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哲琴:這些女孩的手本該繡花,現在卻去搬石頭!

作者:一條

視訊加載...

朱哲琴:音樂家,聯合國親善大使,See創作創始人

朱哲琴:這些女孩的手本該繡花,現在卻去搬石頭!

朱浙琴,可能是第一個在國外演唱民族風格的大陸音樂家,很多人至今都對她的"一個姐姐鼓"心存疑慮。

這首《一個姐姐》和她的歌聲一樣不同尋常。20多年前,她在央視清歌大賽(相當于現在的好嗓子)成名後,拒絕了央視的安排,沒有留在北京,而是跑到四川去做她認為最純的音樂。

七年前,朱浙勤成為聯合國親善大使,其使命是讓世界"聽到和看到"中國少數民族的寶貴文化。責任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年薪隻是名義上的1美元。

走進山、草原,朱胤琴不僅聽到了,她還看到了不少民間工藝品的窘境:苗家女孩離開織布機,繡針,藏族男孩拒絕繼承祖祖都在做黑陶,用精湛工藝精泰藍師隻能做廉價的旅遊紀念品謀生......

朱哲琴:這些女孩的手本該繡花,現在卻去搬石頭!
朱哲琴:這些女孩的手本該繡花,現在卻去搬石頭!
朱哲琴:這些女孩的手本該繡花,現在卻去搬石頭!
朱哲琴:這些女孩的手本該繡花,現在卻去搬石頭!

朱哲琴聽寫

有一次我在貴州旅遊,在一條大公路和高架橋的拐角處,孤獨地挂着一個村子。

我朋友的母親是當地的一名巫師,不會說中文,會說苗族。當她唱一首歌時,我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的話在很多年前就已經丢失了,許多史詩和苗族記憶都在歌曲和刺繡中。

那天,我突然非常震撼。現在在苗寨很多女人,不再做刺繡,不再織布。他們甯願每天去施工現場搬運石頭,每天賺400元。

這樣的手,繡花的手一旦背石,他們可能永遠也做不了這麼細緻的針線活。

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悲傷的未來,然後我們啟動了這個項目:貴州苗繡包。

朱哲琴:這些女孩的手本該繡花,現在卻去搬石頭!
朱哲琴:這些女孩的手本該繡花,現在卻去搬石頭!

在香格裡拉附近一個叫Nissy的小村莊裡,曾經有108個家庭在做黑陶,但現在隻有兩個人還在做,其中一個是三十多歲的年輕人。

我問DanZen你為什麼這樣做。他說,父親在他死前把他叫到床邊,對他說:"我們的祖先做了六代黑陶,你哥哥和哥哥沒有做,你一定要把這門手藝傳下去。"

這個故事打動了我,我帶領設計師來到古老的Nessie村,了解了這門手藝。

朱哲琴:這些女孩的手本該繡花,現在卻去搬石頭!
朱哲琴:這些女孩的手本該繡花,現在卻去搬石頭!
朱哲琴:這些女孩的手本該繡花,現在卻去搬石頭!

景泰藍,原本是進口的,但在中國人手中把它扛到了極緻,清代的工藝已經達到了巅峰。

然而,近年來,由于現代生活需要太遠,導緻它已成為街頭廉價而俗氣的旅遊紀念品,以至于許多工藝精湛的大師都非常困惑。

是以,"看見"為景泰藍做了一些特别的設計:"笑猴胸針"、"如山"、"如湖"杯墊。

因為今年是猴年,我們用京泰藍的工藝品為"看民生"設計吉祥物"笑猴"。希望通過它,京泰藍等中國傳統精湛工藝交到年輕消費者手中。

以上部分圖檔由《看創作》提供,我要感謝攝影師陳為民和剪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