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随筆|張忠琴:三枚硬币

三枚硬币

文/張忠琴

随筆|張忠琴:三枚硬币

(網絡圖檔)

飯桌上木木從兜裡掏出來三枚硬币,我問他那來的?他說在燊燊燚燚家沙發下面撿到的,以為人家不要了就裝兜裡帶家來了。小家夥說得很自然,一幅洋洋得意的表情。這小孩光給出難題,該怎麼辦?你給他講大道理:别人家的錢不能拿,這種行為就是“偷”,人家肯定聽不懂。你大聲訓斥吓唬他,怕他以後再做什麼事就不敢告訴你了,那結果會更糟。你什麼也不說,把錢還回去,對他沒什麼教育作用,肯定也不行。我邊吃飯邊思索,唉,一個小孩不知要燒掉我多少的腦細胞。

我反思了一下,發現木木最近一段時間對錢有興趣了,這是因為前些天去超市購物,他要買一個大拼裝玩具,我沒給他買。一是因為價格太貴了,還有一個原因是剛看了一個理論:對3歲以上的孩子要延遲滿足他的一些要求,不能有求必應,因為父母不可能給他所有想要的一切。我告訴他可以把不該花的錢節省下來,等攢夠了錢就可以買了。從那他就有了存錢計劃,家裡的小硬币他都收入囊中。這下倒好,連人家的也收來了。

吃過飯,我把木木叫到身邊認真地對他說:“木木,别人家的錢不能拿,你知道嗎?”木木看了看我說:“那是人家不要的,都扔到沙發下面去了,我們的錢不都是裝兜裡的嗎?”木木還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裡。“别人家裡的東西,不管在哪裡都是别人家的,都不能拿。”我繼續說教着,見他一臉懵懂,我隻好降低難度,“比如,你的小坦克被你不小心扔到沙發下面了,别人把它撿走了,你願意别人把它拿走嗎?”“不願意!那是我的。”一聽自己最喜歡的玩具被拿走,木木反應很強烈。“對呀,你沙發下的玩具是你的,那人家沙發下的錢是誰的?”“是人家的。”木木終于明白了一點。“那我們該怎麼辦?”“我們給他們家送去,媽媽,你跟我去,你去說。”木木可能意識到做錯了,變得有些忸怩,“好的,媽媽帶你去。”

錢還回去了,我心裡還久久不能平靜。這件事又給我上了一課:父母這個職業一旦選擇,就踏上了一條不歸路,不能卸任,沒有退休,有的是永遠的陪伴。孩子的成長經曆、健康教育不可重來,如何處理好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顯得尤為重要,孩子對每件小事的态度行為會鑄就他們的品格。作為父母的我們如何把他們養育成他們可以成為的樣子可謂任重而道遠。教育孩子沒有捷徑,也沒有普适的正确方法,唯有以積極的心态,以不變應萬變的沉穩,以不斷學習的堅持來提升我們的教育能力,增長我們的教育智慧,方能讓我們在做父母的這條路上走得從容而堅定。

随筆|張忠琴:三枚硬币

【個人簡介】張忠琴 ,國小老師 喜歡讀書和寫作,希望通過寫作結識更多的朋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