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好手藝:我對着紙槽“跳”了35年“舞”

講述人: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撈紙工、“大國工匠”周東紅

“一簾水靠身,二簾水破心。”

啥意思?你看:我和搭檔面對面,一個掌簾,一個擡簾,倆人必須完全同步,把撈紙簾垂直沉入水中,擡起出水面到45度角,然後再次浸入水中,擡起齊肩,再把成型的紙漿從竹簾上剝離。

中國好手藝:我對着紙槽“跳”了35年“舞”

有人說我倆像跳舞,那也是最單調的舞蹈。從1986年幹撈紙工,這“舞”,我對着紙槽“跳”了35年,撈的宣紙有一千多萬張。

一張宣紙從投料到成紙,要經曆300多天、18個環節、100多道工序,技術難度最大的就是撈紙。宣紙的好壞、厚薄、紋理和絲絡,全在這一“撈”上。

中國好手藝:我對着紙槽“跳”了35年“舞”

無論紙槽裡的水如何“翻江倒海”,撈紙人的心必須紋絲不亂,因為不管紙漿濃度如何,隻能撈兩簾。每撈一次,入水的深淺和姿勢都有細微變化,外人看不出,我們憑的全是經驗。而且,紙張厚度要均勻,每刀紙(100張)的重量誤差不能超過2克。

對撈紙工來說,紙張越薄越難、越大越難。1993年,公司接到訂單,生産一種失傳已久的“紮花”宣紙,成品重量隻有正常品種的一半。那段時間,我和搭檔整天守在工廠中的房間,一遍遍試驗撈紙的力度、角度,還參與到紙漿濃度的調配,了解“紮花”的精髓、參透它的制作技巧。

中國好手藝:我對着紙槽“跳”了35年“舞”

後來,我們終于讓“紮花”重制于世。啥樣?薄如蟬翼,潔白如雪,那是我撈過的最薄的紙,真是漂亮!

宣紙已有1500多年曆史,為啥獨特?就因為全是手工制作。這麼獨特的手藝,咱真該世世代代傳下去。

(本報記者常河采訪整理)

來源:《光明日報》(2022年2月27日01版)

責編:王遠方

編輯:張永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