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歡網上購物,穿時髦衣服,愛聽汪峰的流行音樂,
很多人肯定不相信,這是一位80多歲老人的生活習慣。
劇組同僚都親切地稱她為“青春美少女”,
她也自诩自己不是80歲,而是“80後”,
說出她的名字“彭玉”如果沒印象,看到她的照片你肯定“豁然開朗”:
原來是她!
熒幕上,她是“國民外婆”專業戶!
或慈祥或嚴厲,
塑造了很多貼近生活的“媽媽”形象。
生活中,她把兩個女兒都培養成優秀演員,
8年時間不工作,專心在家照顧卧病在床的丈夫,可惜對方還是撒手人寰。
可以說,她的前半生喜憂參半,遇到真愛又失去,演藝事業被耽擱。
後半生又飽受争議,67歲高齡嫁給自己亡夫親姐夫,還不讓對方拿一分錢生活費,心甘情願拍戲“養”他。
這背後有着怎樣的故事,彭玉老師的晚年生活幸福嗎?
也許生活真相遠比我們想象的更溫情!
01、表演天賦被父親打擊,狠狠被說了句“丢人現眼”!
1934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一個普通鐵路勞工家中,出生了一位女孩,家人為她取名彭玉。
長到五、六歲時,彭玉常常情不自禁地唱歌跳舞,初步展現出藝術天賦。
可惜那個年代,傳統的父母,對“表演”這個行業很是排斥。
隔代思想的碰撞,也在這裡悄悄埋下伏筆!
十幾歲時,彭玉在公園裡練習歌舞,引來很多人圍觀,
大家紛紛拍手叫好,把彭玉捧得心裡無比得意。
沒想到父親路過時正好瞧見彭玉的表演,一句話也沒說就回家了。
了解父親性格的彭玉,一刻也沒敢耽擱,緊跟着父親也回了家。
到家後的父親陰沉着臉,狠狠地說了句“丢人現眼”,讓小小年紀的彭玉委屈不已。
從此她再也不敢再父母面前談論“表演夢想”。
母親也希望彭玉以後可以有份“穩定”工作,便讓中學畢業的她,報考了哈爾濱師範學院。
師範畢業後,彭玉順利成為一名國小老師。
平平淡淡的教學生活讓彭玉偶感枯燥,瞞着家人,她偷偷參加了業餘話劇團。
話劇團裡,她終于可以釋放青春時的夢想,内心感到無比滿足,
此時她更堅定自己熱愛表演的心!
1951年,哈爾濱話劇團正在排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7歲的彭玉得到一個機會,飾演一名紅軍的妹妹。
雖然隻是小角色,彭玉卻用情緒飽滿的演技折服了在場的每個人,話劇團上司也對她刮目相看。
夢想的種子再次被點燃,彭玉當即決定重新報考話劇團,并在同年以優異成績被錄取。
辭職後的她向父母撒謊,稱自己隻是在話劇團抄寫劇本。
父母看到她對表演如此“癡心”,隻好預設了她的選擇。
02、至死不渝的初戀,卻沒能走到最後
話劇團裡,十幾歲的彭玉很顯眼,兩條烏黑亮麗的麻花辮,是很多男同僚眼中的亮麗風景。
其中有一位叫趙文欣的同僚,第一次見彭玉就感到眼前一亮。
從此他經常把小吃食攢起來,悄悄留給彭玉吃。
情窦初開的彭玉也明白了趙文欣的意思,兩顆年輕的心就這樣慢慢靠近,
在那個牽手都少見的年代,彭玉還答應和趙文欣一起去看了電影。
1954年,年僅20歲的彭玉和初戀趙文欣走進了婚姻殿堂。
婚禮儀式很簡單,婚後生活卻異常甜蜜。
不久後,二人的大女兒降生,夫妻倆為她取名趙玲琪;
9年後二女兒降生,取名趙珈琪。
在家裡,彭玉擁有絕對的地位,丈夫趙文欣對她包容體貼,對兩個女兒也照顧周到,反而是她對女兒們要求嚴格。
彭玉一心撲在事業上,嚴格的自我要求讓她很快就取得了成績。
1964年,彭玉參演了人生第一部電影《千萬不要忘記》,30歲的她飾演一名“老太太”。
她演技精湛,電影更是大獲成功,隻是趕上那個“動蕩”的年代,一切旦夕禍福都未可知。
彭玉因為這一“角色”被送到農場改造,連丈夫都跟着受牽連。
兩個年幼的孩子無奈隻能送到父母家,這一分别就是十餘年!
再次回到哈爾濱話劇團,彭玉已經43歲,錯過了女演員最黃金的十年時間。
直到1977年,她參演的話劇《夜幕下的哈爾濱》大獲成功,彭玉才又開始走紅。
本以為生活就此好起來了,誰知道丈夫趙文欣卻在1988年患上腦溢血,病情嚴重到癱瘓在床。
事業蒸蒸日上的彭玉當即決定,停掉手上所有的工作,全心全意地回家照顧陪伴老伴。
所有人都勸她三思,彭玉卻斬釘截鐵地告訴衆人:
“我權衡什麼啊,丈夫是我唯一的,隻有他活着這個家才是完整的”
這一照顧就是八年,八年時間裡她不讓女兒請保姆,每件事都親力親為。
每天早早起床買菜做飯,為丈夫翻身、擦身,一點空閑時間就陪在丈夫身邊唱歌。
她要用自己的樂觀和堅強感染卧病在床的丈夫,讓他不僅身體上得到照顧,精神上也要快樂起來。
1996年的一天,趙文欣還是去世了,彭玉悲痛得不能自已!
特别是發現,丈夫生前為她攢下4萬塊錢存折的時候,彭玉忍不住失聲痛哭。
女兒們一邊強忍失去父親的痛苦,一邊安慰情緒失控的母親。
03、兩個女兒繼承母親“衣缽”,愛情卻讓母親操碎心
此時,兩個女兒都已經長大成人,還在父母的影響下全都成為了演員。
大女兒趙玲琪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是國家一級演員,曾在《大宅門》中飾演過重要角色。
二女兒趙珈琪也在哈爾濱話劇團工作,和母親既是母女又是同僚。
姐妹倆看到母親失魂落魄的狀态,一起勸母親跟她們回北京,
一來友善照顧,二來也可以讓母親重新拾起自己的愛好。
2001年,彭玉終于迎來事業的春天,在《東北一家人》中飾演“牛大嬸”一角。
這部情景喜劇很快火遍全國,68歲的彭玉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演員。
之後,很多“奶奶”“媽媽”“外婆”的角色都開始找到彭玉,
她在多部影視作品中深情诠釋了不同樣子的母愛。
其實生活中的彭玉,也是一位智慧母親,對于女兒們的教育她向來小事不幹涉,大事不糊塗。
大女兒趙玲琪結婚後,她把女婿當成了兒子對待,
即使後來大女兒婚姻破裂,彭玉依然和女婿保持聯系,甚至主動邀請女婿和現任妻子來家做客。
二女兒趙珈琪年輕時長得青春靓麗,還早早進入了話劇團工作,沒想到卻愛上話劇院門口擺攤賣水果的小夥兒。
起初母親根本不相信,直到後來在水果攤看到笑靥如花的女兒。
彭玉沒有當場表示不同意,隻是對小夥兒說:“現在她年紀還小,别等她将來明白了、懂事了,把你給甩了。”
小夥兒聽出了彭玉的言外之意,斬釘截鐵地保證,自己無怨無悔,會一輩子對珈琪負責。
彭玉聽後也沒再阻攔,她覺得物質差距不是最重要的,真心相愛就好!
她對生活對工作的态度,深深影響了孩子們,兩個女兒都長成了獨立堅強的樣子。
女兒們各自忙碌,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和事業,有時候家裡隻剩下彭玉一個人,她就會忍不住想念起丈夫。
04、走出低谷,和“親姐夫”步入黃昏戀
1999年的一天,趙珈琪的姑父來北京出差,順便來家探望彭玉。
趙珈琪看到母親和姑父一起聊天的樣子,不禁想起了父親,如果父親還在,母親也不至于這麼孤單。
趙珈琪心裡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她偷偷聯系了大姐和姑父的孩子們,大家一起商量着能不能撮合兩位老人做個伴。
之後趙珈琪就把想法說給了母親聽,彭玉一開始不能接受,趙珈琪便說出對方兒女也同意的實情。
彭玉還在猶豫“人家堂堂外科教授能看得上我嗎?”
趙珈琪已經把電話打到姑父手機上,姑父陳久榮表示自己願意和彭玉一起生活。
彭玉第一次去陳久榮家裡,感覺他家房子很大,足足有一百六十多平。
兩家人坐下來,彭玉老師緩緩開口對陳久榮的兒女們說:
“孩子們放心,我隻要你爸爸這個人,不會要你家的任何東西。”
以後的十幾年生活中,她真的做到了,老伴的所有終身俸一分不動,生活費花銷自己一個人全包。
彭玉老師說:“愛情啊,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愛,不是一天一件事就能夠完成的,日久見人心。”
她用實際行動換來一份真摯的愛!
2001年,兩位老人領了證,正式成為夫妻。
陳久榮退休前是著名的腦外科專家,婚後他無怨無悔陪着彭玉到處拍戲,兩顆孤獨的心都有了依靠。
他對彭玉老師的愛意全都展現在了一個小本本裡。
本子裡記錄了很多養生方面的知識,是陳久榮一筆一畫手抄的。
翻開第一頁,是一段寄語:
贈給我親愛的伴侶彭玉,健康長壽,開闊思維,為人民多做貢獻,
最愛您的人,陳久榮!
有了夫妻的陪伴,老年的彭玉更加開朗樂觀,她學着從網上購物,買衣服從來不去老年服裝店裡,甚至她還使用微網誌,和粉絲們互動。
她也經常打電話關心陳久榮的兒女們,甚至過年過節都給孩子們買禮物,陳久榮的兒女也親切的喊她“彭媽媽”。
生活中的兩位老人總是形影不離,一起吃飯,一起遛彎,一起讀書打牌,生活一下子充實起來。
這時候卻有人說,彭玉老師拍戲賺錢養家,陳久榮卻不出一分錢,聽起來不像幸福的樣子。
而彭玉老師卻說:“我之前有過心理準備,兩個人在一起不要期望得到什麼,得到感情,得到愛就足夠了”。
她開朗豁達的生活觀,清醒浪漫的愛情觀,值得年輕人學習!
05、晚年生活平淡幸福
婚後,在老伴的照顧和陪伴下,彭玉老師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她先後出演了《浪漫的事》、《家事無理》、《瞧這一家子》、《我和老媽一起嫁》等影視作品。
她積極向上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值得所有年輕人學習。
2019年,85歲的彭玉參演了電影《一切如你》後,漸漸淡出熒幕,現在的她和小女兒趙珈琪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和外孫孟阿賽感情深厚。
孟阿賽所學專業也是表演,出生于1989年的他,先後出演了《雪域雄鷹》、《酷爸俏媽》等影視劇,在外婆彭玉眼裡,外孫就是她的驕傲!
2022年1月14日,是彭玉老師89歲生日,生日會上昔日好友和親人紛紛到場祝賀。
89歲的彭玉雖然已經頭發花白,但精氣神很好,整個臉上洋溢着喜氣。
祝願她永遠健康幸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