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作者:正史觀察

前言

1986年4月26日星期六,莫斯科時間淩晨1時許,人們還在甜蜜的睡夢之中,一場人類和平時期最大的災難突然降落在烏克蘭人民的頭上。

距蘇聯第三大城市,烏克蘭首都基輔130公裡處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四号機組(第四個核反應堆)在按計劃關機時突然發生電源障礙,應急發電機也出了故障,導緻反應堆的主要冷卻泵停止工作,而備用冷卻泵也未能及時啟動。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出事的四号反應爐

反應堆功率突然加大,緻使反應堆過熱,大量排放出的蒸汽和随之發生的反應造成氫氣過濃而發生化學爆炸。爆炸産生的沖擊波毀壞了反應堆和機房,同時引起火災,火焰高達30米,一部分放射物質被抛出高空。

核燃料起火以後,燒掉石墨,并且把重1900噸、直徑為14米的堆芯中的氧化鈾熔化了。當堆芯解體時,它産生的放射物質從無防護的反應堆建築物逃逸出去,按說應當能夠捕獲锶的過濾器卻沒有起作用,直接釀成蘇聯1954年興建第一座核電站以來最嚴重的的放射性物質洩露事故。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位于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

蘇聯政府向群眾隐瞞切爾諾貝利核洩露真相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類似于核武器爆炸,同樣可以産生四種殺傷因素,即光輻射、沖擊波、早期核輻射和放射性沾染。

光輻射又稱熱輻射,可引起燒傷。沖擊波是核爆炸時産生的由爆心急劇向周圍擴散的高壓高速空氣流,可對人造成嚴重的内外傷。

早期核輻射可引起三種急性放射病:骨髓性急性放射病,以造血功能損傷為特點;腸性放射病以胃腸道損傷為特點,表現為極嚴重的腹瀉及水解質平衡紊亂;腦性放射病,以神經系統損傷為特點,表現為昏迷、共濟失調、抽搐等。

放射性沾染,亦稱放射性塵埃。核爆炸後産生的大量放射性粉塵随風飄移,逐漸沉降至地面,造成空氣、地表、水源、物體表面及人員等較大範圍的沾染,對人類生存環境産生破壞作用,損害生命健康。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具有高輻射性的野草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震驚世界,世界各大媒體紛紛報道評論。

合衆國際社莫斯科1986年4月29日報道,核事故造成2000人死亡,大批人遭到核輻射,基輔十月醫院裡擠滿了受到輻射的患者。

路透社波昂同一天的消息說,俄國人無法對付火勢,蘇聯的核電廠沒有備用的安全裝置意味着高度放射性的粒子可能溢散到大氣層中去,可以造成廣泛的污染。

來自法新社紐約的一則消息說,西南風把這次事故産生的放射雲吹到烏克蘭産糧區,會對蘇聯的農業産生嚴重和長期的影響,并造成水和土壤污染。

同年5月初在東京舉行的西方七國首腦會議對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進行了讨論并發表聲明,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也于5月21日在維也納召開特别會議讨論這一事故。

5月2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就蘇聯核電站事故再次召開專門會議,決定起草有關核災難限制性協定和協調緊急援助協定。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冷卻塔内部

事故發生後不久,蘇聯就關閉了其他3個機組,救援工作十分艱難,對爆炸着火的反應堆既不能用水,也不能用化學滅火劑滅火,隻能采取空投沙袋和用混凝土封閉等措施,阻斷放射性物質洩露。

5月26日,蘇聯科學院副院長葉夫根尼·韋利霍夫對外公布,從直升機上投下的5000噸沙子和其他建築材料已經可靠地封住了出事的反應堆。

事故發生以後,蘇聯政府沒有立即向本國公民通報核事故的真相,蘇聯新聞機構在西方國家媒體對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報道以後,才簡單地向蘇聯公民通報,“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事故,一座原子能反應堆受到損壞。”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用于清除瓦礫的機器人,至今仍帶有高輻射

4月30日,蘇聯部長會議發表公告,宣布“由于過去幾天所采取的措施,洩露的放射物質已減少,原子能電站地區和電站村的輻射程度已降低,反應堆處在熄滅狀态,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和鄰近地區的輻射狀況并未引起危險,飲用水以及河水和水庫的水質符合标準。”

在蘇聯政府的誤導下,切爾諾貝利核洩露事故沒有引起普通百姓的足夠重視,他們也沒有充分意識到這次事故帶來的嚴重後果。結果,從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出來的車輛未經任何處理就駛入基輔市區,橫穿基輔市中心的主要大街——克列夏季克大街,造成人為的核塵擴散。蘇聯地方政府不僅沒有及時疏散切爾諾貝利城裡的居民,也沒有向公衆提出防護措施。

正當英國、法國、芬蘭、奧地利、波蘭、南斯拉夫等國紛紛把他們的公民撤出烏克蘭首都基輔時,不明真相的基輔市民卻依然不加任何防護措施走上街頭,沿克列夏季克大街遊行集會,慶祝一年一度的五一國際勞動節。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核輻射區内遺留的一張1986年4月的報紙

5月6日,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和查明事故原因政府委員會主席、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鮑裡斯·謝爾比納仍然宣布,“切爾諾貝利地區的輻射狀況正在趨于正常。根據對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摩爾達維亞境内上空地區放射性污染情況的系統監測結果,輻射程度沒有超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和蘇聯衛生部規定的放射安全的标準。”

這位部長說,事故僅造成勞工死亡,100多人受到輻射。

後來到5月中旬,蘇聯塔斯社在西方輿論的強大壓力下,才像擠牙膏似地斷斷續續公布一些有關情況,并警告市民大氣中存在放射性塵埃,提醒百姓出行時戴上帽子,僅此而已。

而這時,波蘭政府已禁止商店出售食用青飼料的奶牛産的牛奶,因為空氣中的放射性碘落在植物上,有可能通過牛奶傳到人體中去,進而危害人體的健康。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核輻射區内的廢棄幼稚園

波蘭衛生保健部門已經給本國東北各省份的嬰兒和兒童提供碘制劑,以防止放射性碘進入他們的肌體。

蘇聯政府向人民隐瞞核事故潛在危險真相的做法,引起了當地居民的強烈不滿情緒,動搖了人民對戈爾巴喬夫宣揚的在所有重大問題上對人民“開誠布公”,即公正、民主、公開性政治民主的信心。

烏克蘭人則把蘇聯政府的行為歸咎于俄羅斯人對烏克蘭人的大俄羅斯主義。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真實情況直到蘇聯解體以後才逐漸公布于衆。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核輻射區内的廢棄摩天輪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造成的危害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以後,烏克蘭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從此籠罩在放射塵埃污染的陰影之中。

據烏克蘭科學家的估計,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洩露出的放射性物質總量約為1945年投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的90倍。

核反應堆爆炸出事以後,晝夜不停地向大氣釋放放射性物質,直到5月6日才停止。這段時間總共抛灑出50Mku放射物質,占核反應堆放射物質總量的3.5%。在離核電站30公裡以内的地區測量到的輻射劑量已達到極其危險的程度,為每小時150倫琴。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核輻射區内的廢棄遊樂場

專家認為,人在一年中接受輻射的安全劑量是0.2倫琴,50倫琴是危險的起點,400倫琴通常緻人死命。按照這一标準,切爾諾貝利周圍方圓30公裡以内劃為重度放射污染區,不再适合居民生活和從事農牧業生産。

這片土地将死氣沉沉,沒有村莊,沒有城鎮,隻有被毀壞的房屋的煙囪。沒有耕地或牧場,沒有牲畜,沒有人煙,什麼都沒有。這裡的土地像月球一樣,今後很長時期内,也許數百年内将是一片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至今這一地區仍被看做是“死亡區”。

切爾諾貝利的入口

專家們認為,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後果在近100年内是難以消除的。這次核事故産生的放射性物質的衰減過程大緻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86年4月26日至1987年4月26日止,放射物質大約可以衰減起始量的20%;

第二階段,從1987年的4月26日至1990年的4月26日止,放射物質大約可以衰減起始量的40%;

第三階段,到2020年,放射物質才可以衰減到起始量的50%左右。

至于要達到放射物質衰減起始量的70%,還需要300年以上的時間。這以後,放射物質中的永久性同位素(大約存在10萬年)将長期起作用。換句話說,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在我們這個星球上留下了永久的痕迹,烏克蘭的水、空氣、土壤、動物和植物等一切生命都不再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以前的狀态。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核輻射區内的樹木

根據法國放射性研究與資訊組織1999年的一項調查結果,科研人員對從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45公裡到140公裡範圍采集的17種蘑菇進行化驗,其中90%的蘑菇放射性物質含量超過了國際限度标準,最高的超标300倍。

切爾諾貝利核洩露事故的直接後果是造成了大範圍的水污染。

切爾諾貝利是區中心,位于第聶伯河支流普裡皮亞特河畔,該河與為基輔供水的人工水庫——基輔海相通。

基輔人工海面積為920平方公裡,儲水量為3.7立方千米。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是利用基輔海引來的水(每秒鐘100-150立方米)加以冷卻。由于這些核反應堆必須繼續冷卻,就很難制止帶有放射性塵埃的水從核電站再傳回基輔海,最後流入第聶伯河,直接影響到第聶伯河所流經的地區的農田灌溉和野生動物。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切爾諾貝利的列甯雕像

據烏克蘭水文專家和水文氣象專家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以後十年的觀察資料表明,每年4月26日前後,基輔水庫的水位定會漲到最高水位,而第聶伯河及其支流的水位降至最低點,基輔水庫中的水不斷拍打堤岸,大量的放射性污染物質被沖刷到基輔水庫中,然後,倒流回第聶伯河。

烏克蘭居民日常飲用水的70%都來自第聶伯河,每年這一時期,第聶伯河河水的水堿濃度發生季節性下降,自來水廠用于淨化水的凝結劑的作用也随水堿度的降低而失效,進而提高了水中放射物質的活性。

4月末,第聶伯河水的渾濁度達到頂點,水中的浮遊植物細胞和浮遊生物運載铯-137和同位素沿第聶伯河遊動,在水生生物遊動的過程中,不斷将放射性物質聚集,造成水污染。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第聶伯河

切爾諾貝利核洩露事故不單單破壞了生态環境,而且給數百萬人的生命帶來了危害。首先是影響人們的精神、心理狀态,許多人生活在恐懼、焦慮之中,人們擔心食品和水受污染,擔心子女受到核塵的危害,婦女和兒童逃離被認為是核塵污染的地區,正常的生活秩序被完全打亂了,留在污染區的人在沒有專家的指導下,盲目采取自我保護措施。

如新聞界曾披露,一些基輔市的老人不知從何處得來的處方,用酸奶兌碘酒喝來防止核塵埃的損害。結果,基輔醫院沒有收治一位放射性病人,卻住滿了過量服用碘酒造成的胃灼傷病人。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普裡皮亞季醫院醫生的回憶

切爾諾貝利核洩露事故導緻基輔州的波列斯克區和日托米爾州的納羅基契、奧夫魯奇、盧吉斯克、奧列夫斯克區嚴重污染,烏克蘭政府需從嚴重污染區遷出14個村莊,從波列斯克遷走2053戶,從納羅基契遷走936戶,總計大約有5.9萬人。

居民的遷移工作受到烏克蘭經濟實力的制約,在烏克蘭長久持續的經濟危機中,居民的遷移安置工作進展緩慢。

居住在核塵埃嚴重污染地區的居民生活十分艱難,毫無止境地等待和病痛折磨着居民的精神和肉體,人們感到前途迷茫,變得焦躁不安,擔心未來,擔心子女健康。人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安甯地生活,不能随便到森林中去散步,采摘野果,甚至不能享用果園裡誘人的果實,更不能到河裡去遊泳,人們必須小心謹慎地生活。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另外,過量的放射物質有殺傷細胞的能力和遺傳作用(随着生物圈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增加,有害突變率也相應提高,這是放射污染的危害之一)在科學界已成定論。對人體的自然輻射是客觀存在,防止和逃避自然輻射不僅不可能,也沒有任何意義。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以後,烏克蘭患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人數呈上升趨勢,放射物質對兒童的傷害最為明顯。由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外溢的放射性同位素中大約有一半是碘-131,是以在事故發生後的24小時後,奶牛的奶中就已含有這種放射物質,是以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時正處于0-18歲的未成年人極易感染甲狀腺疾病。

時至今日,核洩露悲劇的後果在醫學界已經表現得十分充分。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以後,烏克蘭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提高了9倍,1986年-1999年有1217人實施了甲狀腺手術,這些人在核事故發生時正處于未成年階段。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核輻射區内的廢棄學校

1987年以後(放射碘已衰竭)出生的兒童中僅有11名兒童施行了甲狀腺癌的切除手術。烏克蘭醫學界擔心出現一批“切爾諾貝利兒童”,據烏克蘭的統計資料顯示,在污染區内,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比烏克蘭的平均發病水準高出2倍,比從污染區疏散出來的人群高出6倍。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于1977年建成投産。按計劃,它由6個100萬千瓦發電量的水冷卻式的石墨慢化反應堆,即RBMK-1000型反應堆組成。1986年已有4個反應堆開始營運,另外兩座反應堆正在建設之中,如果這兩座反應堆建成,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發電能力将達到600萬千瓦,超過美國當時最大的坐落在洛杉矶郊外的核電站(發電量為220萬千瓦),這項大規模的建設計劃終毀于安全隐患。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當年處理現場的從業人員

由于缺少安全防護措施,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時,現場從業人員幾乎無人幸免于難。當時有176人正在核電站工作,在核電站東南方1.5公裡處正在建設第6個和第6個核反應堆,現場有268名建築勞工和安裝勞工,這兩部分人是這次事故的直接受害者。

在這場核事故中有31名從業人員和救火人員以身殉職,28人死于核輻射,當天總共有300人受傷住院治療,其中129人于次日空運至莫斯科進行特别急救,237人受到嚴重的核輻射傷害。

據蘇聯官方公布的數字,在這次核事故中有1209人受傷,先後從污染區疏散和安置了9.2萬人,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已達29億美元。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紅森林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按照蘇聯官方的說法,是反應堆和其他裝置品質低劣,缺乏适當的技術管理措施及操作人員不遵守安全條例和缺乏良好訓練等等。

事故發生以後,切爾諾貝利工業運輸工會總工程師恰波瓦爾被開除黨籍,他的一名助手阿·西恰連科和切爾諾貝利核電廠黨委書記阿·古布斯基受到警告處分。

雖然,如今距離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已經過去36年,但至今仍然威脅着烏克蘭人民的生存環境。因為,被封在鋼筋水泥鑄成的“石棺”中的4号機組核反應堆仍有再次出事的可能。

1986年,烏克蘭核電站發生洩露,專家預測:100年内難以消除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舊照

現在,“石棺”的建築外部已被自然侵蝕,但“石棺”内依然如同一座活火山,随時可能發生爆炸,噴出放射性塵埃,引發又一次生态災難。

至于如何消除事故隐患,保證“石棺”安全,對于烏克蘭政府來說,還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烏克蘭##衛星圖顯示基輔附近俄軍車隊64公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