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遊戲就是精神鴉片?這個觀點早就過時了

遊戲就是精神鴉片?這個觀點早就過時了

設計:TOPYS@huimeng

遊戲就是精神鴉片?這個觀點恐怕早就過時了。

翻看資料時發現近兩年很受年輕人喜歡的複旦大學沈奕斐教授在其視訊中正好也探讨到了遊戲與青少年的關系,其中幾個觀點我很認同。首先應該明确的是遊戲确實給使用者提供了一個高飽和度的世界,而這種視覺刺激是現實世界不具備的,青少年确實有可能是以對真實生活缺乏興趣;其次很多遊戲是權責不對等的,例如在玩家殺掉一個NPC或随手拿走一個物品後,并不需要承擔任何後果,因而缺乏引導的青少年的确有可能對了解現實生活産生較大偏差。但是并非禁止玩遊戲,孩子産生的一切行為認知問題就迎刃而解,而不玩遊戲=去學習這樣的邏輯顯然更加無法成立。

遊戲就是精神鴉片?這個觀點早就過時了

相反,教育者應該看到的是遊戲隻不過是孩子情緒和精神的一個出口,因為遊戲的設計核心是以讓使用者産生「心流」為宗旨(心流是一種将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因而讓人沉迷的并非遊戲本身,而是從某件事物中獲得的大量及時的正面回報。(為人父母每日三省吾身:鼓勵乎?贊美乎?欣賞乎?)

其次,現在很多商業遊戲大作都是以現實世界為藍本,用豐富的文化内容與叙事引導玩家自發地探索一個個宏大的世界,其中不乏對曆史、實體常識、甚至心理學等知識的科普,也不乏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是以遊戲也可以具備嚴肅的教育功能性。

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波真正具有社會功能性的遊戲,我們的未來是否有可能在趣味中實作教育本身的意義?(這裡的教育不僅對孩子,對成年人同樣适用)

以下内容嚴重劇透警告!

#01《雙人成行》

「放棄永遠不是最優解」

《雙人成行》發售時,其制作人Josef Fares曾放下狠話:“如果有人覺得《雙人成行》不好玩,我直接倒貼你1000美元。”事實是,如今很多遊戲評論員都把這款遊戲奉為「教科書級别的雙人遊戲」。《雙人成行》的故事圍繞着一對深陷婚姻危機的夫婦(Cody和May)展開,當他們決定采用最簡單的方式——離婚來解決問題時,他們的孩子Rose卻首先想到的是克服問題,并非放棄。于是在一本關于“愛”的魔法暢銷書的幫助下,夫婦倆開始了攜手闖關之旅。

這款遊戲非常符合“玩家動機與世界觀一緻性”原理,劇情的目的與闖關機制采取了“合作”模式,以此推進Cody和May修複夫妻關系。在遊戲的關卡設計上,如女主責怪男主沒有及時處理樹上的蜂巢、男主不知道女主丢棄了工具、男女雙方不知道對方給女兒買了什麼玩具等日常生活常經曆的事件,既順理成章成為了闖關的起因,也讓玩家有很強的代入感。而在故事核心層面,卻影射出了一個很常見的社會問題:為何夫妻總是會走向冷漠,為何孩子總是成為夫妻沖突的受害者?

當玩家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卻又處于上帝視角審視着自己的冷漠、吹毛求疵、不溝通、逃避等問題時,其實已經在娛樂中學會了如何重新看待與處理與身邊人的關系、如何在生活中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而通過遊戲的機制來獲得現實生活中關系的建立或修複,調動對原有生活認識的新視角,這種情緒體驗遠比任何說教都來得令人信服。

#02《動物森友會》

「我們永遠需要友好型社群」

如果說什麼是植根在TOPYS骨子裡的東西的話,那就是我們相信設計能一點點改變世界,創造一個更溫暖的社會。是以近日任天堂在《動森》中推出的這座新島嶼就引起了我們的關注。這個名為Omnipod Bay的島嶼是任天堂與無管路胰島素泵制造商 Insulet 合作推出的「糖尿病友好社群」,玩家們可在這裡穿上定制服裝,比如佩戴胰島素泵、或攜帶其它糖尿病用品配件包,以開展新奇的冒險活動。Insulet 首席營銷官 Lei Mercado 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與《動物森友會》的整合,以一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大家對糖尿病患者給予更多的包容、聯系和關注”。

遊戲就是精神鴉片?這個觀點早就過時了

據報道顯示,如今中國兒童患糖尿病的病例越發增多,患病風險也日益上升,主要原因是飲食習慣不良和缺乏鍛煉運動。而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至2040年,中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将增至1.5億。其實《動森》的這個小舉動算不上什麼遊戲設計上的革新,但是如果一款遊戲能以這樣的方式喚起大家對健康的關注以及對特殊人群的包容的話,那絕對值得被看見。

#03《女神異聞錄5》

「通過幻想,能從新的角度看清現實」

能引發玩家對社會的關注與思考算不是一款優秀的遊戲?我想以揭露真實社會的醜惡為主的JRPG遊戲《女神異聞錄5》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故事通過倒叙形式,講述一群自稱“心之怪盜團”的高中生通過自己的力量解決社會中無法被解決的不公、腐朽問題(包括侵、藝術抄襲、官商勾結等),而故事原型就來自近年日本社會中反響較大的事件。從商人、政客到名流,玩家都可在真實世界找到對标。

其實玩家能否從這個遊戲中獲得什麼,我倒覺得見仁見智,尤其是青少年,更需要家長指引。畢竟在遊戲的設定下,玩家的“懲治”行為始終不會引發真實世界的傷害,這也是前文中提到的遊戲的局限性之一。然而其引發了一個更加深刻的問題:何為自我與自由?

遊戲就是精神鴉片?這個觀點早就過時了

遊戲的英文原名——Persona,指面具,指與人相處時呈現的模樣,也指對真實自我的掩飾。而遊戲通過把主角們在真實世界的面具撕掉,轉而變成對抗邪惡扭曲的力量,這份真我既不在規則内,又符合「正義」的标簽。我想去探讨這個話題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無處不在焦慮總讓人們試圖讓自己臉上的面具再完美些,然而無論好壞,學會去接納一個完整的自己,才是現代人最珍貴的财富。

康德在《人類曆史起源臆測》中有這麼一句話:發現自己有一種為自己抉擇生活方式的能力,而不是像别的動物那樣被束縛于唯一的一種生活方式。”

也許自由,在于接納。

#04《十二分鐘》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一生都需要治愈」

遊戲的标題《十二分鐘》就點明了這個遊戲的基本設定:時間循環。其實故事設定和諾蘭的《記憶碎片》頗有相似,也融合了一些《閃靈》和《後窗》的元素。故事講述一名警探闖進男主的家,指控主角的妻子犯下謀殺罪行,和妻子的浪漫晚間時光瞬間變成了困在十二分鐘裡的噩夢,而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利用故事後續發展去改變結果,打破循環。

遊戲就是精神鴉片?這個觀點早就過時了

其實以上這一切都是主角自己催眠并想象的,而他真正在處理的是一場關于個體在無意識層面的沖突問題。如主人公想要和自己的姐姐發展不倫之戀,繼而被父親反對,這裡有着明顯的主題:亂倫禁忌與俄狄浦斯,而男主的病态迷戀也許就來自童年時期未解決的俄狄浦斯三角。

我對弗羅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并未深究,這裡不做過多探讨,但是原生家庭的影響這個近兩年被頻繁提起的議題其實很值得人們關注。在《A General Theory of Love》中,有這麼一段理論:愛和缺乏愛,永遠改變了一個嬰兒的大腦……大部分神經系統(包括邊緣系統,管理情緒,記憶力和注意力等)……缺乏一個關愛的母親會給人類複雜且脆弱的腦邊緣系統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當大家都在談論谷愛淩的母親如何教女有方時,是否有一刻想過:差別并不在于物質,而在于自己的人格健全度是否已達到為人母親的要求。

#05《藍橋咖啡館》

「誤解往往源于不了解」

《藍橋咖啡館》是一款由騰訊遊戲追夢計劃和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聯合打造的艾滋病科普遊戲。就風格來說,這款遊戲和其設定一樣溫暖,走的是文字向治愈系畫風。“藍”指艾滋病阻斷藥的顔色,而“橋”指架起防艾知識與大衆的橋梁。

遊戲就是精神鴉片?這個觀點早就過時了

故事講述由玩家扮演的普通咖啡店的老闆與三位艾滋病患者之間感人至深的故事:從最開始的難以打開心扉到坦白自己艾滋病患者的身份與患病過程,艾滋病的科普知識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與真情實感結合的具體案例。雖然故事情節有藝術加工的成分在,但是劇情中的艾滋病預防和診治知識得到了中艾協的專業指導和認可。

遊戲就是精神鴉片?這個觀點早就過時了

除了防艾知識的科普,我想病人的自卑心理與現實歧視更加值得每一個玩家去反思,因為據資料顯示,羞辱和歧視是艾滋病、艾滋病毒有效預防和護理中的主要障礙。就全球現狀來說,如果一個人被懷疑攜帶艾滋病毒,則意味着該患者将失去衛生保健服務、住房等社會福利,保險公司也會拒保其申請,更有可能被親人、朋友抛棄,甚至被暴力對待、殺害。有時候奪走一條生命,往往不需要武器,語言的暴力就可以做到。

《藍橋咖啡館》雖然隻是一個小遊戲,但是用玩家代入的方式将現實中艾滋病患者承受的異樣眼光和不公待遇高度還原,以此喚起社會對該群體的關懷與尊重,不失為一個強有效的公益嘗試,也許也能給到處理類似社會問題的機構一些借鑒與思考。

#6《生化奇兵:無限》

「人做選擇,而奴隸隻會服從」

《生化奇兵(Bioshock)》系列自問世以來,就以其豐富的哲學内涵和美學體驗,在社會上引起了人們對“烏托邦主義”、“極端資本主義”等問題的思考,甚至有學術論文利用格雷馬斯的符号矩陣和拉康個體人格三界說去對這部遊戲進行研究。(這年頭連玩遊戲都是有門檻的)

《生化奇兵:無限》是該系列的第三部作品,故事講述遊戲的主角布克·迪威特(Booker DeWitt)被派遣至浮空城市哥倫比亞去找一位被關押的女孩伊麗莎白(Elizabeth),在營救過程中遭到力求讓城市屬于純美國人的排外主義者、精英階層以及和代表普通群眾的反叛組織“人民呼聲”兩個陣營的追捕,而他必須就此展開冒險并踏上探尋真相之旅。

遊戲就是精神鴉片?這個觀點早就過時了

遊戲中呈現的令人炫目的哥倫比亞社會是一種發展到極緻的資本主義社會,這個社會的表面十分“烏托邦”: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科技發達,然而這一切表面美好的背後,是無數被奴役人民的鮮血,例如印第安人被屠殺,底層人民食不果腹,種族歧視歧視等問題。吊詭的是,你發現将這個奇幻的主題放在現實生活中也十分值得玩味。

資本主義的确推動了工業、技術和綠色革命,使得人類的生活水準大幅度提升,然而當資本主義走到下一個階段會面臨什麼呢?過度地推崇客觀以及個人主義,任何事物都以經濟價值為衡量标準,自我意識越來越薄弱,缺乏信仰帶來的精神危機,對弱勢群體的包容等衍生問題……真正的烏托邦,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遙遠得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