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冼夫人平叛》“移植”湛江粵劇土壤,澆出南派藝術之花

經湛江市文廣旅體局、湛江市藝術研究室牽線搭橋,國家一級編劇尹洪波的劇本《冼夫人平叛》将由吳川粵劇團編排和演繹,并作為振興粵劇南派藝術的重要抓手,列為今年重點打造的精品劇目。日前,劇目籌備工作會議在湛江召開,會議就劇本的修改、創排等問題展開探讨和交流。

好劇本尋到“好人家”

尹洪波是國家一級編劇,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原院長,從業30多年來,發表作品約300萬字,多次獲省級、國家級各類創作獎項。

《冼夫人平叛》是尹洪波近年創作的一個大戲劇本,講述的是冼夫人年輕時,掌撫南犀杖,為嶺南百越大頭領。高州刺史李遷仕在陰險的軍師的鼓動之下,欲乘侯景之亂起兵謀反,企圖稱帝,設下鴻門宴請馮寶赴宴,挾馮寶以要挾冼夫人。為保嶺南百姓免遭戰亂,保一方平安,冼夫人替夫赴宴,與敵人展開周旋……這是一部地方題材的曆史劇,表達了維護祖國統一、維護嶺南安定的主題,人物鮮明,故事情節扣人心弦,具有時代精神。

《冼夫人平叛》“移植”湛江粵劇土壤,澆出南派藝術之花

吳川市粵劇團粵劇《保金與夫人》劇照。李嘉斌 攝

“冼夫人在粵西人民心目中地位很高,粵西人民比較崇拜她。”湛江市藝研室主任宗套花認為這個戲比較适合湛江來演,它裡面有一些傳統的排場,可以植入南派粵劇的特色。

尹洪波在去年的湛江藝術季上作為大戲展演評委,已對吳川市粵劇團有了一定的認識。他談到,吳川市粵劇團作為粵劇南派藝術的傳承基地,有陣容、有基礎,應該狠抓南派粵劇,抓出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國打響。

“廣東省最大的劇種是粵劇,吳川粵劇屬于南派粵劇,我們要高度重視,把吳川南派粵劇宣傳推廣出去。《冼夫人平叛》屬于本地題材,裡面有不少地方可以将南派粵劇藝術中的武打程式編排進戲裡,合理運用排場,進而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尹洪波說。

融入南派粵劇技藝,為劇本增添粵西特色

湛江吳川是遠近聞名的“粵劇之鄉”,粵劇文化藝術氛圍濃厚,城鄉居民曆來有看粵劇的傳統。逢年過節、年例習俗、喜慶佳期,請粵劇戲班唱大戲成為當地最常見最隆重的文化娛樂項目。尤其是春班定戲期間,兩廣粵劇團和粵劇名家雲集,大戲天天上演,粵劇文化氛圍非常濃厚。

據統計,吳川有1529條自然村,近八成村莊組織演出,每年粵劇演出達5000場次,觀衆近1000萬人次。吳川,成為兩廣粵劇團體生存和發展的“根據地”和“主戰場”,是名副其實的演出“寶地”。

《冼夫人平叛》“移植”湛江粵劇土壤,澆出南派藝術之花

國家一級編劇尹洪波(右)和吳川市粵劇團團長鄭永健。劉金鳳 攝

吳川市粵劇團成立于1953年,是目前廣東省内唯一保留“下四府”粵劇南派藝術特色的劇團 。該劇素以粵劇南派藝術為特色享譽兩廣、揚名港澳和海外,其演出劇目多以行俠除惡、彰顯正義的武戲為主,唱功高亢、鼓樂激揚、武技險難、基本功紮實。

近年來,吳川市粵劇團創排了《南宋孤鴻》《回饋》《保金與夫人》《鬥貧》等新劇,保持蓬勃的活力。作為粵劇南派藝術的傳承基地,吳川市粵劇團一直想赓續《草莽英風》之于粵劇南派藝術的榮光,這需要一個适合的劇本——融入南派粵劇傳統程式技藝。

“《冼夫人平叛》寫得非常好,很流暢,有文采,故事編排、人物設計都很用心。作為南派粵劇傳承人,我希望這裡面加一些排場,根據劇團的演員、特色修改,融入地方元素。”吳川市粵劇團團長鄭永健說。

【撰文】康韻怡 劉金鳳 葉露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