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2年,烏克蘭總統想銷毀核武器但遭議會反對,為何最終還是棄核

作者:文史之新

許多年後,當烏克蘭遭受炮火襲擊之時,人們不禁想起烏克蘭曾擁有的強大核武器。

烏克蘭為“無核化”作出了表率,借此赢得了許多稱贊。然而,當《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無法提供足夠的保障之時,人們不由想起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當年說過的一句話——我們不願以放棄核武器來赢得掌聲,然後被人忘掉。

1992年,烏克蘭總統想銷毀核武器但遭議會反對,為何最終還是棄核

克拉夫丘克

起初,克拉夫丘克想按美國和俄羅斯的要求銷毀境内的所有核武器,但烏克蘭議會卻對此進行強烈反對。之後,克拉夫丘克的态度強硬了起來,似乎打定了主意不理會美國和俄羅斯施加的壓力。但最後,烏克蘭還是将烏克蘭境内的全部核武器運到了俄羅斯,實作了無核化。

當年的烏克蘭為何要無核化?無核化使烏克蘭得到了些什麼?對于烏克蘭來說,這是一個正确的選擇嗎?同樣擁核的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又是怎麼做的?想要弄清這些問題,且看下文分解。

一、蘇聯解體,世界多了三個核大國,全球安全體系受威脅,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順利答應棄核,烏克蘭态度卻多變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在最後的電視演講中說:由于蘇聯已經解體,各共和國已經獨立,作為蘇聯總統的我,已完成了曆史賦予的使命,在此宣布辭職。一般認為,這宣告着超級大國蘇聯正式解體。

1992年,烏克蘭總統想銷毀核武器但遭議會反對,為何最終還是棄核

戈爾巴喬夫

蘇聯分解成了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立陶宛、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庫曼斯坦等15個國家。其中,前4個國家部署着戰略核武器,成為實質上的擁核國家,導緻世界上的核大國頓時多了三個。

所謂戰略核武器,是與射程短、殺傷範圍小、殘留小的戰術核武器相對的,指的是射程在1000公裡以上、殺傷威力巨大的核武器。

蘇聯解體前擁有的戰略核彈頭約12000枚,戰術核彈頭約15000。其中75%的洲際彈道飛彈部署在俄羅斯境内,另外25%分别部署在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境内,白俄羅斯則擁有移動式洲際彈道飛彈。

除俄羅斯之外,烏克蘭境内的核彈頭最多,擁有戰略核彈頭1750枚,戰術核彈頭2605枚。在世界範圍内,也隻有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國家的核彈頭數目比烏克蘭多,是以烏克蘭成了世界第三核強國。

1992年,烏克蘭總統想銷毀核武器但遭議會反對,為何最終還是棄核

在蘇聯時期,對核武器的管理有一套極為嚴格的程式。但蘇聯解體後,指揮指令系統大受影響,再加上缺乏應有的維護,散布于各國境内的核武器有擴散和爆炸的可能。況且,許多分解出來的國家内部非常不穩定,一旦核武器落入極端分子手中,後果不堪設想。

針對分散于各國的核武器使全球安全受到重大威脅的嚴峻情況,俄羅斯提出了将核武器由俄羅斯統一管理或運往俄羅斯集中銷毀的計劃。美國自然支援俄羅斯的計劃,幫忙削弱東方的核力量不僅可以帶來好名聲,還可以節省大量的國防支出。在這之前,美國和蘇聯也已經簽訂了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1991年12月,布什派國務卿貝克接連通路了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以及烏克蘭,傳達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期望:蘇聯解體後隻能由俄羅斯一國繼承其核遺産;確定俄羅斯統一控制核武庫;布什和戈爾巴喬夫簽署的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必須得到執行。

1992年,烏克蘭總統想銷毀核武器但遭議會反對,為何最終還是棄核

老布什

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11個國家的上司人則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召開會議,宣告正式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會議簽署了《關于核武器共同措施的協定》,明确要求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三個國家,在1992年7月1日前将境内的戰術核武器運往俄羅斯拆除銷毀。

對于當時的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來說,将核武器運到俄羅斯集中銷毀肯定不是最好的辦法,但卻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核武器能對國家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這是衆所周知的事實。但是,當時這幾個國家面臨的狀況卻不允許他們擁有核武器。

烏、白、哈都面臨着經濟倒退、政局不穩、社會動蕩的嚴重局面,保留了核武器意味着要面對一個極為艱難的國際環境,難以發展經濟以及穩定社會。而這又會使他們無力維護核武器(維護核武器開銷很大,還需要專門的人才),甚至可能會有令核武器流失、擴散的巨大風險。

是以,烏、白、哈三國都承諾徹底消除領土上的核武器,并以無核國家的地位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是,在1991年12月30日明斯克舉行的會議上,烏克蘭又忽然改口了,宣稱在1994年底之前将保持核自由政策。也就是說,不願意馬上就放棄核武器。此後,烏克蘭的态度幾經轉變。

1992年,烏克蘭總統想銷毀核武器但遭議會反對,為何最終還是棄核

二、多數群眾支援棄核,克拉夫丘克也決定棄核,但遭到議會反對

除了外部環境以及自身經濟條件之外,群眾的态度也是烏克蘭當局要重點考慮的。雖然當時的烏克蘭人不像後來那樣,動不動就要去基輔獨立廣場示威。但政局不穩、社會動蕩,如果再失去民心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遺憾的是,在對于是否放棄核武器的問題上,烏克蘭人在内部并未達成統一。民調資料顯示,隻有不到4成的人支援保留核武器,多數人則支援棄核。之是以會形成這種狀況,和幾年前發生在烏克蘭境内的一場大災難有關。

1986年4月26日淩晨,位于烏克蘭北部森林區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大爆炸。天亮之後,人們發現天空中的雲層已經被沖上高空的放射性雲柱所污染。當天中午,空氣中的輻射值已高達0.2倫琴,是正常值的15000倍。到了傍晚,輻射值攀升到正常值的60萬倍。

1992年,烏克蘭總統想銷毀核武器但遭議會反對,為何最終還是棄核

30多年後的切爾諾貝利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發生後,有8噸多輻射物質噴湧而出,釋放出的輻射量相當于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當量的200多倍。31人因巨量輻射當場死亡,320萬人受到超量輻射,有17萬人在事故發生後十年内死亡。

在烏克蘭,有近200萬人被官方劃為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受害人,這些人的癌症死亡率是其他人的3倍,嬰兒的死亡率則上升了20%到30%。在烏克蘭當局考慮是否棄核之時,不少受害者已經死去,更多的則在痛苦中等待死亡。

五年前發生的那場可怕的災難,在烏克蘭人心中蒙上了一層可怕的陰影。以烏克蘭當時的狀況,能夠保證不會發生洩漏事件嗎?是以,盡管大家都知道核武器有助于保障國家安全,但更多的普通人還是認為應當放棄核武器。

1992年,烏克蘭總統想銷毀核武器但遭議會反對,為何最終還是棄核

國内群眾的呼聲,加上美國、俄羅斯施加的壓力,緻使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的态度再次發生轉變。他重申:烏克蘭不會保留核武器,将準許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并且加入核不擴散條約。

在對烏克蘭議會的内部講話中,克拉夫丘克指出:目前烏克蘭境内的多數核彈頭已過了安全服役期,保留它們的話,在經濟上和生态環境上的代價太高,烏克蘭無力維持核國家的地位。一旦宣布不完全銷毀核武器,烏克蘭必将受到孤立。

以天然氣和石油為例,烏克蘭嚴重依賴俄羅斯,90%的石油和73%的天然氣要從俄羅斯進口。俄羅斯拒絕供應這些能源的話,烏克蘭将受到極大的影響。此外,如果俄羅斯、美國以及歐盟各國實行孤立政策,對烏克蘭實行經濟制裁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1992年,烏克蘭總統想銷毀核武器但遭議會反對,為何最終還是棄核

葉利欽與克林頓

少部分議員同意克拉夫丘克,但更多的議員表示反對。反對者認為,核武器是烏克蘭國家安全所必需的,若沒有核武器,烏克蘭就沒有可靠的國防,隻有保留核武器,才能保證烏克蘭不受侵略,并得到西方的尊重。

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有不少糾紛,包括未來的發展方向、克裡米亞、黑海艦隊及經濟問題等。況且,當時美國也正在給烏克蘭施加壓力。擁有核武器尚且如此,如果沒有了,豈不是任人宰割?

烏克蘭擁有肥沃的草原和黑土地,但很大一片國境線缺乏地理屏障,使其在曆史上飽受侵略之苦。對于近在眼前的俄羅斯,許多烏克蘭人更是心懷懼意。是以,烏克蘭議會中的大多數人反對棄核。

1992年4月,162名議員聯名上書總統和議長,表示烏克蘭應該擁有核武器。對此,不少西方外交官員也認為,要求烏克蘭人把全部核武器轉移俄羅斯,這是非常不現實的想法。

在這種情況下,克拉夫丘克的态度再次發生變化。他說:我不相信在無國際監管的情況下,俄羅斯會銷毀由烏克蘭運出的核武器。暫停将烏克蘭的核武器運出之後,克拉夫丘克又表示:我們不願以放棄核武器來赢得掌聲,然後被人忘掉。

1992年,烏克蘭總統想銷毀核武器但遭議會反對,為何最終還是棄核

三、美國威逼利誘,克拉夫丘克最終決定棄核,英美俄提供的《布達佩斯備忘錄》能否保障烏克蘭的安全?

在銷毀烏克蘭的核武器這件事上,美國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并且始終在主導事件的發展。因為這不僅可以塑造美國“世界警察”的形象,還可以讓美國每年節省成百上千億美元的國防開支。

在烏克蘭不願保證成為非核國家之時,美國對烏克蘭施加了諸多壓力。比如兩國無法在各個領域建立關系,美國總統不會見烏克蘭總統,甚至威脅說要中止對烏克蘭的經濟援助。但在烏克蘭國内反對棄核的呼聲漸高之時,美國的恐吓卻更激起了烏克蘭人的反抗心理。

是以,美國很快就改變了做法,在施加壓力的同時也許諾給好處。簡單來說,就是威逼和利誘結合。1992年5月,美國派出特使塔爾博特通路基輔。

塔爾博特表示,美國要用“夥伴關系”代替“壓力政策”,将認真考慮烏克蘭的安全要求,發展同烏克蘭合作關系,在經濟方面援助烏克蘭。對于烏俄之間的領土争端、财産分割等糾紛,美國也承諾充當調停者。

1992年,烏克蘭總統想銷毀核武器但遭議會反對,為何最終還是棄核

老布什與克拉夫丘克

這樣一來,在烏克蘭内部形成了“有條件放棄核武器”的觀點,并且漸漸占據了上風。所謂的“有條件”,指的是獲得“安全保障”以及“經濟補償”。在當時來看,這似乎是最好的辦法。

1992年5月,美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五國外長在裡斯本正式簽訂《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議定書》。議定書規定,烏、白、哈三國盡快以無核國家的身份加入《核武器不擴散條約》。此外,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還承諾,烏克蘭将在7年内完全消除戰略核武器。

1994年1月14日,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在莫斯科簽署了《關于銷毀烏克蘭境内全部核武器的三方協定》。烏克蘭同意将全部核武器運往俄羅斯銷毀,美國則購買俄羅斯拆解彈頭所獲得的濃縮鈾,俄羅斯也同意與烏克蘭分享向美國出售濃縮鈾的收入。

此外,美國提供1. 75 億美元作為烏拆除核武器的經濟補償,并額外向烏克蘭提供1. 5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1992年,烏克蘭總統想銷毀核武器但遭議會反對,為何最終還是棄核

除了經濟上的補償外,烏克蘭也得到了心心念念的“安全保障”。1994年12月5日,美英俄三國同意保障烏克蘭的安全,克林頓、梅傑、葉利欽、庫奇馬在布達佩斯簽署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

備忘錄主要涉及五點内容:1.尊重烏克蘭的獨立、主權和現存邊界;2.承諾不對烏克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脅其領土完整和獨立;3.承諾不通過經濟脅迫方式使烏克蘭屈從于他們的經濟或安全利益;4.承諾烏克蘭以無核國家身份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之後,如烏克蘭面臨或遭到侵略危險,三國将立即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采取措施以對烏克蘭實施幫助5.承諾遵守不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非核武器締約國使用核武器的義務。

然而,這僅僅是一個備忘錄,并未經過英、美、俄等國議會準許,并不具有實質上的法律限制力。況且備忘錄中涉及的幾點内容,其實都不過是國際條約、安理會決議以及國際習慣早就規定了的義務。

1992年,烏克蘭總統想銷毀核武器但遭議會反對,為何最終還是棄核

備忘錄簽訂現場

備忘錄第4條涉及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當烏克蘭遭到侵略時該怎麼辦?答案卻不是英、美、俄直接采取措施進行幹預,而是“推動安理會采取援助措施”。

是以,《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并不能真正給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僅僅隻是提供了一種心理安慰。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心理安慰終究隻是心理安慰,并不具有實際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在1999年之時,為了解決烏克蘭長期欠俄羅斯天然氣債務的問題,雙方在基輔進行了談判。最終,烏克蘭決定用8架圖-160和3架圖-95MS戰略轟炸機抵債。圖-160的性能,優于美國的B-2,俄羅斯空軍實力頓時增強了不少。

1992年,烏克蘭總統想銷毀核武器但遭議會反對,為何最終還是棄核

此後,烏克蘭境内的飛彈發射井陸續被摧毀,戰略轟炸機則賣掉或摧毀。最終,烏克蘭履行了無核化的承諾。

結語:

有人可能會說,60年代的中國那麼窮都要研究核武器,烏克蘭放棄核武器的行為不夠理智。對此,小新想說:當時中國雖然窮,但有高瞻遠矚的英明上司人、穩定的社會、傑出的科研工作者以及團結的人民,是以能夠克服巨大困難完成偉大任務。

但當時烏克蘭的問題不僅僅是窮,也不僅僅是面臨巨大的國際壓力,更為重要的是内部無法統一意見、政局不穩、社會動蕩。如果擁核,對整個世界的安全将會造成巨大挑戰。

是以,無論是從烏克蘭當時的現實處境的角度出發,還是從世界安全的角度出發,烏克蘭放棄核武器,都是一個值得稱贊的行為。

不知大家如何看待烏克蘭棄核的問題?感謝閱讀,歡迎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