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普京态度強硬,烏克蘭東部局勢愈發緊張,俄烏雙方究竟有何沖突?

作者:娛說曆史八卦

今日最新消息顯示,烏克蘭政府軍在其首都基輔和俄羅斯軍隊發生交火。烏克蘭總統新聞秘書尼基福羅夫25日發表聲明,烏方準備與俄羅斯就停火與和平進行談判,目前雙方正在就談判地點和時間進行磋商。

烏克蘭軍方此前在社交媒體透露,俄軍在基輔勝利大街上向一支烏克蘭軍隊發起進攻,被順利擊退。短短兩天時間,俄軍便攻入烏克蘭首都基輔,烏東局勢愈演愈烈。

普京态度強硬,烏克蘭東部局勢愈發緊張,俄烏雙方究竟有何沖突?

兩國究竟有什麼不可調和的沖突,非要通過武力來解決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雙方多年的前塵往事。

俄烏兩國之間的曆史淵源

曆史上,烏克蘭與俄羅斯同源,兩國同屬東斯拉夫民族。公元9世紀,東斯拉夫人在東歐平原上建立了一個國家:基輔羅斯。其核心區域包括烏克蘭現在的首都基輔。統治者确立東正教為國教。

到11世紀,基輔羅斯進入鼎盛時期,與西歐和阿拉伯國家保持着密切的貿易往來。烏克蘭首都基輔獨立紀念碑的輝煌曆史,已經成為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記憶,兩國都自稱是基輔羅斯的曆史繼承者。

兩國的曆史起點相同,但在接下來的一千年裡,卻走出了不同的道路,時而聯系,時而疏遠。13世紀,基輔羅斯因内鬥開始衰落。後來,蒙古軍隊的西征加速了基輔羅斯的滅亡。一個國家被切成兩半,至此迎來了不同的命運。

普京态度強硬,烏克蘭東部局勢愈發緊張,俄烏雙方究竟有何沖突?

東北地區成為蒙古帝國的附庸國。後來,莫斯科大公國崛起。多年以後打敗了蒙古人,逐漸強大起來。形成了沙俄,版圖擴張。西南地區地處偏遠,蒙古軍隊鞭長莫及,而周邊國家都在武力向外擴張。立陶宛軍隊來了,波蘭軍隊來了,他們都惦記着這片土地。

立陶宛和波蘭組成了波蘭-立陶宛共和國。這個盟國的領土幾乎相當于今天的烏克蘭。波蘭-立陶宛全盛時期的版圖堪稱西南地區的霸主,一開始上司者非常開明,但後期采取高壓政策。導緻烏克蘭這片肥沃的黑土地被波蘭人占領,烏克蘭人隻能淪為農奴。

烏克蘭人不能說烏克蘭語,不能信東正教,隻能信天主教。是以,尋求獨立的武裝組織哥薩克,出現在烏克蘭境内。哥薩克來自突厥語,原意是離開本民族的自由人。烏克蘭國内一些逃離壓迫的農奴也加入了哥薩克。

1648年,哥薩克拉開了這場鬥争的序幕。為了尋求幫助,哥薩克首領與俄國簽訂協定,接受俄國的統治和保護。雙方簽署了澄清俄烏曆史關系的重要檔案——《佩列亞斯拉夫協定》。

普京态度強硬,烏克蘭東部局勢愈發緊張,俄烏雙方究竟有何沖突?

1654年,哥薩克與俄國達成《佩列亞斯拉夫協定》。烏克蘭承認沙皇的最高權力,但自身享有一個獨立國家絕大多數的權力(自治權)。

但在後世,雙方對這個協定的了解大相庭徑。一些烏克蘭人明白,該協定是烏克蘭的戰略失誤,導緻了烏克蘭的損失。俄羅斯學者認為,該協定并不是俄羅斯主動提出的。言下之意是烏克蘭應該感謝俄羅斯,而不是抱怨。俄烏結盟後,俄羅斯通過與波蘭人的戰争手段,到18世紀将整個烏克蘭并入俄羅斯。

1700年,俄國與瑞典開戰,烏克蘭人做出了很多犧牲。但沙皇以戰争為由,想重組烏克蘭軍隊,減少烏克蘭的自治權,這引起了烏克蘭人的不滿。烏克蘭的一位上司人與瑞典結盟以抵抗俄羅斯。俄羅斯最終打敗了瑞典,烏克蘭的“叛亂”給了俄羅斯“清算”的機會。

俄羅斯通過權力體系的安排,大有把烏克蘭變成一個普通省份的傾向。到了俄國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期,烏克蘭的自治形同虛設。《葉卡捷琳娜二世·安特羅波夫畫像》描繪的是實行農奴制、鎖住烏克蘭下層農民流動的女沙皇。她拉攏烏克蘭貴族,給他們和俄羅斯貴族一樣的特權。

普京态度強硬,烏克蘭東部局勢愈發緊張,俄烏雙方究竟有何沖突?

這一時期,俄國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制定了嚴格的政策。随着《厄姆斯法令》頒布,禁止在其國内出版烏克蘭書籍、唱烏克蘭歌曲和朗誦烏克蘭詩歌等等。

2021年7月,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發表了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的署名文章《論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曆史統一》。他說,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屬于同一個民族。

俄羅斯大使談到了俄羅斯時期的做法:我不想把任何事情理想化,《厄姆斯法令》确實限制了烏克蘭宗教和社會政治檔案的出版和進口。但重要的是要注意當時的曆史背景。這些決定是在波蘭民族運動上司人想利用“烏克蘭問題”為自己服務的背景下作出的。

普京态度強硬,烏克蘭東部局勢愈發緊張,俄烏雙方究竟有何沖突?

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意思是再明确不過,波蘭人在俄烏兩國當中挑撥離間。

《俄羅斯與烏克蘭關系研究》一文稱,烏克蘭民族運動史上第一個地下組織,成立于1846年,要求推翻沙皇,實作獨立,但成立14個月後被取締。由此可見,這一時期烏克蘭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

十月革命後,蘇俄分崩離析。由于地緣優勢,烏克蘭成為幾大政治勢力的角逐場。烏克蘭某勢力想借助外力實作獨立,但目标未能實作。在蘇聯時代,烏克蘭成為聯盟的一部分。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成為獨立國家。這是烏克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建國。

俄烏兩國沖突逐漸激化

1991年簽署《别洛韋日協定》後,烏克蘭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一些烏克蘭曆史學家和教科書為了宣揚民族認同感,将烏克蘭的曆史解讀為被俄羅斯壓迫的曆史。烏克蘭追求獨立的曆史被生動地記錄了下來。

一些被俄羅斯人視為恐怖分子的二戰人物在烏克蘭被視為民族英雄。1922年和1954年,蘇聯政府分别将盧甘斯克、頓巴斯盆地的頓涅茨克和克裡米亞兩次劃入烏克蘭。

普京态度強硬,烏克蘭東部局勢愈發緊張,俄烏雙方究竟有何沖突?

然而,烏克蘭并沒有對蘇聯的“慷慨”做法“買賬”。在《俄烏曆史恩怨解讀》一文中,引用了烏克蘭的高中曆史教科書:克裡米亞并入烏克蘭,是企圖将部分責任轉嫁給烏克蘭,迫使烏克蘭負責恢複半島的經濟文化生活。

這些“捐贈”的土地位于烏克蘭東部。當地人說俄語,與俄羅斯貿易密切。這為烏克蘭東部的領土問題埋下了隐患。此後,烏克蘭有文化分裂的迹象。東方親俄,西方親西方國家。同時,這種沖突也展現在了外交上。

建國30年來,烏克蘭的外交政策在“一邊倒的親西方外交”和“平衡西方與俄羅斯關系的實用主義”兩種模式之間來回切換。2014年,親西方的烏克蘭政治勢力上台,局勢突變。克裡米亞并入俄羅斯,烏克蘭東部的危機到現在已經持續了八年。

同時,俄羅斯也受到了西方的嚴厲制裁。到今年2月21日,普京簽署總統令,承認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普京态度強硬,烏克蘭東部局勢愈發緊張,俄烏雙方究竟有何沖突?

普京稱烏克蘭是“俄羅斯曆史、文化和精神空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烏克蘭政府反應激烈,西方國家準備制裁俄羅斯。在過去的八年裡,為了解決烏東危機,西方國家、俄羅斯和烏克蘭也通過多次調解磋商,達成了《明斯克協定》與《新明斯克協定》,但協定内容一直沒有得到落實。

俄烏兩國此次沖突的背後真相

從外部來看,這次俄烏沖突更新的根本原因是烏克蘭想加入北約,想得到西方的援助。普京認為,以美國和西歐為首的北約正在向東擴張,威脅到俄羅斯的利益。而且這些年美英日歐的經濟制裁也讓俄羅斯苦不堪言。

是以,俄烏雙方之間的火藥桶一觸即發。這和兩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國際關系都是直接挂鈎的。美國希望通過烏克蘭來制約俄羅斯,通過戰争讓歐洲的資本和人才外流,緩解其國内這兩年由于新冠疫情導緻的經濟低迷。

普京态度強硬,烏克蘭東部局勢愈發緊張,俄烏雙方究竟有何沖突?

烏克蘭無疑是幾個大國和各方勢力博弈下的地緣棋子罷了!如果世界太平烏克蘭就是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緩沖地帶,不會掀起太大風浪。

但是在全球經濟大蕭條的當下,世界各國經濟緊縮,彼此之間都在想辦法吸引外國資本流入自己的國家。在這個節骨眼上,可以說資本流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度過經濟低迷寒冬。是以俄烏戰争的規模大小,主要還是看歐洲資本外流程度是否達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心理預期。

好了今天的分享先到這裡,看完的看官記得點贊加關注哦,謝謝你的支援,咱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