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退伍兵成“非遺人” 傳承千年吊腳樓技藝

退伍兵成“非遺人” 傳承千年吊腳樓技藝

黃俊和他的作品《金絲楠木吊腳樓》 杜磊 攝

中新網恩施3月2日電 (杜磊 梅珂 朱超)“我喜歡吊腳樓,是以想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歡它。”近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椒園鎮的家中,黃俊一邊制作土家族吊腳樓模型,一邊說道。

土家族吊腳樓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場所,其曆史最早可追溯到東漢時期,通常半立陸地、半靠山水建造,大多依山就勢呈虎坐形而建。2011年,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退伍兵成“非遺人” 傳承千年吊腳樓技藝

土家族吊腳樓全靠榫卯咬合加強 杜磊 攝

黃俊今年34歲,由于父親是根雕藝人,他還在讀國小時,就常常幫着父親磨石頭、打下手。2007年從部隊退伍後,黃俊正式跟随父親學習根雕技藝。3年後,黃俊的根雕作品已經能賣到2萬多元一件。

2017年,黃俊在父親的帶領下見到了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萬桃元。“當我看到土家吊腳樓還可以做成微縮模型後,就特别想學。”此後,黃俊就時常來看萬桃元制作吊腳樓,遇到不懂的就問,再回家自己試着動手。

退伍兵成“非遺人” 傳承千年吊腳樓技藝

黃俊在家中制作土家族吊腳樓模型 杜磊 攝

3個月後,黃俊把一個長1.6米、寬80厘米的完整吊腳樓模型送到了萬桃元面前。随後,萬桃元正式收黃俊為徒。“我的徒弟不止黃俊一個,但能一直堅持做這個手藝的不多。”萬桃元說,這些年參加展會、比賽等活動,他都帶着黃俊在身邊。

黃俊介紹,每次制作吊腳樓模型,要經曆選料、切割、平刨、壓刨、鋸料、打孔、精修、組裝等工序,全程都要一絲不苟,“做吊腳樓不用釘子,全靠榫卯咬合加強,中間有一個環節出了偏差,最後就無法成形。”

退伍兵成“非遺人” 傳承千年吊腳樓技藝

黃俊是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縣級非遺傳承人 梅珂 攝

2021年,在第七屆中俄線上“長江—伏爾加河”青年論壇、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等多個展會上,黃俊的作品讓土家傳統建築之美成為亮點。此外,他的作品《金絲楠木吊腳樓》還被中南民族大學國家藝術基金組委會評為優秀藏品。

如今,黃俊已是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縣級非遺傳承人。為傳承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他每年都會去到恩施的一些學校講課,“過幾天我要去找師父請教,想開發一款可批量生産的diy産品,讓更多人了解土家傳統建築文化。”(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