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東東莞賣身節,大街上潑水嬉鬧(潑水節—獨特文化遺産)

廣東東莞有一個特别的節日“賣身節”,在這一天人們會在廣場上互相潑水,水潑得越多就代表越幸福。就跟新疆抹黑節一樣,這是一種特别的祝福方式。賣身節有四百年的曆史,這是一種獨特的文化遺産,跟小編一起來看看。

賣身節就是潑水

廣東東莞賣身節,大街上潑水嬉鬧(潑水節—獨特文化遺産)

賣身節是中國東莞市東坑鎮的一個民間宗教節日,“賣身節”因傳說衆多遇仙故事又叫“遇仙節”。賣身節起源于明末清初,是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賣身節已經成為東莞的特色文化節日之一,在這一天人們都會走上街,互相潑水是節日的特色,是以吸引不少的遊客前來狂歡。

廣東東莞賣身節,大街上潑水嬉鬧(潑水節—獨特文化遺産)

賣身節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傳說神仙降臨要視察百姓、考察民情并順道救苦救難,大行善事,是以人們往往在農曆二月初二聚集在廣場上,展現自己,讓神仙更真切地觀察到世間真善美進而“問診下藥”,久而久之成了一個節日,被命名為“賣身節”。

廣東東莞賣身節,大街上潑水嬉鬧(潑水節—獨特文化遺産)

賣身節又被人們稱為“遇仙節”,後又名為“翻身節”,再後來人們競相在街上潑水射水作樂,又和“潑水節”合二為一,從此在廣東東莞延續了幾百年的“賣身節”成了當地獨特的文化遺産,并成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受到群眾的喜愛。

廣東東莞賣身節,大街上潑水嬉鬧(潑水節—獨特文化遺産)

傳說,“賣身節”是出自東坑塘唇村,有一姓盧的大戶,趕着清明之前開耕,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在塘唇村前,貼出雇請農耕長工啟事。自此之後,形成習慣,沒有田地的青壯年都在“二月初二”這天,坐在塘唇村前的圍籬上,頭戴鬥笠、身披粗布巾,以示“賣身”,出賣勞力,等待财主雇請。有田地的财主,就在這天,到塘唇村前,挑選“賣身”的青壯年、放牛仔,一雇就是一年,這就叫“賣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