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伯托·貝尼尼:這一切都關乎于愛

作者:北青熱點
羅伯托·貝尼尼:這一切都關乎于愛
羅伯托·貝尼尼:這一切都關乎于愛
羅伯托·貝尼尼:這一切都關乎于愛

盡管《美麗人生》距今上映已有20多年,但影片卻是經典中的經典,是許多影迷心目中“影響人一生的電影”和“人生必看”榜單上的一員。而意大利著名電影人羅伯托·貝尼尼也憑借這部自編、自導、自演的《美麗人生》,兩次登上了奧斯卡的領獎台。被稱為“意大利的卓别林”的他一人獨得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兩項大獎,由此成為第一位赢得奧斯卡影帝的外語片演員。

2021年9月1日,羅伯托·貝尼尼和妻子尼可萊塔·布拉斯基亮相第78屆意大利威尼斯電影節,羅伯托·貝尼尼獲得了本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領獎時,69歲的羅伯托·貝尼尼浪漫地向妻子表白,他說終身成就獎這座“金獅”屬于妻子,“我們從認識到現在已經40年了,有你相伴的時間都是我生命的定格,這座獎杯我隻需要獅子的小尾巴部分就滿足了,其餘都應該歸功于你的付出,尤其是這對翺翔的翅膀,就如同你帶着我飛翔一樣;我要感謝你,你作為演員的才華橫溢、你作為女性的獨特氣質、你作為日月星辰給予我的光芒。”

父母給了他最好的禮物——貧窮

羅伯托·貝尼尼1952年10月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卡納區,雖然家庭貧苦,但貝尼尼自小卻是在父母和三個姐姐的寵愛下快樂長大,貝尼尼曾經在獲得奧斯卡小金人後,發表獲獎感言時感謝父母給了他最好的禮物:貧窮。

羅伯托·貝尼尼可謂天生聰慧,5歲就會在夏季戶外舞蹈的休息時間裡爬上樂台給大家講笑話,10歲時愛上了舞台表演,不過貝尼尼最初并未有做演員的想法,他本來打算做一個神父,在佛羅倫薩的一個神父學院學習,可是12歲時,佛羅倫薩發了一場大洪水,貝尼尼被迫離開了學校。後來羅伯托·貝尼尼又被馬戲團吸引,總是偷偷溜進去看表演,被魔術師發現後,魔術師很欣賞貝尼尼的聰穎,貝尼尼做了魔術師的助理,工作就是每晚假裝被催眠。

在取得會計專業文憑後,貝尼尼沒有舍棄舞台,他于1971年在普拉多參演《皇帝的新裝》,以歌手和音樂家的身份出道,開始結識一些傑出的演員和詩人,他們逐漸将貝尼尼指引上了表演的道路。貝尼尼的表現引起了導演朱塞佩·貝托魯奇的注意,二人合作編寫了獨角戲《喬尼·馬裡奧》。羅伯托的喜劇才華逐漸被發掘,影迷封其為“意大利的卓别林”,他特别擅長扮演喜劇性的小人物。1979年,他主演了由雷馬爾科·費裡執導的喜劇片《請求庇護》,随後與馬西莫·特羅西出演喜劇片《眼淚不再》。1988年,他的首部英語對白影片《不法之徒》,引起了國際性關注,并獲得意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最佳男演員銀絲帶獎。

羅伯托·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才華,在《美麗人生》時達到巅峰狀态,為貝尼尼頒發今年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的頒獎嘉賓、紐西蘭著名導演簡·坎皮恩說:“貝尼尼在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人生》中創造了奇迹,把一個大屠殺故事變成了一部關于自我犧牲的黑暗、神聖的喜劇。”

羅伯托·貝尼尼被授予今年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可謂實至名歸,威尼斯電影節藝術總監阿爾貝托·巴貝拉表示:“從處女作開始,他的作品就烙上了創新以及不畏規則與傳統的印迹。羅伯托·貝尼尼以前所未見、無與倫比之姿,閃耀于意大利表演藝術之林。很少有藝術家像他那樣善于串起噴薄的笑點,并以他作為演員的絕妙才華在笑點中注入反諷的力量。”

羅伯托·貝尼尼的成就不僅在電影方面,作為但丁的粉絲,貝尼尼能背誦《神曲》全文,2006年和2007年,貝尼尼獨自撐起了《一切有關但丁》的獨白劇,這是他以詩人的身份向意大利的詩歌傳統緻敬,他還把《一切有關但丁》帶到了美國、加拿大等英語國家,這一創舉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斯皮爾伯格坦言,《美麗人生》還沒放完,他就想離場

1999年,羅伯托·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美麗人生》獲得了第71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外語片獎,坐在過道旁的貝尼尼興奮地直接跳上觀衆席椅背,跳着登上了領獎台。發表頒獎感言時的貝尼尼充分發揮了意大利人天性中的詩意與浪漫:“這是一個快樂的時刻,我想親吻在座的每一個人。因為你們是快樂的創造者。詩人說,任快樂轉瞬即逝而欣然擁吻者,将永澤恒世之晨曦。此時此刻,我覺得沉浸在這慷慨的海洋中,你們的掌聲真的太慷慨了。你們的慷慨就像一場雨,一場冰雹,我感激不盡。此外,我還要感謝我的父母。他們在一個叫做vergiao的小村莊。他們賜予了我最寶貴的禮物,那就是貧窮。感謝他們對我人生的教育。”

貝尼尼的這段獲獎視訊,成為了奧斯卡頒獎禮曆史上的“名場面”。而此前在1998年舉行的51屆戛納電影節頒獎禮上,《美麗人生》獲得了評審團大獎,欣喜若狂的貝尼尼給評委會主席馬丁·斯科塞斯跪下來的場面同樣永載戛納史冊。

羅伯托·貝尼尼領獎時的表現有些“癫狂”,而在了解貝尼尼拍攝這部電影所承受的壓力後,就不難了解貝尼尼得獎後的欣喜若狂了。

羅伯托·貝尼尼拍攝《美麗人生》的靈感與父親有關。貝尼尼的父親是農民,做過木匠、磚瓦匠,1943-1945年曾在納粹集中營待過兩年,他曾從父親口中聽到了令人心酸的往事:一個獄友被臨時抽調負責清理毒氣室裡的屍體,在拖拽一具屍體的時候,突然呆住了……因為那個死人,正是他的妻子。雖然曾身處“地獄”之中,但貝尼尼的父親并沒有以抱怨或是仇恨來講述那段歲月,而是以幽默的形式傾訴,即使在貧窮與艱苦中,他仍教育四個孩子要能在黑暗中,去發現生活閃光的一面。這對羅伯托·貝尼尼産生了深遠影響。

貝尼尼曾講述說《美麗人生》的名字來自俄國托洛茨基說過的一句話。當年,逃亡到墨西哥的托洛茨基,在得知将要被暗殺後望着花園裡的妻子,說:“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

《美麗人生》講述了二戰時期,一對猶太人父子被抓進納粹集中營。父親圭多為了保護兒子喬舒亞純真的童年而編造了一個溫柔的謊言——1000分遊戲。父親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讓兒子在那段黑暗的時期依舊能夠陽光、快樂的生活。貝尼尼所飾演的猶太青年告訴觀衆:“把災難當作遊戲,用笑容征服一切,沒有什麼可怕的,隻要你的夫妻還在,幸福和快樂就永遠不會離你而去。”電影最後,喬舒亞說“這是我的故事。這是我父親所做的犧牲。這是他送給我的禮物。”這句話讓無數觀衆聽後落淚。

事實上,《美麗人生》從拍攝之初就不被看好,以喜劇的方式講述二戰屠殺猶太人的殘忍曆史,羅伯托·貝尼尼的這個想法就被周圍人反對,他們認為貝尼尼的這一想法太瘋狂了,貝尼尼曾經解釋道:“我有一種強烈的願望,要将我自己,我的喜劇主人公置于一個極端的環境之中,這種最為極端的環境就是集中營,它幾乎是那個殘酷時代的象征,消極面的象征。我用一種喜劇的方式來描述一個有血有淚的故事,因為我并不想讓我的觀衆在我的影片中尋找現實主義。”

劇本完成後,貝尼尼請米蘭的猶太人社群看,不出意外,劇本遭到了強烈的反對。幸運的是,貝尼尼扛住了壓力,他認為自己是個藝術家,而不是曆史學者或者紀錄片導演,他決定要通過藝術的真實,來超越現實的真實。電影拍攝完成後,依然有很多人不喜歡,其中包括著名的、拍攝了《辛德勒名單》的大導斯皮爾伯格,有消息說,斯皮爾伯格在觀看《美麗人生》時,影片還沒放完,他就想離場。斯皮爾伯格直言不諱地說,大屠殺不應被當作娛樂,《美麗人生》一片“娛樂性過強”。

同為猶太人的美國喜劇大師梅爾·布魯克斯也絲毫不掩飾對本片的抗拒,他認為羅伯托·貝尼尼自己既不是猶太人,也沒在二戰中失去親人,他并不懂大屠殺的殘酷,集中營在《美麗人生》裡被他惡意美化了。

《美麗人生》被認可是在1998年舉行的51屆戛納電影節,據說當時觀衆看完影片後全體起立,含淚鼓掌12分鐘,雖然評委對這部影片褒貶不一,争論得面紅耳赤,但最終《美麗人生》獲得了評審團大獎,并在第二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

正是愛,轉動了月亮和群星

《美麗人生》中的女主角扮演者就是羅伯托·貝尼尼的妻子尼可萊塔·布拉斯基,在這部電影中兩人合作無間,那句“早安,公主!”更是脍炙人口。

他們1980年在片場相識,貝尼尼對布拉斯基一見鐘情,1991年,二人步入婚姻殿堂,讓“早安,公主!”延續了30年。布拉斯基不僅是貝尼尼生活中的女主角,更是做了貝尼尼幾乎所有導演影片中的女主角,兩人一起合演了《你令我感到不安》《不法之徒》《小惡魔》《牙簽喬尼》《烈焰狂魔》《美麗人生》《愛你如詩美麗》等,是影壇著名的“夫妻檔”。布拉斯基說“他總是很浪漫,為我創作一些極棒的角色,我喜歡我們這種合作方式。有影迷發現,羅伯托·貝尼尼在《美麗人生》中偷偷地留了一顆“狗糧”:片中的妻子多拉有一次把“圭多”喊成了老公的大名“羅伯托”。

羅伯托·貝尼尼還與妻子合作過一部名為《愛你如詩美麗》的電影,貝尼尼曾坦承他拍攝這部電影就是想歌頌愛情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具颠覆性的力量,他說:“我一直希望拍攝一部像《愛你如詩美麗》的電影,一部愛得純潔如雪,為愛執着的愛情電影。戲中男主角甘願為愛情赴湯蹈火,甚至可以獻出自己寶貴的性命。”

對于浪漫的貝尼尼來說,愛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意義,“這一切都關乎于愛”,就像他曾發表獲獎感言時,引用了但丁的《神曲》,“正是愛,轉動了月亮和群星。”

貝尼尼表示,任憑時光不斷流逝,愛對人類的重要性從未改變,“我們要争分奪秒地去愛,因為平時我們真的愛得太少,愛得太晚,讓我們抓緊時間去付出愛吧,因為在生命走到盡頭的那一刻,愛是審判我們的唯一标準,任何一種愛都不是浪費,愛上一個人時的那種美妙感覺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拟的,我們的生命會因為另一個人而變得有意義,我們會意識到僅僅有我們自己是不夠的。一切沒有生命的事物,比如那些山、那些海、那些街道,還有天空、微風、星辰、城市、河流、石頭、樓群,它們原本都是空洞,毫無生命的東西,但在某一刻,當我們再看它們的時候,它們會充滿人性,讓我們為之動容,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它們此時此刻都充滿了愛,世間萬物都充滿了愛,愛也正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意義。”

有愛的人是幸福的,在貝尼尼看來,每個人在出生時都被賦予了幸福,但是幸福被當做一件禮物藏起來了,是以,大家都應該去尋找幸福,幸福藏在生活中、書架上、抽屜裡、靈魂中,需要人們去努力尋找,“盡管幸福有時候會遺忘我們,但是我們無論何時都不要忘記幸福的存在,直到生命的盡頭。”

電影的秘訣是把銀幕和椅子都填滿

作為意大利國寶級的喜劇演員,羅伯托·貝尼尼還有一個稱号——“意大利的卓别林”。他善用滑稽、誇張的喜劇手法演繹平凡小人物的故事,這一點和卓别林有異曲同工之妙。貝尼尼受喜劇大師卓别林影響最深,卓别林1940年的《大獨裁者》就曾出色地将戰争題材處理成喜劇故事。在影片《美麗人生》中,出現過好幾次圭多對于帽子的執着,這一點也是在向卓别林緻敬,因為帽子是卓别林的标志之一。《美麗人生》男主角在集中營裡囚衣胸前的号碼,與卓别林在《大獨裁者》裡所穿囚衣的号碼相同,都是7397。

今年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終身成就獎,提起心中的大師們,羅伯托·貝尼尼一臉崇敬,“我是一名喜劇演員,我非常清楚地記得,我是如何被卓别林的才華所折服。我心中的大師就像所有電影中的陽光和天空:卓别林、塔蒂、托托、巴斯特·基頓。他們是影像、是情感,是令人無法企及的榜樣。他們的電影如同神迹。我對他們無限崇拜。我也很喜歡‘精神層面’的作者,那些善于表達情感的人。沒有什麼事情比這種表達更重要了。”

在貝尼尼看來,電影由兩件事物組成:一個銀幕和一些椅子。其中的秘訣在于将兩者都填滿(既叫好又叫座)。讓他感到無比幸福的是,他熱愛的電影事業,始終有深愛的妻子相伴:“在四十年不停歇的工作中,我們一起做了所有事情,我們制作了那麼多電影……你如何用電影來衡量時間?我隻知道一種衡量時間的方法:有你或沒有你。”

文/本報記者 張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