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世間》大結局:周秉義的“臨終遺言”,給所有父母都上了一課

《人世間》大結局:周秉義的“臨終遺言”,給所有父母都上了一課

01

開年大劇《人世間》大結局了。

連着一個多月追劇,突然間沒劇可追了,我倒有些不适應了。

看完《人世間》之後,我反複在思量周秉義寫給周蓉和秉昆的最後一封信,那個時候他身體已經很虛弱了,他的這封信是口述給冬梅再寄給周蓉和秉昆的,可以說是他的“臨終遺言”了。

“小蓉、秉昆。咱爸咱媽是世間難得的好夫妻好爹娘,他們的三個兒女此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他們找對了各自人生的另一半。我想對你們說,對曉光、鄭娟,這兩個加入我們大家庭的并最終和我們血肉相連的人要有感恩之心。恩愛夫妻,最值得珍惜。

秉昆曾經問我,對自己的一生滿意嗎?我說,很少有人對自己對一生是完全滿意的,我這輩子最大的幸運,就是遇見你們的嫂子,如果将來我不在了,嫂子的親人就隻有你們了,替我照顧好她。

長兄如父,我還想給你們倆一點囑咐,我們周家的人以後可以成為各種各樣的人,但絕不能成為沒有德行的人。我們周家的人,以後不必非要成為大家所認為的成功的人,但絕不能成為不愛家不愛國的人。好好生活吧,就像咱們曾經所經曆并為之奮鬥的那樣。”

周秉義的這一大段話讓為人父母的我感觸很深。

《人世間》大結局:周秉義的“臨終遺言”,給所有父母都上了一課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兒子四歲半了,我時常會陷入焦慮之中,前幾天我跟孩子他爸還感歎說:“你說咱兒子現在這麼調皮,整天隻知道玩,也不知道學習,将來會不會成為一個廢柴,你說他要是還沒咱們有出息,将來可怎麼辦?”

他爸說我太過憂慮了,還說:“不管孩子以後從事哪個領域,隻要是他自己喜歡的,他就很滿意了。不要去跟别人比,什麼是有出息,什麼是沒出息,好好活過這一生,能好好生活,開心快樂,就已經很成功了。學習是一生的事情,你兒子還那麼小,你着急幹什麼,不要太卷。放心讓他玩吧,童年隻有一次。”

現在結合周秉義的“臨終遺言”來看,其實是如此,孩子以後成為各種各樣的人都可以,但是絕不能成為沒有德行的人,這才是生而為人的一個根本。也不必非要成為大家所認為的成功的人,但是絕不能成為不愛家不愛國的人。有這兩個大前提,再加上用心生活,孩子都不會壞到哪裡去。

《人世間》這部劇講述了周家三兄妹周秉義、周蓉、周秉昆等十幾位平民子弟在近五十年時間内所經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了親情、愛情、友情等人世間最珍貴的情感,更是給身為父母的我上了一課:讓我意識到了自己應該怎樣當一個合格的父母,自己或許不用太過憂慮孩子以後的人生,孩子有他們自己的造化,身為父母,言傳身教給他們當個榜樣就行了。

《人世間》大結局:周秉義的“臨終遺言”,給所有父母都上了一課

02

周家最愚笨的孩子周秉昆

周家三兄妹,周秉昆是最愚笨的孩子,在三個兒女之間,周母最看重的是長子秉義,周志剛内心裡則更愛女兒周蓉,因為她最能讨他歡心。周秉昆向來是一根筋,在爸媽以及哥哥姐姐看來,他是屬于頭腦簡單的那種,這讓他很傷自尊心。

周秉義也的确是有出息:北大哲學系高材生,有頭有臉的市長,而且還娶了一位高官的女兒。

周蓉也不錯:北大中文系才女,也是最年輕的教授。

但這三個孩子中,周秉昆反而是最孝順的那個,他雖然沒有什麼大出息,可是卻能守在父母跟前盡孝。相比較哥哥姐姐,秉昆讀書不行,他一開始是木材廠的勞工,後來是醬油廠的勞工,但不管從事哪個行業,他都是兢兢業業,為人相當厚道。秉昆還結交了一群跟自己差不多的朋友,他們稱自己是“六小君子”,每年都要聚一聚。

母親腦血栓生病成為植物人的那兩年,是秉昆和鄭娟貼身照顧,尤其是鄭娟,鄭娟經常給婆婆按摩,按摩的手上都起了老繭。秉昆入獄後,經常幫鄭娟的是秉昆的那群朋友。周蓉秉義呢,他們對家中發生的事一無所知。是鄭娟把婆婆李素華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可是若沒有秉昆,鄭娟也不會那麼無私付出。

或許在外人眼裡:周秉昆是三個兒女最沒有出息的一個,學習沒哥哥姐姐好,工作更不如,娶的妻子還是個離婚帶孩子的。按理說,這樣的孩子是不是糟糕透了。

但事實是什麼?三個孩子中,周秉昆的成功可不亞于他的哥哥姐姐。

周秉昆從頭到尾都是在認真的活,老老實實做人,他活出了一個平民老百姓的精彩。他不是哥哥周秉義,做不成他為老百姓做的那些大事情。他不是姐姐周蓉,能成為年輕的教授。他從來都隻不過是一個小老百姓,從小到大對自己的要求也隻不過是應該做一個好人。他在努力做了,而且他也成功了。

周秉昆的一生很為之精彩,他不愧對于父母,他擁有鄭娟這樣的天使般的妻子,他也有好兒子周聰。雖然他五十多歲了跟鄭娟開了一家小面館,但是這樣的人生就是相當成功的。不管你從事哪個行業,隻要你老老實實做人,你也會有自己的精彩。

周秉昆,沒出息嗎?

周秉昆的人生,很失敗嗎?

從來沒有!母親李素華十厘清醒:秉昆比哥哥姐姐強,他在家,心裡就踏實。

《人世間》大結局:周秉義的“臨終遺言”,給所有父母都上了一課

你的孩子或許很平凡,但他就是來報恩的,說不定到最後陪在你身邊的就是他。

是以我們不要去埋怨孩子,孩子不聰明,讀不成書也沒什麼好指責的,隻要他踏踏實實做人就行了。不管他從事什麼樣的行業,成為什麼樣的人,隻要他踏實肯好好幹,就算是有出息的。

包括他找的另一半,我們也不要一味戴着有色眼鏡去看人,關鍵還得看那個人的人品,好的品行才是最為重要的。像鄭娟那樣的好女人,誰撿到了都是寶啊,一個好女人是一個家的好家風,也會影響三代人。

有一位校長說:“平凡的孩子是來報父母恩的,他們可以常伴父母左右,今天可以載父母吃牛肉丸,明天載父母吃海鮮,讓父母安享晚年。而優秀的孩子指不上,将來去美國、英國、加拿大留學,見面隻能靠視訊,什麼都指望不上。”

我想明白了,也不再憂慮自己兒子的未來了,以後他要是願意讀書,自己本身也很聰明,那麼他有多大能力我就供到哪裡,由着他去打拼;可他若是愚笨的孩子,讀書使不上勁,那就随緣讓他過平凡小老百姓的生活。隻要他老老實實做人,有德行,肯上進,也能跟自己一樣的人結為伴侶,那麼他的一生也是相當成功的。

《人世間》大結局:周秉義的“臨終遺言”,給所有父母都上了一課

“六小君子”的後代們

周秉昆和鄭娟的孩子是周楠和周聰:周楠很優秀去了清華大學讀書,後來又出國留學,但是很不幸英年早逝;周聰考的是山東大學,他選擇留在父母身邊,友善照顧父母。

國慶的孩子學習不好,聯考失利後憤恨出走去了南方,可是多年後他也混出個人樣來了,自己奮發圖強考了在職研究所學生,還在深圳買了房子,娶妻生子。

德寶和春燕的孩子牛牛,學習也不好,叛逆期的時候一度出走,後來被安排在火葬場上班,但是他卻愛上了這個工作。

趕超和于虹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最終考上了哈工大,成為了年輕的教授。

“六小君子”的後代們成為了各種各樣的人,但是他們都是有德行的人,是愛家愛國的人,哪怕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他人所認為的那種成功,但是能老老實實做人,認真活着,本身也是一種成功了。

《人世間》大結局:周秉義的“臨終遺言”,給所有父母都上了一課

03

《人世間》大結局:周秉義的“臨終遺言”,給所有父母都上了一課。

我認為看完這部劇的父母們都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到底該給予孩子怎樣的教育。

現在的社會真的是太卷了,很多孩子都很累,我昨天在某音上刷到一視訊,一個媽媽給自己三歲的兒子安排的時間表:早上七點五十起床,晚上十點睡覺,行程安排得密密麻麻。然後視訊下方還有很多媽媽表示很佩服她,說就得這麼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我起初也是很憂慮的,就像我開篇說的那樣,可是後來老公的一句話提點了我:我們人要學習一輩子呢,但是你能有幾個童年,孩子能這麼無憂無慮玩的時間也就這四五年,你連他的童年都要剝奪嗎?學習不是一兩年的事,而是要維持一生,用一生來計算。就算現在赢在起跑線上又能如何,過幾年都能趕得上,那些東西都是比較簡單的東西。

他這樣說,我也就對孩子更為寬松了一點。

其實也是,不差這一兩年,還有就是孩子如果聰明,是個讀書的料,那些知識大了之後自然手到擒來。他若不是個讀書的料,你逼他也沒有法子。學習很重要,學曆也很重要,但絕對不是最為重要的。我們不要用常人是以為的成功去定義所有人的成功。

不管孩子們将來從事哪個行業,成為什麼樣的人,隻要他是一個有德行的人,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他肯好好努力好好工作,那麼我們身為父母就不該對他指責什麼。不要跟别人去攀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

當官怎樣,成為教授又如何,又或者隻是一個平凡的小老百姓,隻要能把自己這一生活得明白,也就算很成功了。

看看周家三個兒女,周秉義和周蓉以及秉昆中,周秉昆這一生是多麼成功啊。

我甚至在想,哪怕我的孩子是周秉昆,我也很知足了,最起碼這樣的孩子懂事孝順也是最疼父母,能顧家。我們身為父母,還是别太憂慮了,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都來源于父母的言傳身教,先看看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吧,再來要求孩子。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周秉義的這句話我送給你,“我們周家的人以後可以成為各種各樣的人,但絕不能成為沒有德行的人。我們周家的人,以後不必非要成為大家所認為的成功的人,但絕不能成為不愛家不愛國的人。好好生活吧,就像咱們曾經所經曆并為之奮鬥的那樣”。

共勉,且檢討自身。

今日話題:身為父母,在看了《人世間》之後,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歡迎留言。

- END -

★作者:YIBAO;情感原創作者,寫這個世界溫暖的感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