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標準時間3月1日,亞足聯官方正式宣布,長春亞泰退出了本賽季亞冠聯賽資格賽,也就意味着亞泰徹底放棄了今年洲際賽場的征程。對于已經在洲際賽場飽受打擊的中超而言,此舉可能會在未來引發新一輪的混亂局面。
長春亞泰決定退賽,并不是一個令人意外的選擇。按照賽程,亞泰将在3月15日對陣附加賽對手,但是由于大陸目前的入境形勢,是以比賽改在第三國進行,但這勢必仍會嚴重影響球隊的中超賽季前備戰。即使進入了小組賽,也會因為本賽季亞冠和中超賽程高度重合,而被迫派出二線隊參賽。

更何況,去年北京國安二隊滞留海外的境況還曆曆在目,是以,放棄亞冠,對于亞泰來說反而是甩掉了一個包袱。
實際上,早在亞泰退賽之前,國内便有媒體認為考慮到目前情況,中超的“亞冠四強”全部退賽,是一個比較穩妥的選擇。而現在,亞泰已經率先作出了選擇,剩下的山東泰山、上海海港和廣州隊,是否也會随之退賽?即使這麼做了,也可以了解。
然而,一旦山東、上港和廣州全部退賽,将帶來至少兩個惡性的連鎖反應:其一,中超四隊在本賽季亞冠提前“全軍覆沒”,這将大大影響中超在亞足聯的技術分統計。目前,中超的技術分已經跌到了亞洲第十、東亞區第四,集體退賽意味着本賽季中超的技術分将是“0”,排名極有可能進一步下滑。
其二,按照亞足聯的規定,像山東、上港和廣州這樣已經在小組抽簽完畢的球隊,倘若臨時選擇退賽,将被罰在之後兩年内不得參加洲際比賽。盡管可以用“不可抗力退賽”的理由來規避處罰,但具體結果還要看亞足聯的認定,倘若亞足聯不認可“不可抗力”,則意味着這三隊未來都将被剝奪亞冠資格。這将對中國足球在亞洲的形象造成巨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