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01:金老太對周家的愧疚

說實話,直到郝冬梅母親去世,我還是沒能了解她的“冷漠”。

怎麼會有這樣的親家?!

女兒、女婿結婚二三十年,作為男方的父母,周志剛夫婦竟然直到死,都沒有見過郝冬梅父母。

周家住在“髒亂差”的光字片,郝家住在高幹的家屬别墅。你說兩家門第懸殊,也的确懸殊。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甚至若要說周秉義是“鳳凰男”,也是能勉強接受。

誰讓郝家的門第,實在高得有些離譜呢?

門第懸殊,話說不到一塊去,甚至連坐在一起都是互相給對方增添壓力。這些都是完全可以了解的,畢竟差距擺在那。

但是至于完全不來往麼?

覺得有差距,有壓力,那就少來往不就得了,需要這麼完全不來往?

同住一個城市,不去周家見周志剛夫婦,也不邀請周家人上郝家門。活着的時候,沒見上面。

周志剛夫婦去世的時候,也不見郝家過來吊唁。姻親做成這樣,實屬罕見。

不見周家父母也就算了,還不見周秉義的弟弟和妹妹。在郝家人眼裡,周家所有人,除了一個周秉義不得不天天見。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其他人,幾乎都是“洪水猛獸”。

周秉昆和曲老太的關系好,每到大年初三,都會上曲老太家裡坐坐。

而郝家,就在曲老太家隔壁,可以這麼說,周秉昆每次過來,金老太幾乎都知道。

可是沒有一次,和周秉昆打過照面。

更别說邀請他,上郝家喝一杯茶水。

有一幕劇情尤為諷刺,那是已經到了金老太晚年的時候。同樣都是大年初三,金老太被女兒女婿攙扶着在自家院落裡散步。

走到曲老太家窗戶跟前時,就看到周秉昆和曲老太、馬守常他們有說有笑,好不熱絡。

看到這一幕,周秉義就半開玩笑地埋怨道:“這家夥,來了也不說一聲”。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聽到女婿的話,金老太就接過話茬:

“這是跟我不親呗,不願意登我家門”。

不論是周秉義還是金老太,真的完全沒有立場去埋怨周秉昆的“不懂事”。

周秉義搬去了郝家的小洋樓,他叮囑給周秉昆的是什麼?是沒其他事,盡量不要登郝家的門。

而金老太呢。

周秉昆為什麼跟你不親?

不光是因為你在周志剛夫婦活着的時候,不見他們。他們去世的時候,又不過去吊唁。

更有從始至終,你就從未對周家釋放過一絲親近。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你都不願跟周家親家,周秉昆又好面子,怎麼會主動貼過去?

金老太的高身段,“真冷漠”,一度讓我看到這個角色,十分的反感。

同樣都是高幹,為什麼曲老太就能做到和群衆打成一片,偏偏金老太在自己的親家面前,就始終放不下身段?

整個周家,不論是周志剛夫婦,還是周秉昆、周蓉幾個子女,哪一個不是有涵養,也有覺悟的人?

處個一日兩日,摸不清脾性還了解。

處了十幾二十年,還不清楚?

但金老太,直到死,都沒見周家的任何一個人。對周家,她是愧疚的。

金老太這一生,謹言慎行,講原則也講紀律。唯一的一次“破例”,就是臨終前“倚老賣老”替周秉昆求了情。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就是這一次“破例”,完全能看出她對周家的内疚。

02:周秉義對自己的“引路人”嶽母,又愛又恨

周秉義曾幹過一件,讓筆者十分痛恨的事情。

那就是在周志剛夫婦去世的時候,郝冬梅提議,讓自己母親也就是金老太過來吊唁一下。

但面對妻子的提議,周秉義竟然一口回絕了。而他回複的理由,也是十分的“體貼”。

“光字片的路,車開不進來”。

“天太冷,媽身體不好,強行過來吊唁沒有意義”。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當時聽到這段話,真的尤為不了解。

父母在世的時候,金老太沒過來見面。現在人都去世了,再不過來吊唁,那真是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

但在周秉義的堅持下,金老太到底還是沒過來吊唁。周秉義的反應,一度讓人覺得十分心寒。

他的孝順,幾乎都給了郝家。

他對自己父母的孝順,那都是嘴上說說而已。

直到看了昨天更新的兩集,才反應過來父母去世時,周秉義的“體貼”,竟然是對金老太最狠的“報複”。

在昨天更新的劇情裡,周秉義和郝冬梅因為工作的問題,終于爆發了倆人婚後第一次正面沖突。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這次爆發的沖突,表面上看,是因為雙方工作調動引發的沖突。

實際卻是攢了二三十年的“積怨”。

工作隻是一根導火索。

郝冬梅埋怨周秉義做選擇的時候,從來不考慮她的感受。在這個家裡,她永遠是被犧牲、被忽略的那一個。

而周秉義呢?

卻也是道出了壓在他心底幾十年的“怨恨”。

“一結婚,就搬到了郝家住,成了變相的倒插門女婿”。

“因為蔡曉光的事情,求到郝省長面前,卻被對方借題發揮,一冷再冷”。

“他父母,直到死,都沒見到自己傳說中是大上司的親家”。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前面兩個都還算好的,周秉義在提到父母到死都沒見到金老太夫婦時,那幾乎是咬牙切齒的。

既恨金老太夫婦的冷漠。

更恨自己的無能為力。

他那麼努力地工作,為了工作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身體,或多或少,都有點想替自己父母争一口氣的意思。

就因為他父母是普通勞工,就處處受金老太夫婦的防備與疏離。

如果一樣是高幹,那金老太他們還會到死不見周家人?

父母受的冷落與偏見,周秉義想通過自己的“政績”,讓已逝的父母揚眉吐氣啊。

不讓父親失望,對父親有交待,幾乎是周秉義努力工作最重要的信念之一。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明白了周秉義的這一層心态,再來看他當初不讓金老太吊唁父母。

是真“體恤”嗎?

并不是啊。

很明顯是“抗拒”,是“不歡迎”。

生前都不見人家,死後還過來吊唁,做給誰看?有意義嗎?唯一的意義,恐怕就是讓金老太心裡舒服一點。

愧疚少一點……

拒絕金老太過來吊唁,就是周秉義的一次“報複”。

他想讓自己的父母,不論生前還是死後,在親家面前,都能繼續“硬氣”下去。也想讓金老太心裡,對周家更為愧疚。

而金老太,的确到死對周家都是充滿了愧疚的。

周秉義對金老太這個嶽母,那是既感激,也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怨恨啊。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03:金老太對周家的“冷漠”,當真錯了?

金老太是一個有遠見的人。

這一點,從馮玥的事情上就能看出來。她走一步,就已經想到了五步,甚至十步可能會發生的後果。

一開始,我以為她和郝省長不見周家人,是完完全全的防備。

生怕跟普通勞工沾上點“關系”,然後就各種求走後門的糟心事在等着他們。

幫,那是違反紀律。不幫,那是傷了親戚感情。如此一來,倒不如不見。

但随着劇情的深入,到現在臨近大結局,我從周秉昆這的“難”,才真正對金老太的“冷漠”了解透徹了。

有一個當市長的大哥,對周秉昆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劇裡的周秉昆,老實、厚道,待人接物也十分真誠。

而他身邊的朋友,像肖國慶、孫趕超,還有常進步等,也基本都是這樣的人。但喬春燕和曹德寶卻是個例外。

這倆人,不光貪心。

心眼比針還小。

在劇裡,喬春燕和曹德寶怨恨過周秉昆兩次。第一次是婦聯要收回房子,周秉昆沒替她向周秉義求情。

這第二次,就是喬春燕受秦總牽連被抓了進去,曹德寶怨恨鄭娟,沒有向周秉義開口。

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放在周秉昆這裡,也是同樣的道理。

有一個當市長的哥哥,在有些人眼裡,就是周秉昆的“原罪”了。

肖國慶和孫趕超等人,了解周秉昆的難,也分得清是非對錯。但不是所有朋友、所有親戚,都能了解。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就拿喬春燕和曹德寶來說,如果說周秉昆沒從周秉義那得過一分好處,那是他們萬萬不相信的。

當得了“好處”的周秉昆,對他們的“小小”要求,一而再再而三的說不時,喬春燕和曹德寶倆人就會徹底失衡。

在最新預告裡,因為拆遷,喬春燕、曹德寶就和周秉昆徹底撕破臉了,公然和周秉義唱起了反調。

來軟的不行,就來硬的。

這就是喬春燕這種人的嘴臉。

在他們眼裡,看不到周秉昆的“難”,入眼可及的,就是他那明晃晃的市長弟弟身份。

能搭把手,卻不伸手,這就是他們怨恨的根源。

但喬春燕卻沒想過,周秉昆幫趕超、幫于虹,那是救命,更重要的是人家要求合情合理,更合法。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但她呢?

哪次的要求不是違反紀律?

面對這樣的朋友,周秉昆是犯難的。有一個當市長的親哥哥,尚且難成了這樣。

那如果有一個當省長的親家呢?

到了這,才徹底了解了金老太啊。如果當初和周家結親,她沒有“端着”身份,刻意疏遠。

那周家的日子,周父周母的生活還能這麼平靜?

恐怕不是今天這個上門,明天那個上門吧。按周父的覺悟,肯定也是一律拒絕了。

但拒絕的次數多了,這親戚關系,鄰裡關系,還能這麼和睦?而且每一次的拒絕,都是讓周父周母為難啊。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人世間》:要大結局了,才從周秉昆的“難”,對金老太的“惡”釋懷了

相反的,因為金老太的“冷漠”,生前不見面,死後不吊唁,讓周家因為郝省長這門親帶來的“困擾”,那是少之又少。

最起碼,電視劇更新到54集,讓周秉昆難的,就隻有哥哥周秉義的市長身份。

直到這一刻,才完全明白過來,金老太這是自己充當了“惡人”,換來了兩家人的平靜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