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絕不僅僅隻是戰略安全問題

作者:方圓文史

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

現在“俄烏戰争”已經打響幾天了,現在才來回答這個問題,是不是有點晚了?

如果就這場沖突的原因而言,确實是晚了,畢竟網上很多專家、學者都已經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但是,我們本文所針對的,并非這個問題的本身,而是這個問題的更深層原因,即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曆史關系,以及這場沖突到底是偶然發生的,還是必然發生的?

隻有了解俄、烏兩國之間的曆史關系,才能看明白現在發生的這場——“俄烏戰争”。

深度|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絕不僅僅隻是戰略安全問題

烏克蘭特殊的地理位置

烏克蘭面積為60.37萬平方公裡,相當于3個河北省,占原蘇聯面積的2.7%,其東西長1300公裡,南北長900公裡。

烏克蘭位于歐洲東部,其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是歐洲與俄羅斯的地緣政治交彙處,其北鄰白俄羅斯,東接俄羅斯,西連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南與羅馬尼亞、摩爾多瓦毗鄰。

而也正是這樣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為了歐美各國與俄羅斯的地緣政治交叉點!

深度|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絕不僅僅隻是戰略安全問題

圖 | 烏克蘭地圖(來源地圖帝)

除了特殊的地理位置之外,烏克蘭的土地資源也非常豐富,其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為黑土地,占全世界黑土總量的四分之一。

在這樣肥沃土地的滋養下,烏克蘭的農業産業極為發達,是世界上第三大糧食出口國,有着“歐洲糧倉”的美譽,其農業産值占到了國内生産總值的20%。

此外,烏克蘭的礦産資源也極為豐富,現已探明可供開采的富礦就達80多種,主要包括煤、鐵、錳、鎳、钛等工業必備資源。

其中鐵礦石等儲量有275億噸,錳礦石的儲量超過了21億噸,位居世界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還繼承了在烏境内的蘇聯發達軍工體系。

不過可惜的是,烏克蘭雖然接下了這個盤子,但卻沒有足夠的能力将其維持下去,而這對烏克蘭後來的經濟和政治選擇,産生了非常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深度|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絕不僅僅隻是戰略安全問題

圖 | 烏克蘭礦産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的軍工和航天企業分布極為不均。其軍事科研生産,主要集中在烏東部地區。

盡管烏克蘭在航空航天、軍用技術等領域,在歐洲乃至是全世界都有着比較重要的地位,但烏克蘭的能源資源卻相對比較匮乏,尤其是天然氣和石油資源。烏克蘭國内所需石油90%都依賴進口。

能源資源的匮乏,不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烏克蘭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奠定了烏俄兩國之間的關系。

如果你比較關心現在的“俄烏局勢”的話,那麼你就應該知道,烏克蘭是連接配接俄羅斯與歐洲大陸的重要能源通道。

深度|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絕不僅僅隻是戰略安全問題

歐洲大陸雖然工業水準十分發達,但能源資源卻極其匮乏,無論是工業能源,還是民用能源,大部分都得依靠進口。

據相關資料統計:在2010年,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量為1448億立方米,其中過境烏克蘭的就高達939億立方米。

是以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烏克蘭已然成為了歐洲能源生命線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其對俄、歐能源,以及戰略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無論是在地理位置上,還是在經濟、軍事上,烏克蘭都處于一個極為“特殊”的位置。而這也是烏克蘭為何一直以來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原因所在了。

烏克蘭作為俄羅斯與歐美之間的重要戰略中間空間,不僅是雙方都欲争取的戰略要沖和資源供應地,同時也是極為重要的——戰略緩沖空間。

倘若烏克蘭真的倒向了歐美這一邊,那麼俄羅斯的安全問題也就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關于這個問題,我們會在下文深入講到。

深度|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絕不僅僅隻是戰略安全問題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曲折關系史

翻開曆史我們可以看到,俄羅斯和烏克蘭同屬于東斯拉夫民族,曾共同生活在“古基輔羅斯”國家。

公元九世紀,東斯拉夫人建立了古羅斯國家——基輔羅斯。經過200餘年的發展,到公元11世紀初期時,基輔羅斯已經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公國。

在基輔大公羅雅斯拉夫執政時期,四處征戰,在打敗異族侵略的同時擴充了大量疆域,其版圖東至伏爾加河口,西至喀爾巴阡山腦,北抵拉多加湖,南臨黑海。

此時的基輔羅斯,可謂盛極一時,其版圖幾乎囊括了今天的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的大部分歐洲領土。

而也正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烏克蘭和俄羅斯民族都認為自己才是基輔羅斯曆史的真正繼承者。

不過,這樣的“結合”并沒有持續太久,13世紀時,蒙古大軍的到來使它們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深度|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絕不僅僅隻是戰略安全問題

從公元1240年至17世紀60年代,烏克蘭就先後被立陶宛、波蘭統治,到了1569年的時候,又被“波蘭-立陶宛共和國”統治。此時的烏克蘭,基本與俄羅斯分離。

直到1654年《佩列亞斯拉夫協定》簽訂後,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關系,才開始變得“緊密”起來。

不過,在這份協定簽訂的背後,還有一個較為複雜的曆史故事。

在波蘭-立陶宛共和國統治期間,烏克蘭農民的社會地位每況愈下,一度從原來的農民演變成了“農奴”,其社會地位、生活條件大幅降低,于是便激起了國内農民的反抗。

在此期間,就有一支由逃亡的農奴和貴族組成的一支武裝——哥薩克。

哥薩克,是反抗波蘭統治的上司力量,他們主要生活在俄國、波蘭、克裡米亞汗國邊緣,以及第聶伯河下遊一帶,主要從事漁業、農業等。

到了16世紀中期,哥薩克的力量不斷壯大,但同時也遭到了波蘭統治者的嚴厲打壓,不僅将其人民淪為農奴,還大肆劫掠他們的莊園,逼迫他們繳納沉重的賦稅等等。

哥薩克向來崇尚自由,波蘭統治者的所作所為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憤怒。

公元1653年,俄國決定接受烏克蘭的臣服,并于次年初同哥薩克簽訂了《佩列亞斯拉夫協定》,其中就明确規定:保留哥薩克制度和最高權力機構拉達,保留哥薩克特權和農民、市民的所有權利等。

曆史證明,這是一份決定烏克蘭未來命運的協定!

深度|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絕不僅僅隻是戰略安全問題

圖 | 哥薩克起義

在該協定簽訂之前,烏克蘭和俄羅斯基本處于互相獨立,且不受對方管制的狀态,但在該協定簽訂之後,烏克蘭則基本處于被瓜分、被統治的狀态。

而從這之後,俄國統治者便開始采取各種手段來對烏克蘭進行民族同化,并将其由高度自治的政治實體,轉變成了俄羅斯帝國的一個普通行省。

在俄羅斯帝國統治烏克蘭期間,烏克蘭族多數被認定為“農奴”,不僅飽受地主的壓榨,還需承受繁重的勞動。

直到“克裡米亞戰争”,俄國戰敗後,俄國統治者才下令廢除“農奴制度”。

不過,這所謂的“廢除”并不徹底,表面上看似解除了農奴們身上的枷鎖,但事情并沒有這麼簡單,他們想要獲得土地,還必須得支付高額的補償金。

但對于大多數農奴來說,他們并不具備購買農具和償還債務的能力,是以在萬般無奈之下,他們又不得不出賣自己的資産。

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烏克蘭的經濟、工業水準發展得十分緩慢!

盡管1905年俄羅斯境内爆發過一場革命,罷工、起義的浪潮此起彼伏,但這場革命并不徹底,并不能改變俄國和烏克蘭的複雜、動蕩之現狀。

深度|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絕不僅僅隻是戰略安全問題

圖 | 克裡米亞戰争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俄羅斯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但由于烏克蘭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再次淪為各種政治力量角逐的戰場。

從十月革命開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烏克蘭境内先後成立了多個政府代表烏克蘭行使主權。

其中既有烏克蘭蘇維埃政權,也有法西斯德國扶持起來的傀儡政權。

總而言之,多個政權在烏克蘭相繼成立、執政,使得烏克蘭國内政局不穩,飽受外族欺辱。

後來,烏克蘭人民奮起反抗,在經過艱苦卓絕的鬥争之後,布爾什維克最終在烏克蘭确定了上司地位。

但這并沒有給烏克蘭帶來真正的獨立,而是引導烏克蘭走向了蘇維埃俄國結盟,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不過,在蘇聯統治下,烏克蘭的狀況也并沒有好到哪兒去,在上世紀30年代初期,烏克蘭還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大饑荒”,導緻300多萬人餓死,這也成了烏克蘭曆史上揮之不去的傷痛。

深度|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絕不僅僅隻是戰略安全問題

圖 | 烏克蘭“大饑荒”

二戰爆發後,烏克蘭成為了“蘇德戰争”的主戰場之一,烏克蘭的很多城市和鄉村在戰火中淪為一片廢墟。

當然,雖然這場戰争給烏克蘭帶來了極大的人員和财産損失,但通過這場戰争,蘇聯政府進一步擴充了烏克蘭的版圖,使其實作國家疆域的曆史統一。

與此同時,倡導烏克蘭獨立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的力量也不斷發展壯大起來,他們為了建立獨立而統一的烏克蘭,與蘇軍戰鬥,并進行各種破壞和恐怖活動。

直到1955年,他們的抵抗活動才完全停止。到了1966年時,烏克蘭起義軍的殘餘力量,最終被消滅幹淨。

然而盡管如此,烏克蘭獨立已經是大勢所趨了,蘇聯雖然取得了一時之勝利,但并不能長此以往地将這個勝利維系下去。

二戰後,蘇聯面臨着十分艱難的國家重建任務。飽受戰火摧殘的烏克蘭,因800萬士兵和平民的傷亡而導緻勞動力極度短缺。

為了重建戰後的烏克蘭,蘇聯政府付出了不小的努力,斯大林、赫魯曉夫執政期間給予了大力的支援,使得烏克蘭在戰後很快就重新恢複到了戰前水準。

雖然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期間,烏克蘭的政治、經濟曾一度陷入停滞狀态,但随着戈爾巴喬夫的上台,推行民主化和公開性的改革後,烏克蘭又開始走上了發展的正軌。

但同時也使得各加盟共和國民族主義運動再度活躍起來,這為烏克蘭的獨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深度|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絕不僅僅隻是戰略安全問題

1991年12月25日,蘇聯上司人戈爾巴喬夫的權力被完全架空,持續近70年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壽終正寝。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從這劇變中獨立了出來,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多民族國家。

然而,由于這數百年間分分合合的曆史,已經給俄羅斯和烏克蘭這兩個國家帶來了極為複雜、深沉的記憶。

蘇聯解體後,曆屆的烏克蘭政府都想加入歐盟,以融入歐洲文明大家庭。比如在烏克蘭前總統尤先科執政時期,就曾提出要加入北約,以尋求安全保障。

但俄方始終不肯接受烏克蘭已經成為獨立主權國家的事實,不斷對烏克蘭西化政策進行施壓,進而導緻兩國沖突不斷。

2014年,在烏克蘭倒向西方的背景下,俄羅斯借着烏克蘭危機,重新将克裡米亞并入到俄羅斯的版圖之中。

為什麼是“重新”呢?

因為克裡米亞早在1783年,就被葉卡捷琳娜(俄羅斯帝國第八位皇帝,俄羅斯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的女皇)收入囊中。

當然,這種歸順并非是自願的,而是被迫成為俄國的一部分。後來蘇聯成立後,克裡米亞自然而然就成為了蘇聯的一部分。

1954年,克裡米亞被赫魯曉夫當作“禮物”饋贈給了烏克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赫魯曉夫為了穩定自身的政治地位故意為之。

但可笑的是,烏克蘭人似乎并不領情,反而覺得這裡面大有蹊跷。

此外,赫魯曉夫的行為,還給後來的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在領土上的紛争,留下了極大的隐患。

深度|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絕不僅僅隻是戰略安全問題

烏克蘭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

在加盟蘇聯時期,烏克蘭并未出現在世界地緣政治中,但随着烏克蘭的獨立,其便成為了北約、歐盟、俄羅斯三方的地緣政治交彙點,成為了世界地緣政治的中心。

美國雖然不是烏克蘭的鄰國,但出于自身戰略地位的考慮,它還是将自己的勢力發展到了這裡。

其實透過曆史我們不難發現,自蘇聯解體後,美俄兩國之間的關系并非越來越親密,反而沿着一條逐漸疏離的道路發展。

但美國和烏克蘭之間的關系發展卻恰恰與之相反,從原本的疏遠,逐漸升溫。

在美國人看來,俄羅斯就是蘇聯的延續。

為了打壓俄羅斯的地緣戰略空間,美國一直以來就高度關注着烏克蘭,并将其視為遏制俄羅斯的“橋頭堡”。

是以我們可以看到,自蘇聯解體後,美國曆屆政府始終沒有放棄對烏克蘭的關注,不斷通過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援助,大力幫助烏克蘭擺脫俄羅斯的影響,培植所謂“親美”的政治勢力等等。

深度|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絕不僅僅隻是戰略安全問題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歐盟經過多年的發展經營,其成員國已經從蘇聯時期的16國,擴充到了現在的30國。

值得一提的是,這其中一些成員國,還是當年加入蘇聯的盟國,北約勢力已經擴充到了俄羅斯的邊境。

烏克蘭、白俄羅斯是俄羅斯西部鄰國中,沒有加入北約和歐盟的少有幾個國家,而烏克蘭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位于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直接避免了俄羅斯邊境暴露在歐盟和北約面前。

烏克蘭處在這兩股勢力之間,自然而然就成了歐洲大陸的地緣政治中心,而俄羅斯和歐美之間将是以地而争鬥不休。

當然了,烏克蘭的軍事戰略地位也是極為重要的!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就失去了向西通往世界各大洋的優良港灣,而烏克蘭的東部港口,就是俄羅斯首選的軍事基地。

俄羅斯在此駐紮的海軍,可以随時通過黑海進入到地中海,進而遠航各個大洋。

深度|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絕不僅僅隻是戰略安全問題

當然了,更為重要的是,烏克蘭是俄羅斯與歐美軍事對抗的緩沖地帶,歐美可以通過拉攏烏克蘭将軍事力量推進至俄羅斯邊境,成為壓制俄羅斯複興的“跳闆”。

而俄羅斯也可以通過與烏克蘭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将歐美的軍事威脅抵擋在安全半徑之外。

是以你看,無論是對于歐美一方來說,還是對于俄羅斯一方來說,烏克蘭都有着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深度|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絕不僅僅隻是戰略安全問題

總結

我們上文通過對烏克蘭特殊的地理環境、與俄羅斯的曆史關系、地緣政治環境的簡單分析,得出了烏克蘭對于俄羅斯和歐美的重要性。

首先來說,如果烏克蘭能繼續與俄羅斯保持緊密聯系的話,那麼俄羅斯就可以借助烏克蘭的支援,形成完整有力的經濟産業鍊條和能源鍊條。

此外,俄羅斯也能保證自身軍事出海口的軍港,進而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全方位保障自身在獨聯體地區的主導地位和世界範圍内發揮大國作用的基礎。

相反,如果烏克蘭真的倒向了西方,那麼俄羅斯失去的不僅僅隻是一處重要的戰略緩沖地帶,更失去了完整的軍工産業鍊條和能源鍊條。

而缺乏完整的經濟産業鍊條、軍事出海口和政治影響力的俄羅斯,最後必然淪為一個“平庸”的民族國家,再難發揮出世界大國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在東西方對抗時期,東歐的蘇聯加盟共和國是拱衛蘇聯應對西方滲透的一道安全屏障;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還是蘇聯向西進入歐洲和大西洋的戰略通道。

1991年7月華沙條約組織解散後,俄羅斯便失去了安全屏障,其西線入海口也随着蘇聯的解體而不複存在。

是以,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烏克蘭未來的發展以及“俄烏關系”的好壞,對于俄羅斯來說,都有着極為重要的安全意義。

深度|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絕不僅僅隻是戰略安全問題

最後,我們還需注意的一點是:俄羅斯與烏克蘭有着三百多年的合并曆史,而這也決定了雙方在經濟、政治、文化、民族、信仰等多個領域,都有着非常密切的關系。

如果烏克蘭真的放棄俄羅斯加入北約,那麼最終将導緻烏克蘭國内的民族沖突激化,俄羅斯族拒絕的烏東部地區将會倒向俄羅斯,甚至會要求并入俄羅斯。

當然,也許你會說:“那并就并呗,有什麼大不了的!”

但事情絕沒有這麼簡單!

如果俄羅斯同意合并這一要求,那麼俄羅斯在獨聯體國家中,将面臨被孤立的危險,同時還會遭緻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和經濟封鎖等一系列制裁,而這很有可能導緻“冷戰”的再度爆發。

深度|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絕不僅僅隻是戰略安全問題

是以綜合以上而言,冷戰後的世界格局變化,無論是對于烏克蘭,還是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環境的影響都非常之大。

北約和歐盟都緻力于打壓俄羅斯,試圖避免俄羅斯再次興起,于是全面封堵了俄羅斯大國複興的道路。

由于經濟和國力的衰退,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俄羅斯在政治戰略上一直處于守勢,但到了烏克蘭這裡,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空間已經被擠壓到底,已經成為俄羅斯的——最後底線。

是以,無論是從曆史層面上來看,還是從目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狀況來看,此時的俄羅斯,已經是“無路可退”。

是以,“俄烏戰争”的打響,則是必然要發生的。

參考文獻:

  1. 《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2. 《蘇聯史綱》;
  3. 《俄羅斯與烏克蘭關系研究》;
  4. 《蘇聯時期的烏克蘭問題研究》;
  5. 《烏克蘭地緣政治之殇——從喪失克裡米亞到烏東沖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