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分“敬業”的盜墓賊,在古墓上建房子,耗時20年成功盜走寶物

自古以來,大陸就有土葬的習慣,随人下葬的不隻有棺材,還有大量的财物,一些達官貴族甚至還會放入一些兵器,

這些東西在當時的價格已然不菲,随着在墓中的時間變長,價格直線上升。

錢的誘惑恐怕是所有人都無法抵抗的,陪葬品的出現自然也衍生出一個新的職業:盜墓賊。往後多年的發展中,盜墓賊甚至還分出了不同的門派。

過分“敬業”的盜墓賊,在古墓上建房子,耗時20年成功盜走寶物

盜墓家族

大陸的土葬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部落時期,但那時的土葬僅僅是簡單的安葬,除了皇室,大部分的墓葬中都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這種現象一直維持到戰國後期。

墓葬中陪葬品的大量增加,出現在漢朝,那時的察舉制讓孝心變了味道,很多達官貴族,恨不得将所有的身價都随着父母下葬,

據說當時天下一半的财寶都在土裡,這種行為自然引起很多人的窺視。

曆史上最早有記載的大規模盜墓,來自于曹操,據說曹操有一隻專門的“陰軍”,晝伏夜出,每次回歸都可以從陰間帶來大批寶物,

當時曹操靠着自己的陰軍,養活了超過百萬的黃巾軍俘虜,曹操的陰軍後人,從此以後自稱發丘中郎将。

過分“敬業”的盜墓賊,在古墓上建房子,耗時20年成功盜走寶物

漢代以後,盜墓賊開始成為了一種職業,不僅有了門派之分,還有了很多相對應的技術和工具,甚至有一些家族,将盜墓當成了傳宗接代的手藝。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現在幾乎失傳的縮骨功,因為古代的挖掘工具有限,再加上安全性,是以古代的盜墓洞都打得非常小,一個十歲的小孩都很難從裡面穿過,可對于練習縮骨功的人來說,這樣的洞剛剛好。

他們經過練習,可以将身高縮短半米以上,一個極小的盜洞就可以輕松通行,

按照古代的挖洞速度來看,如果在白天提前找好位置,隻需要一晚就可以搬空一座古墓。

過分“敬業”的盜墓賊,在古墓上建房子,耗時20年成功盜走寶物

愚公移山

盜墓者當中有不少能人異士,但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盜墓者其實都是半吊子,空有一把子力氣,僥幸找到一塊墓地,隻能像挖地一樣硬生生的抛開一個洞,雖然這種方式看起來愚笨,但也有不少人獲得了很大的收獲。

元朝時期,有一個專門盜墓的賈胡,想要通過古墓中的寶物翻身,于是便下定決心四處尋找。

那個時代成型的古墓基本都被盜過,是以他找到的不是一個大坑,就是被洗劫完的空墓,一般人到了這個時候早已經死心,但他還是繼續堅持尋找。

直到走到一座山頭,他意外發現這裡的地形和水晶注上的記載十分的相似,經過多次勘測,他有很大的把握,這就是範增的墓,範增此人大有來頭,墓中一定有不少的寶物,于是他便開始挖地。

過分“敬業”的盜墓賊,在古墓上建房子,耗時20年成功盜走寶物

一般來說,墓的主人與越尊貴,墓裡的陪葬品就越多,同時,墓的堅固程度也越高,有的墓甚至比小型城牆還要厚。不幸的是,他遇到的就是這樣的墓地,努力了一整晚,連墓的縫隙都沒有撬開。

當時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選擇,直接放棄,轉而尋找别的墓地,不過未來會十分渺茫,窮其一生也可能找不到别的墓地。

第二種選擇額就是在這裡死磕,雖然一晚上沒有什麼結果,可一個月、一年、十年總會有結果。

最後他選擇和這個墓死磕,哪怕為之付出十年的光陰也在所不惜,但他沒有想到,最後的結局是如此的凄慘。

過分“敬業”的盜墓賊,在古墓上建房子,耗時20年成功盜走寶物

功虧一篑

為了拿下這座墓,他每天白天睡覺,晚上去挖墓,将墓頂的磚一塊一塊地拿了起來,不過這樣也有被别人發現的風險,索性他就在墓的正上方蓋了一座房子,在這裡生活,還努力和附近的村民打成一片。

有了這座房子後,他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了盜墓身上,一挖就是足足20年的光景,在這期間,他也曾多次懷疑自己的決定,可每次在挖的時候,他總是能在恍惚間,看到自己身邊放滿了金銀财寶。

20年裡,他每夜都在挖,沒有一日懈怠,向下挖了有差不多40多尺深,終于打開了一條通道。

當他進入到墓穴中的那一刻,他就覺得這20年的付出并沒有白費,雖然他不确定這是不是範曾的墓,但墓中的寶物,也讓他流連忘返。

過分“敬業”的盜墓賊,在古墓上建房子,耗時20年成功盜走寶物

墓中不僅有大量的金銀珠寶,還有很多的古董,最重要的是,墓中還有一把貼身寶劍,粗略地看,這把劍起碼能賣到5000萬以上,憑借這些收獲,他不僅可以安享晚年,子子孫孫也有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

但這份榮華富貴,并不是他能夠享受的。

原來從他來到這裡的第一天,行為就遭到了當地官府的懷疑,沒有一個人會将自己的房子建在荒無人煙的地方,而且整整20年的時間,也不娶妻生子,好像無欲無求一樣。

在他拿到财寶的第二天,官府的人就找了上來,看到滿屋子的财寶後,二話不說立刻将他抓捕,

他獲得的所有财寶也要上繳國家,這20年來的辛苦付出,一瞬間付之東流。

過分“敬業”的盜墓賊,在古墓上建房子,耗時20年成功盜走寶物

盜墓雖然在各個朝代都明令禁止,可金錢的誘惑是巨大的,即使在新中國成立後,盜墓的行為依然屢禁不止,這也是那個時代文物數量劇增的原因。

随着國家的發展,國家加大了對古墓的探查以及保護,将盜墓的行為盡可能地扼殺在了搖籃裡。

盜墓之是以被禁止,一方面是考慮到這些文物有流向國外的可能性,事實上在抗日期間,大陸的确有大量文物出現在海外市場上,這些文物至今也很難回到故鄉。

而另一方面在于盜墓者并沒有專業的工具,很難将文物進行妥善保管,

尤其是一些金屬物品,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保護會立刻氧化遭到損壞,而一些陶瓷制品表面的顔料也會在接觸氧氣的那一刻消失。

過分“敬業”的盜墓賊,在古墓上建房子,耗時20年成功盜走寶物

西安地區的兵馬俑,原本是彩色的,但因為開采不當,如今隻有陶土本身的顔色,對于這些文物,國家明确規定禁止繼續開采,隻有當文物保護技術合格的那一天才能重見天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