山東為黃河發聲,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王樹理更為整個黃河流域的高品質發展鼓與呼。今年,他還圍繞防止晉陝大峽谷水土流失和盡快綠化庫布齊沙漠送出了提案。“晉陝大峽谷遍地是棗樹,這對防止水土流失有很好的作用。但因為棗的價格太低,種棗樹的也在變少,我認為可以通過相應的政策讓棗的價格維持在一個合理區間,進而保護棗樹,保護山地的綠色。”

“撰寫提案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總結、提煉的過程”

連續10年送出“黃河”相關提案,王樹理做了大量的功課。2017年,他參加過一個“保護母親河”主題活動,曆時32天走過了黃河全線。“走完黃河後給了我特别深的感觸,說黃河和實地去走黃河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走過這一路加深了我對黃河的了解,發現了很多細節;感受到黃河沿岸民風的樸實,見證了南泥灣的變化;聽了陝北、甘肅的民歌,感慨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風情。”回想往事,王樹理依然感慨萬千。

2021年,王樹理參加了山東省政協組織的“行走黃河,看高品質發展”活動。再次站在黃河入海口,看着黃河奔向大海的懷抱,王樹理依然頗受震撼。《關于建立國家黃河入海口多物種生物種質資源庫的提案》也正是由此獲得了啟發。對王樹理來說,撰寫提案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總結、提煉的過程。實地考察帶來體驗和感悟,他需要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大量的查閱資料才得出滿滿“含金量”的提案。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鍛造了中華兒女自強不息的精神”

對于黃河,王樹理有着非常深的感情。“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鍛造了中華兒女自強不息的精神。我是黃河邊上長大的人,對黃河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作為山東人,王樹理認為,黃河賦予山東人一種拼搏精神。“曾經黃河泛濫,給山東人帶來災難,但山東人都能重建家園,繼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如今,黃河安瀾,這更給山東這片土地帶來了無限的機遇。”

2017年,王樹理從東營沿黃河一路到了青海瑪多縣,所見所想既形成了提案,也為他提供了不少文學創作靈感。“在年輕時我就一直想寫一部關于黃河的小說。2017年,我完成了自己的長篇小說《黃河咒》,後面又相繼寫了幾篇關于黃河的散文,以此來表達我對黃河的深厚感情。”(濟南報業全媒體 記者:盧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