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日報:不合格家長行為表,請自查!老師請轉給家長(再忙也要看一看)

教師枕邊書(ID:jiaoshizhenbianshu)

“和孩子一起成長”

網上流傳一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孩子身上展現。

在人民日報公布的“不合格家長”行為自查表中,明确指出這10種方式會把孩子慣壞。

今天分享給家長朋友們。

01

這10種行為,容易慣壞孩子!

人民日報:不合格家長行為表,請自查!老師請轉給家長(再忙也要看一看)

1.給孩子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地位高人一等,處處受到特殊照顧,如吃“獨食”等,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

2.孩子犯錯當面袒護

許多家長以“不要太嚴,TA還小”為理由袒護孩子的錯誤,這會使孩子全無是非觀念,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3.過分注意孩子

一家人無時無刻不關心孩子,會使TA認為自己是中心,家人都要圍着TA轉。

4.輕易滿足無理由要求

小孩要什麼家長就給什麼,這樣TA會養成不懂得珍惜,講究物質享受和不體貼他人的性格。

5.允許孩子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挑食、睡懶覺、玩耍沒有節制等,這樣TA容易缺乏上進心和毅力,做人得過且過。

6.對孩子央求

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答應TA講3個故事再把飯吃完。你越央求,孩子越忸怩,不但不明辨是非,家長的威信也會耗盡。

7.包辦替代

有些家長從不要求孩子勞動,三四歲還要喂飯,五六歲還不做任何家務事。這樣孩子必然不會變得勤勞善良、能幹上進。

8.大驚小怪

孩子生病時,家長驚慌失措,一味嬌慣,最終會導緻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變得懦弱膽小。

9.剝奪獨立

含在嘴裡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這樣的孩子會養成依賴心理,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形成性格缺陷。

10.害怕哭鬧

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若放任孩子打罵父母,會在TA性格中播下自私、無情、任性的種子。

02

一個好母親,情緒愉快且穩定

著名導演姜文在做客《十三邀》曾表達過,自己這輩子最大的失敗,就是處不好和母親的關系。

他說:

“我很想讓她高興,但不管是我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還是後來給她買了房子,她都不高興。”

因為媽媽的不高興,姜文說自己經常不自信。

孩子會天然的讨好媽媽,但媽媽總是不高興,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被喜歡的。

媽媽的情緒,是孩子看世界的鏡子。

英國教育家巴盧說過:教育始于母親膝下,孩童耳聽一言一語,均影響其性格的形成。

母親喜怒無常,孩子就恐懼擔憂;

母親怨天尤人,孩子就郁郁寡歡;

母親溫和慈祥,孩子就樂觀溫暖;

母親寬容大度,孩子就有同理心。

母親不僅決定一個家的溫度,更在潛移默化中決定着孩子的人性溫度。

如果媽媽是快樂的,孩子就是快樂的

反之,媽媽如果總是不快樂,情緒不穩定,孩子就會患得患失,覺得不被喜歡、不被支援、缺乏勇氣和自信。

媽媽的情緒 ,藏着孩子未來的樣子。

是以,要做一個情緒穩定且愉悅的媽媽。

孩子在生命早期和媽媽的關系怎樣,長大後,他和這個世界的關系就是什麼樣。

很多媽媽經常抱怨,會不自覺地說爸爸壞話。

(比如:你爸特别懶,你爸根本不管你的事,你跟你爸一樣墨迹。)

殊不知,愛抱怨與脾氣暴躁的媽媽,會讓孩子一直處于不安的情緒當中。

還有一些媽媽愛攀比:你看隔壁鄰居小明就比你考得好,小明爸爸比你爸有本事等。

總是對現狀不滿的媽媽很難培養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人民日報:不合格家長行為表,請自查!老師請轉給家長(再忙也要看一看)

更有一些媽媽自己玩手機,不管孩子學習,答應孩子的事,不遵守承諾。

在孩子面前哭窮,或者不尊重孩子隐私,動不動把“我是為你好”放在嘴邊,過度打壓孩子,這樣的行為都不可取。

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台上說過,影響他一生的人,是母親:

“母親教會了我什麼是大愛和親情, 什麼是寬容和了解, 什麼是憐憫和同情, 什麼是誠實和恥辱, 什麼是堅強和不屈, 什麼是人生和處世, 什麼是學習和生活, 什麼是夢想和志遠。”

如果說父親是家庭中的掌舵者、上司人,那麼母親則是一個家庭的調節閥、供氧機。

對于孩子來說,父親是最信任的人,母親就是最依賴的人。

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來自于母親。

03

一個好父親,勝過200個好老師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給予孩子的教育,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

有心理學家指出,孩子12歲之前,通常會把父親當成自己的偶像。

在父親的陪伴與教育下成長的孩子,會更加樂觀、開朗、自信、上進,比起從小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各方面的優勢都很明顯。

父親意志堅定,孩子就學會了百折不撓; 父親勇敢獨立,孩子就學會了堅強無畏; 父親胸懷寬廣,孩子就學會了大度包容; 父親是非分明,孩子就學會了堅持原則......

正如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

每個父親都是使者,隻有使者不斷進修,端正自己的觀念和品行,所培養出的孩子才能自立于人群之中。

童話大王鄭淵潔就曾寫過一本書,名為《父親的含義是榜樣》,裡面有提到了他父親的教育。

在鄭淵潔父親看來,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他說:

“我以為,父親的身教,比要求孩子考一百分管用。” “為人父這麼多年,最深刻的體會就是,閉上你的嘴,擡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示範給孩子看。”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

人民日報:不合格家長行為表,請自查!老師請轉給家長(再忙也要看一看)

好爸爸一定是一個體諒媽媽的爸爸,一個愛幹淨,愛做家務活的爸爸,一個誠信也懂得欣賞孩子的爸爸,一個和藹可親并不過分嚴厲的爸爸。

為人父母,我們不需要考試,但一定要堅持學習與反思,負起對孩子一生的責任。

“爸爸的肩膀,是孩子看世界的第一顆墊腳石。”

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責無旁貸。

寫在最後: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

“不要以為隻有你們在教訓孩子、指令孩子時才是教育,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在你們不在場的時候,都是教育!”

《人民日報》曾經發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

無論父母賺多少錢,取得多大的榮譽,都比不上教育好自己孩子的榮光。

父母是孩子的終身教師,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也是孩子一輩子的課堂。

最好的育兒模式,就是學着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