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随笔|张忠琴:三枚硬币

三枚硬币

文/张忠琴

随笔|张忠琴:三枚硬币

(网络图片)

饭桌上木木从兜里掏出来三枚硬币,我问他那来的?他说在燊燊燚燚家沙发下面捡到的,以为人家不要了就装兜里带家来了。小家伙说得很自然,一幅洋洋得意的表情。这小孩光给出难题,该怎么办?你给他讲大道理:别人家的钱不能拿,这种行为就是“偷”,人家肯定听不懂。你大声训斥吓唬他,怕他以后再做什么事就不敢告诉你了,那结果会更糟。你什么也不说,把钱还回去,对他没什么教育作用,肯定也不行。我边吃饭边思索,唉,一个小孩不知要烧掉我多少的脑细胞。

我反思了一下,发现木木最近一段时间对钱有兴趣了,这是因为前些天去超市购物,他要买一个大拼装玩具,我没给他买。一是因为价格太贵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刚看了一个理论:对3岁以上的孩子要延迟满足他的一些要求,不能有求必应,因为父母不可能给他所有想要的一切。我告诉他可以把不该花的钱节省下来,等攒够了钱就可以买了。从那他就有了存钱计划,家里的小硬币他都收入囊中。这下倒好,连人家的也收来了。

吃过饭,我把木木叫到身边认真地对他说:“木木,别人家的钱不能拿,你知道吗?”木木看了看我说:“那是人家不要的,都扔到沙发下面去了,我们的钱不都是装兜里的吗?”木木还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别人家里的东西,不管在哪里都是别人家的,都不能拿。”我继续说教着,见他一脸懵懂,我只好降低难度,“比如,你的小坦克被你不小心扔到沙发下面了,别人把它捡走了,你愿意别人把它拿走吗?”“不愿意!那是我的。”一听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被拿走,木木反应很强烈。“对呀,你沙发下的玩具是你的,那人家沙发下的钱是谁的?”“是人家的。”木木终于明白了一点。“那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给他们家送去,妈妈,你跟我去,你去说。”木木可能意识到做错了,变得有些忸怩,“好的,妈妈带你去。”

钱还回去了,我心里还久久不能平静。这件事又给我上了一课:父母这个职业一旦选择,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不能卸任,没有退休,有的是永远的陪伴。孩子的成长经历、健康教育不可重来,如何处理好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显得尤为重要,孩子对每件小事的态度行为会铸就他们的品格。作为父母的我们如何把他们养育成他们可以成为的样子可谓任重而道远。教育孩子没有捷径,也没有普适的正确方法,唯有以积极的心态,以不变应万变的沉稳,以不断学习的坚持来提升我们的教育能力,增长我们的教育智慧,方能让我们在做父母的这条路上走得从容而坚定。

随笔|张忠琴:三枚硬币

【个人简介】张忠琴 ,小学老师 喜欢读书和写作,希望通过写作结识更多的朋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