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行誤以為收藏家很有錢,其實古玩行業的“繁榮”有太多虛假

熱愛收藏的人,總是在外行的各種誤解中,保持沉默。

朋友說:你喜歡收藏古董呀?那一定很有錢了。

親戚說:我家裡也有不少老古董呢,幫我賣個好價錢吧。

老婆說:天天搗鼓這些破銅爛鐵有什麼意義?趕緊都扔了好好過日子。

收藏是磨練心性,是培養情趣,是沉澱文化,金錢隻是附帶的。在世俗的眼光中,真正的民間古玩收藏家,卻要面對很多難以啟齒的痛苦。

缺錢難變現

外行誤以為收藏家很有錢,其實古玩行業的“繁榮”有太多虛假

搞收藏隻進不出,那就會越玩越窮,在家人的壓力下,不得已要把心愛的藏品割舍出去。但古玩市場不像是菜市場,必須得找到志同道合的有緣人才能達成滿意的結果。

然而現實卻是,真正識貨的人少之又少,想低價撿大漏的人卻數不勝數。找平台吧,民間的詐騙公司泛濫成災,高端市場又對民藏封閉,總之一個字:難!是以,玩到最後才發現,原來找圈子摸索管道還得靠自己,一件古玩,一定要賣給懂行的玩家。

有眼力卻沒錢

外行誤以為收藏家很有錢,其實古玩行業的“繁榮”有太多虛假

碰到過不少真正有眼力的行家,然而他們卻窮得叮當響,為啥?因為在不斷實戰學習的過程中,把錢都用來交學費了,等到“出師”才發現囊中羞澀,能找到好貨卻隻能“望物興歎”了。

相反,那些有錢的“冤大頭”,不用眼力,隻要聘請專家、經紀人幫自己掌眼,然後閉着眼睛買買買就是了,被當肥羊宰也無所謂,因為能用錢活生生砸出一條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很多人說不在乎金錢,但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良币卻被劣币驅逐。是以做好以藏養藏才是最重要的。

行業難淨化

外行誤以為收藏家很有錢,其實古玩行業的“繁榮”有太多虛假

在這一行,每個人都有九個心眼,一環接一環的套路,讓誠信變得如此脆弱。玩“國寶”的人嘲笑普通玩家是“破爛幫”,嫉妒心重的人見到到好就說别人是“國寶幫”,真正的“國寶幫”卻各種渾水摸魚,生怕收藏市場健康發展。

你說他的假,他說你的爛,誰也不服誰,說不過就扣大帽子,沒幹貨就靠憑空臆想篡改曆史。所謂理性交流,讨論經驗,共同進步,在不團結的民藏現實面前,是如此可笑。反而讓專家、騙子群體笑開了花,越亂他們越能趁亂撈錢。

造假難阻止

外行誤以為收藏家很有錢,其實古玩行業的“繁榮”有太多虛假

造假販子狡辯:我們造的都是“工藝品”,賺賺得手藝錢、辛苦錢,憑什麼不讓我造?轉頭就開始“鑽空子”,出貨的時候打的廣告詞都是到代老貨、一線出土。古董販子将全國的古玩市場都變成假貨集散地,導緻這個市場徹底爛掉,回頭還在喊冤:做生意太不容易了。

還有數不清的玩家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主動幫假貨狡辯:要是沒有假貨,就沒有挑戰性了,假貨是促進繁榮的基礎。好嘛,這麼多年過來了,古玩收藏變成了專家、騙子、假貨販子的“繁榮”,倒成了老實玩家們的“地獄”。

心病難根治

外行誤以為收藏家很有錢,其實古玩行業的“繁榮”有太多虛假

按理說,我們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結晶,主動權應該在自己手裡。但遺憾的是,中國文物的市場“标準”,卻牢牢掌握在歐美國家手裡。富豪們以在國外天價拍到藝術品為榮,專家們以“海外回流”為傲,老外在垃圾堆裡撿到的中國古董都是“傳承有序”!

這種“心病”,骨子裡其實就是文化不自信,就像一位歐洲的古董商說得那樣:“中國人會自己把寶貝送過來,因為他們喜歡英鎊和美元。”而國内的高端市場與專家們,對待自己的民間收藏,卻是傲慢、不屑與抛棄。

素質難提高

外行誤以為收藏家很有錢,其實古玩行業的“繁榮”有太多虛假

在一個非常講究文化水準的行業裡,卻充斥着浮躁、攻擊、謾罵與诋毀,一切行為都是想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其實在這個環境下搞收藏,如果隻談金錢已經沒有意義了,在了解規則的同時,民間藏友們更應該做的,是将心态放平和。

淨化環境的前提,是大衆素質的提高,把收藏當一門純粹的愛好,喜歡就玩,不喜歡就暫時放棄,我們很多的痛苦都來源于求而不得。不要再花冤枉錢去求這個人鑒定,求那個人幫忙出售,忙忙碌碌隻是一場空。隻要培養出良好的文化素養,就算不依靠古玩賺錢,也能在其他事業上受益無窮,是以淡定點,收藏行業正在走出泥潭,自己學到手的知識才是一筆巨大的财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