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30篇中國現代小說的閱讀指南

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30篇中國現代小說的閱讀指南

微信公衆号推送規則變更

請将“探照燈好書”設為星标

不錯過每一期好書推送

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30篇中國現代小說的閱讀指南

在《小說現代中國》一書中,作者精選了1919—1948 年三十年間能夠代表時代、反映社會面貌的40篇現代小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除了政治風雲、戰亂變遷,小說裡有普通人在“大曆史”之中的心态、想法、行動,有他們的喜怒哀樂,有他們的生活細節。虛構的小說有着非虛構的背景底色,要了解現代中國的曆史與情緒,最好的方法便是閱讀當年廣為流傳的小說,與百年前的中國人溝通、共鳴。

文 / 楊早

《斷魂槍》是老舍用一部長篇小說的題材,壓縮成了一部短篇,可以說特别精煉,我覺得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好的短篇小說之一。為什麼?因為《斷魂槍》用一個短的故事,一個特别典型的人物,講透了一個道理,或者說一種感覺。

當自己心愛的傳統文化衰落的時候,一個人應該怎麼選擇?

對,這是一個問題。好小說永遠不會直接給答案,而是提出問題,啟發讀者去思考。

《斷魂槍》一開始就把整個小說的大的格局鋪出來了。它的前三段是這樣的:

沙子龍的镖局已改成客棧。

東方的大夢沒法子不醒了。炮聲壓下去馬來與印度野林中的虎嘯。半醒的人們,揉着眼,禱告着祖先與神靈;不大會兒,失去了國土、自由與主權。門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槍口還熱着。他們的長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麼用呢;連祖先與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靈了啊!龍旗的中國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車呀,穿墳過墓破壞着風水。棗紅色多穗的镖旗,綠鲨皮鞘的鋼刀,響着串鈴的口馬,江湖上的智慧與黑話,義氣與聲名,連沙子龍,他的武藝、事業,都夢似的變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車、快槍,通商與恐怖。聽說,有人還要殺下皇帝的頭呢!

這是走镖已沒有飯吃,而國術還沒被革命黨與教育家提倡起來的時候。

《斷魂槍》整篇小說除了沙子龍的故事,就隻有前面這兩段背景描寫,但是特别筋道。

第一,它一下子把面對傳統文化式微的這種屈辱感、虛無感渲染了出來,而且是站在整個東方民族的高度來讨論“東方的大夢的破滅”。整個世界近代史可以簡化為西方欺負東方,或者說西方教育東方的過程,也就是毛澤東問過的那句話:“為什麼老師總是打學生呢?”可能正因為老師打學生,老師才成了老師,天下沒有白教的學生。

可是學生要學老師,自己會失掉一些本來就有的東西。有個成語邯鄲學步,又叫作壽陵失步,說的就是一個壽陵人,因為覺得邯鄲人走路好看,想學邯鄲人走路,結果不但沒學會,反而把自己原來怎麼走路都忘掉了。這個成語故事很有意思,因為學習别人的先進經驗,往往就會陷入這樣尴尬的境地。自己的老東西沒用了,新東西還未必學會。轉型的陣痛肯定要承受,但承受了陣痛,轉型能不能成功,什麼時候成功?不知道。是以在轉型期,所有人的内心都是很彷徨,很虛無,很難受的。但是不同的人,仍然會有不同的選擇。

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30篇中國現代小說的閱讀指南

《斷魂槍》這篇小說的主題是國術,國術就是國術,隻不過正因為它被廢棄了,沒用了,需要被保護,才叫國術,就像所謂國學,有人說應該叫“國将不國之學”,因為沒用,是以才會在前面放個國字,就像非物質文化遺産一樣。生活中的煎餅果子、麻辣燙、烤羊肉串,生意好得很,就算再流傳一千年,也評不上非物質文化遺産,對吧?

《斷魂槍》講述的年代國術已經沒用了,但還沒有被提升到非物質文化遺産,也就是國術的高度。是以這是國術的最低谷。這種時候,最能看出從業者的真實反應。

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樣,國術從來不是一個非功利的行當。古人有句話叫作“窮文富武”。窮,學文沒關系,因為科舉制度的設計,就是為了降低學習的門檻,隻要一個人能買得起四書五經,就能夠去考科舉,就有可能考中當官,是以又有句話叫作“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是學武不行,學武你得請師傅,你得購買刀槍劍戟斧钺鈎叉,十八般兵器,你得有練武的場地,你要練身體,還得吃肉,得保障身體營養。所有練武的人,家裡都得有點錢,學武的投資比學文大多了。

那這投資通過什麼回報呢?在古代,如果有戰争,那麼“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你上戰場去,像青面獸楊志說的,“一刀一槍拼個功名”。如果沒有戰争,基本上隻有兩條出路,要不就是去當别人老師,開武館,要不就是開镖行走镖。

這兩個職業相比之下,肯定是镖行比武館要更掙錢,當然風險也更大。其實開镖行,也不是真的刀頭舔血,腦袋拴在褲腰帶上。其實大家都明白,江湖上行走,七分靠面子,三分靠武藝,面子大比什麼都重要。你要是看過《十二金錢镖》這些早期的武俠小說,你就能體會到這一點。像後來新派武俠小說裡那種大俠,一天到晚純粹癡迷武學,或是行俠仗義,不需要考慮掙錢吃飯,那裡面的江湖,實際上是後來被重新改造過的想象的江湖。而在實際情況當中,江湖就是這麼殘酷。如果沒有掙錢的法子,什麼都說不上。

是以在國術的實用性喪失之後,明顯出現了兩條道路,一條道路就是像沙子龍的弟子那樣去賣藝,去走會,把國術變成表演性、娛樂性的項目。另一條是像沙子龍那樣,他有真本事,徹底放棄了國術。斷魂槍“不傳”,誰來求都不傳。

可以這麼了解沙子龍的想法:一套好的槍法,它要用在戰場上,要在野店荒林顯威風,不能是用在賣藝的場面,或者好勇鬥狠的時候,那就失去了這套槍法的意義,是對這種技藝的侮辱。

一個東西沒用了,并不等于真的就沒用,它可以成為一種被保護的存在,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但是文化遺産不應該成為用來招搖撞騙,或者專給人瞧熱鬧的勾當。

這就是沙子龍和他的弟子們根本的差別。而來求藝的那位孫老者,明顯他是真愛武學的,自己也有本事,而且對武學有着一種特别的癡迷。但是即使如此,沙子龍也不能傳,因為沙子龍不能肯定孫老者再往下傳,這套獨門槍法會不會被他的後人用來走會、賣藝。是以沙子龍甯願讓這條槍和這套槍法,跟自己一塊兒進棺材。這種決絕本身,就展現了對斷魂槍法的一種尊重。

最近幾年,大家經常提“匠人精神”。什麼叫“匠人精神”?匠人精神是做一樣物事,一絲不苟,但同時也要求一個尊重技藝的環境。真正的匠人,絕對不會因為環境改變,就變得馬馬虎虎,吊兒郎當,也不會不擇環境、不擇手段地去乞求别人的關注與熱愛。老舍在《斷魂槍》裡,就特别展示了沙子龍這樣一個有尊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人的态度。而這種态度,是王三勝和王三勝的觀衆不能了解的。是以王三勝這班人後來反過來貶低沙子龍,說沙子龍膽小,連句硬話都不敢說。慢慢地,“神槍沙子龍”,就被人們遺忘了。

《斷魂槍》這篇小說結構特别完整,裡面的意味也特别深長。我們現在也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産,細想想能接觸到的所謂非遺傳人,是不是有不少王三勝那樣的?嘴裡說不是為了錢,我是閑的,沒事兒跟大家練兩手,但其實背後就是想要錢。沒人給錢,他還說“沒人懂”。

這個時代到處都是王三勝,沙子龍有沒有?特别缺,不然為什麼上海一個喜歡讀書的流浪漢都會被捧為大師呢?被捧成大師後,他反而要不成飯了。這真是特别反諷的現實一種。當下的這條新聞,好像就是在印證老舍的《斷魂槍》。這也證明,好的作品有着長久的生命力。

(本文節選自楊早、孟嶽 所著《小說現代中國》一書,由後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授權釋出。)

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30篇中國現代小說的閱讀指南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創 | 短篇小說集

《小說現代中國》

楊早、孟嶽 著

黃山、鳳梨 繪

後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1年12月

楊早,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專業為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著有《清末民初北京輿論環境與新文化的登場》《民國了》《元周記》《野史記》《說史記》《早讀過了》《拾讀汪曾祺》等著作,編有《六十年與六十部:共和國文學檔案》《沈從文集》《汪曾祺别集》,譯有《合肥四姊妹》。

孟嶽,中學國文教師,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人民文學出版社“名著課程化·整本書閱讀叢書”編委,聯合主編《如何閱讀〈紅星照耀中國〉》,緻力于書冊閱讀研究及教學實踐。

值班編輯 |小仙女

值班主編 |張 英

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30篇中國現代小說的閱讀指南

2022年好書評選征集中!

評選圖書類型

圖書主要以大衆讀者為對象,為中外類型小說、中外小說和中外人文社科三大類。

1、中外類型小說

長篇類型小說+中短篇類型小說集

2、中外小說

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

3、中外人文社科

思想、曆史、科普、新知、藝術、文化、非虛構寫作和特稿、人物傳記、散文、随筆

出版社薦書标準

2022年1月至12月期間出版的圖書(1月除外,補提上年12月、11月好書)

中國内地首次出版

再版、重印不在此列

Contact us

主編

張英

文化是國家的燈塔,閱讀是文化的精神的象征。

我們仍然相信文化的力量,相信閱讀的力量。

請您關注探照燈書評人好書榜,我們會為您推薦這個時代最優秀的書。

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30篇中國現代小說的閱讀指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