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間故事:地下冒出白煙,警告太守收回成命,一條白蛇被剿滅

唐玄宗天寶年間,有個叫李齊物的皇親貴族,出任了河南尹。這個官職可是河南郡的行政長官,不但和他身份是很比對,也是李齊物憑自己的真實才華所得。

李齊物在河南尹任上推行仁政,治理有方,并沒有皇親貴族的驕橫之舉,反而很有高人雅士的出塵風範,舉薦賢能,在民間的口碑很好。

民間故事:地下冒出白煙,警告太守收回成命,一條白蛇被剿滅

可惜的是,李齊物結交了當時的右丞相李适之。而李适之遭李林甫誣告被貶,李齊物也受到了牽連。

幸好他是皇室宗親,再加上官聲很好,也隻是被貶做了竟陵太守,也就是現在的湖北潛江一帶。

李齊物郁郁不樂地到了竟陵上任,雖然滿懷憂憤,卻也還是兢兢業業地處理公務,竟陵一帶的治理也很快得到改善。

民間故事:地下冒出白煙,警告太守收回成命,一條白蛇被剿滅

到任三個月後,當地士紳多次來到李齊物面前彙報,說南門城樓那塊地荒蕪已久,群眾有意在那裡建個宗祠,請太守做主。

李齊物本來就很重視民意,自然沒有拒絕之理,很爽快地準許了這個申請。

這一天,李齊物在太守官邸内閑坐讀書,又想起自己的不平遭遇,乃至長籲短歎,一個字也讀不進去。

突然門子來報,說南城門城樓上冒起了白煙,妖異的是那白煙還在天空寫出“刺史不改即死”幾個大字,久久不肯散去。

民間故事:地下冒出白煙,警告太守收回成命,一條白蛇被剿滅

李齊物正在自怨自艾,滿懷幽怨無處發洩,竟然得到這個彙報,當即就怒不可遏,大聲說道:大丈夫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中無愧于民,有什麼好怕的?即使是什麼神仙,也不能讓我改變既有的決定。

于是,李齊物馬上吩咐左右,立即去尋找白煙冒出的源頭,隻要找到就馬上挖掘。還說地下冒出的白煙,多數是白蛇作怪,還讓大家不要草率。

很快,大家就确定了白煙冒出來的地方,剛好在城樓的階梯下。李齊物親自來到現場,調遣了一小隊士兵,一聲令下就動手挖了起來。

民間故事:地下冒出白煙,警告太守收回成命,一條白蛇被剿滅

挖下去一丈左右,那個冒白煙的小洞逐漸變大,最後竟然成了一個水桶大小的洞穴,裡面還不知道有多深,反正越往裡挖就越來越大,士兵們也有的開始害怕起來。

李齊物親自下洞檢視了一番,用鼻子仔細嗅了一陣,說裡面一定有條大蛇,轉頭吩咐大家悄悄出來。

上到地面之後,李齊物立即吩咐下人找來十口大鐵鍋,每口鐵鍋裡都裝滿桐油,下面用大火燒起來。

民間故事:地下冒出白煙,警告太守收回成命,一條白蛇被剿滅

同時還安排了人在洞口盯着下面,大概一個時辰左右,果然有一條白蛇在洞底探頭探腦。

得到消息時,十口鐵鍋裡的桐油都已經燒得滾開,李齊物讓大家擡着就往洞裡倒。

隻聽得洞底翻江倒海,同時慘叫聲如同悶雷,連城牆都在搖晃似的。

十口鐵鍋的桐油都倒完了,坑底卻看不到多少,但洞穴深處那種慘叫還是連綿不斷,差不多持續了一整天才逐漸停息,最後恢複沉寂。

民間故事:地下冒出白煙,警告太守收回成命,一條白蛇被剿滅

第二天下午,李齊物又帶着人們來到洞穴口一看,坑底露着一條大白蛇,身子差不多有水桶粗,肚子向天翻着,全身被燒開的桐油燙得皮開肉綻,已經死得不能再死了。

于是,李齊物命人拿着刀下去,把那條死蛇砍成一截一截的,然後用生石灰和黃土混合填滿築緊。

從此之後,竟陵一帶再也沒有什麼妖異的事情發生,李齊物也并沒有受到什麼報應。

相反,幾年之後,安史之亂接近尾聲,李齊物也獲得擢升,離開竟陵出任鳳翔節度使,最後還做了京兆尹。

民間故事:地下冒出白煙,警告太守收回成命,一條白蛇被剿滅

白蛇用冒白煙的做法警告李齊物,本來是想吓退他收回成命,不要挖掘南城樓一帶而打擾它的修煉。

想不到遇到李齊物這個硬茬,不但不信鬼神,反倒激發起他奮起一搏的決心,掃穴犁庭剿滅了白蛇。這個結果,或許是白蛇所沒有想到的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