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滿分作文《回切爾諾貝利的路》,天才開頭,寫盡烏克蘭之慘狀

作者:國文林

高中有一篇很著名的課文《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它被稱為是“美國新聞寫作中不朽的名篇”。它本是一篇新聞,但标題卻說“沒有什麼新聞”。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呢?既然“沒有”,又為什麼要寫呢?10個字的标題吊足了讀者的胃口。

滿分作文《回切爾諾貝利的路》,天才開頭,寫盡烏克蘭之慘狀

從寫作技巧上看,這就是在利用語言的反差效果設定懸念,讀者知道人家那是在欲擒故縱呢,可是即便知道,也依然想往下看。如果一篇作文能在開頭留下這麼一個懸念,那就成功了一大半。

滿分作文《回切爾諾貝利的路》,天才開頭,寫盡烏克蘭之慘狀

江蘇某市中考出過一個作文題“我在___裡看太陽”,學生在橫線上填的内容一般與家庭、學校相關,比如“傍晚”“教室”等,一個學生填的是“南京”,開頭一句便是“八十年前的南京,沒有太陽”。現在有,而過去沒有,為什麼?看着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讀者心裡會瞬間升騰起一種悲怆感,即便知道文章下面要寫什麼,還是會覺得個開頭精妙絕倫。

某年,江蘇聯考作文題的關鍵詞是“車”,那年有幾篇滿分作文引起了廣泛關注,像标題和韓寒的《杯中窺人》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車中窺人》,全文都在寫孔子、論孔子的《木車上的人生》,還有就是這裡要說的《車的詩學》。

滿分作文《回切爾諾貝利的路》,天才開頭,寫盡烏克蘭之慘狀

标題叫“車的詩學”,文章應該是想說“車”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吧,而考場作文的開頭最好開門見山呀。可人家不是這樣的,拿起筆便是一句“誰曾聽聞過車的詩學?沒有”。那到底是“有”還是“沒有”?作者要表達什麼呢?作文在幾秒鐘之内就把閱卷老師的心牢牢抓住了。

這幾天關注烏、俄之戰的人都應該聽說了這個名字——切爾諾貝利。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非常嚴重的核洩露事故,具體情況就不說了,總之,怎一個“慘”字了得。

滿分作文《回切爾諾貝利的路》,天才開頭,寫盡烏克蘭之慘狀

多年後,一個高中生在平時的考試中寫就了一篇作文《回切爾諾貝利的路》。可以“回”,當然是有“路”的,可是此文第一句卻為“回切爾諾貝利,沒有路”,這句話簡短,卻足以震撼心靈。據說,此文隻扣了一分,相當于我們常說的“滿分作文”,其作者後來考上了北大。這個開頭很天才,一句話就打開了全文的格局。

滿分作文《回切爾諾貝利的路》,天才開頭,寫盡烏克蘭之慘狀

這種反差式開頭用好了,效果奇佳。當然,開頭的方法有多種,想寫好作文的同學,還要多看多學,像這篇《紙梯》的開頭也很好啊,直接點題“紙梯”,直接讓主人公“父親”出場,簡單,清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