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外行误以为收藏家很有钱,其实古玩行业的“繁荣”有太多虚假

热爱收藏的人,总是在外行的各种误解中,保持沉默。

朋友说:你喜欢收藏古董呀?那一定很有钱了。

亲戚说:我家里也有不少老古董呢,帮我卖个好价钱吧。

老婆说:天天捣鼓这些破铜烂铁有什么意义?赶紧都扔了好好过日子。

收藏是磨练心性,是培养情趣,是沉淀文化,金钱只是附带的。在世俗的眼光中,真正的民间古玩收藏家,却要面对很多难以启齿的痛苦。

缺钱难变现

外行误以为收藏家很有钱,其实古玩行业的“繁荣”有太多虚假

搞收藏只进不出,那就会越玩越穷,在家人的压力下,不得已要把心爱的藏品割舍出去。但古玩市场不像是菜市场,必须得找到志同道合的有缘人才能达成满意的结果。

然而现实却是,真正识货的人少之又少,想低价捡大漏的人却数不胜数。找平台吧,民间的诈骗公司泛滥成灾,高端市场又对民藏封闭,总之一个字:难!所以,玩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找圈子摸索渠道还得靠自己,一件古玩,一定要卖给懂行的玩家。

有眼力却没钱

外行误以为收藏家很有钱,其实古玩行业的“繁荣”有太多虚假

碰到过不少真正有眼力的行家,然而他们却穷得叮当响,为啥?因为在不断实战学习的过程中,把钱都用来交学费了,等到“出师”才发现囊中羞涩,能找到好货却只能“望物兴叹”了。

相反,那些有钱的“冤大头”,不用眼力,只要聘请专家、经纪人帮自己掌眼,然后闭着眼睛买买买就是了,被当肥羊宰也无所谓,因为能用钱活生生砸出一条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很多人说不在乎金钱,但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良币却被劣币驱逐。所以做好以藏养藏才是最重要的。

行业难净化

外行误以为收藏家很有钱,其实古玩行业的“繁荣”有太多虚假

在这一行,每个人都有九个心眼,一环接一环的套路,让诚信变得如此脆弱。玩“国宝”的人嘲笑普通玩家是“破烂帮”,嫉妒心重的人见到到好就说别人是“国宝帮”,真正的“国宝帮”却各种浑水摸鱼,生怕收藏市场健康发展。

你说他的假,他说你的烂,谁也不服谁,说不过就扣大帽子,没干货就靠凭空臆想篡改历史。所谓理性交流,讨论经验,共同进步,在不团结的民藏现实面前,是如此可笑。反而让专家、骗子群体笑开了花,越乱他们越能趁乱捞钱。

造假难阻止

外行误以为收藏家很有钱,其实古玩行业的“繁荣”有太多虚假

造假贩子狡辩:我们造的都是“工艺品”,赚赚得手艺钱、辛苦钱,凭什么不让我造?转头就开始“钻空子”,出货的时候打的广告词都是到代老货、一线出土。古董贩子将全国的古玩市场都变成假货集散地,导致这个市场彻底烂掉,回头还在喊冤:做生意太不容易了。

还有数不清的玩家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主动帮假货狡辩:要是没有假货,就没有挑战性了,假货是促进繁荣的基础。好嘛,这么多年过来了,古玩收藏变成了专家、骗子、假货贩子的“繁荣”,倒成了老实玩家们的“地狱”。

心病难根治

外行误以为收藏家很有钱,其实古玩行业的“繁荣”有太多虚假

按理说,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结晶,主动权应该在自己手里。但遗憾的是,中国文物的市场“标准”,却牢牢掌握在欧美国家手里。富豪们以在国外天价拍到艺术品为荣,专家们以“海外回流”为傲,老外在垃圾堆里捡到的中国古董都是“传承有序”!

这种“心病”,骨子里其实就是文化不自信,就像一位欧洲的古董商说得那样:“中国人会自己把宝贝送过来,因为他们喜欢英镑和美元。”而国内的高端市场与专家们,对待自己的民间收藏,却是傲慢、不屑与抛弃。

素质难提高

外行误以为收藏家很有钱,其实古玩行业的“繁荣”有太多虚假

在一个非常讲究文化水平的行业里,却充斥着浮躁、攻击、谩骂与诋毁,一切行为都是想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其实在这个环境下搞收藏,如果只谈金钱已经没有意义了,在了解规则的同时,民间藏友们更应该做的,是将心态放平和。

净化环境的前提,是大众素质的提高,把收藏当一门纯粹的爱好,喜欢就玩,不喜欢就暂时放弃,我们很多的痛苦都来源于求而不得。不要再花冤枉钱去求这个人鉴定,求那个人帮忙出售,忙忙碌碌只是一场空。只要培养出良好的文化素养,就算不依靠古玩赚钱,也能在其他事业上受益无穷,所以淡定点,收藏行业正在走出泥潭,自己学到手的知识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