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度聯手百度、投資速騰聚創 比亞迪補自動駕駛短闆

每經記者:孫磊 每經編輯:裴健如

比亞迪正在自動駕駛領域不斷發力。日前,有消息稱,比亞迪選擇百度作為其自動駕駛供應商。一位接近百度方面的消息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百度向比亞迪提供行泊一體的ANP智駕産品與人機共駕地圖。同時,百度智駕團隊已提前進場配合比亞迪進行開發,不久将實作合作車型量産。”

此外,比亞迪還在近日參與了智能雷射雷達系統研發商RoboSense(以下簡稱速騰聚創)的新一輪戰略融資。有投行人士告訴記者,比亞迪在速騰聚創的這輪融資中或處于領投的位置。

“目前比亞迪在車聯網方面的發展相對不錯,但自動駕駛的發展相對落後。而百度是自動駕駛行業的領頭羊之一,雙方合作也在情理之中。與此同時,眼下不少車企紛紛發力關鍵零部件,雷射雷達的選擇也變得尤為重要。”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産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說。

再度聯手百度、投資速騰聚創 比亞迪補自動駕駛短闆

比亞迪展示的駕駛系統 視覺中國圖

欲補齊自動駕駛短闆

比亞迪在自動駕駛領域并非毫無積澱。早在2013年,比亞迪就曾與北京理工大學簽訂合作協定,共同研發自動駕駛技術,雙方基于速銳研發的測試車嘗試搭載了雷射雷達,并在當年的自動駕駛比賽中摘得頭名。

2014年,比亞迪又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通訊研究院(I2R)達成合作,共同研發自動駕駛以及智能交通技術。2015年,百度無人駕駛事業部成立之際,比亞迪曾率先與其達成合作,比亞迪總裁、董事長王傳福在成立大會上還被任命為百度自動駕駛顧問。

不過,比亞迪自動駕駛領域展現的市場效果并不理想。中汽中心在2021年末對六款熱銷車型進行了一次CCRT輔助駕駛測評。其中,在與人身安全密切相關的“緊急避險性能名額”中,比亞迪漢EV處于排名靠後的位置。

此外,比亞迪漢EV雖然具備前向碰撞預警系統、自适應巡航、低速跟車模式、車道偏離預警系統、盲區檢測、自動泊車等功能,但并無突出優勢。相較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目前已經推出的領航輔助功能而言,比亞迪的自動駕駛能力尚待補足。

公開資料顯示,1月,比亞迪以月銷新能源汽車逾9萬輛的成績穩坐當月國内新能源汽車品牌銷量冠軍寶座。有觀點稱,從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發展狀況來看,其電動化程序已有所成就,它的下一步重心或将向智能化方向傾斜。

2021年9月,王傳福在2021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談及智能化轉型時也表示:“目前已經進入一個智能化變革時代,新IT正成為智能化變革的新引擎,同時,汽車工業的大變革,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比亞迪正在加速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并将智能化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

業内分析認為,智能化是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時代的核心價值和核心競争力。而在智能化最核心的自動駕駛領域,比亞迪的這些動作,也釋放出了其正從自動駕駛軟硬體等各方面進一步搶占自動駕駛高地的信号。

産業将趨向共創合作

目前,在“新四化”浪潮下,百度等科技公司加速向汽車行業深度滲透,其與主流車企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有觀點認為,之前的“汽車+網際網路”已經有向“網際網路+汽車”轉變的趨勢,科技公司與車企關于合作主導權的争奪必然更加激烈,對此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更是發起了“靈魂”拷問。

陳虹此前表示,與華為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合作,上汽集團是不能接受的。“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為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如此一來,它就成了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我們)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陳虹說。

不過,有分析稱,對于車企和科技公司而言,雙方合作各有優勢,也各有不足。車企缺少的是科技公司所掌握的大資料處理、算法模型和計算的優勢,而科技公司又缺少能為其提供落地場景的平台,以及可量化的産品,進而實作自我“造血”的能力。

同時,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風口大爆發的當下,各方勢力也紛紛加快了在自動駕駛賽道前進的步伐。因為隻有實際場景得到應用,才能搶占無人駕駛産業化的先機。而當科技公司與車企形成合力,自動駕駛功能就可以更快實作。

事實上,選擇科技公司作為自動駕駛供應商,也并非意味着車企放棄了在此領域的自主研發。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曾告訴記者,廣汽集團發展自動駕駛會堅持兩條路徑:一條是自研,一條是與華為合作,二者互相補充。

而比亞迪在與百度合作之餘也在打造自動駕駛研發團隊。據悉,比亞迪已正式開始籌建自動駕駛研發中心,并有意落戶上海,并為此舉辦了專場人才招聘會,招聘崗位包括涉及自動駕駛技術的各個環節。

對此,國内智能駕駛公司智駕科技MAXIEYE創始人周聖硯表示:“車企全自主研發自動駕駛系統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小,但全外采(自動駕駛系統)的可能性也會比較小。我們認為,未來産業更多會趨向合作共創的模式。”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