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國民警衛隊是什麼組織?為何一開戰就被俄軍端掉總指揮部

2022年2月24日,随着俄軍從基輔、克裡米亞、敖德薩、哈爾科夫、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等多個方向對烏克蘭政府軍發起進攻,俄烏軍事沖突正式打響。沖突一開始,俄軍精确制導飛彈就飛向烏克蘭境内多個目标,其中包括烏克蘭國民警衛隊司令部,僅一小時的功夫,該司令部就被摧毀。那麼,烏克蘭國民警衛隊到底是什麼特别組織,值得讓俄羅斯人一開幹就直接端了他們的總部呢?這裡面可就說來話長了。

烏克蘭國民警衛隊是什麼組織?為何一開戰就被俄軍端掉總指揮部

俄軍飛彈擊中烏克蘭境内目标

烏克蘭國民警衛隊是烏克蘭現政權中除政府軍外同樣可執行軍事任務、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軍事組織,可視為烏克蘭的“第二武裝”,但它不僅是個組織名詞,同樣也是個曆史名詞,烏克蘭國民警衛隊的曆史幾乎與現代烏克蘭國家的曆史一樣長。

現代烏克蘭國家自認為的起源是1918年俄國革命後成立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為了維持地方安全與秩序,該政權于11月6日組建了名為“國家憲兵隊”的安全武裝,不過後來為了與在烏克蘭中東部群眾心目中臭名昭著的俄羅斯帝國憲兵差別開,1919年7月國家憲兵隊又改名為國民警衛隊,其規模曾發展到八個師,但最終被初生的蘇聯紅軍全部消滅。

1991年烏克蘭從蘇聯内獨立後,在其内務部部隊的基礎上組建了新的烏克蘭國民警衛隊,主要用于參與一些邊境非正規沖突,比如1992年春夏間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沖突、1998年的摩爾多瓦邊境反走私行動等。2000年,為了節省内務部預算成本,國民警衛隊被下令解散,餘部全部并入内務部部隊。

烏克蘭國民警衛隊是什麼組織?為何一開戰就被俄軍端掉總指揮部

蘇聯解體後的國民警衛隊各部臂章

2008年,前烏克蘭總統尤先科曾試圖恢複國民警衛隊,但遭到烏克蘭拉達的否決,直到2014年3月,發生克裡米亞危機和俄羅斯幹涉軍進入克裡米亞後,烏克蘭政府才驚訝地發現,該國正規軍無法公開卷入類似國際沖突,内務部其他特别部隊在國内維穩鬥争中又遭受損失,組織基本癱瘓,是以急需組建一支能适應複雜政治環境進行作戰的新武裝,即現在的那個國民警衛隊。

2014年3月11日,烏克蘭代總統圖爾奇諾夫向最高拉達提出恢複國民警衛隊的提議,兩天後該提議即被準許,330名與會代表中有262人投了贊成票。按照臨時制定的國民警衛隊條例稱,國民警衛隊總人數應控制在6萬人以内,如有必要,再制定相應法規進行擴編。

3月16日,時任總理亞采紐克即宣布為國民警衛隊招募1萬名志願者,但由于當時烏克蘭國内政局混亂,人民反戰情緒嚴重,為了湊齊人數,隻能将志願者的适齡年限放寬到18-55歲之間,這樣才勉強湊齊了第一批應征人數。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到6月,第一批志願者被陸續編組為三個營,并投送到烏克蘭東部所謂的“反恐”戰場中。

烏克蘭國民警衛隊是什麼組織?為何一開戰就被俄軍端掉總指揮部

烏克蘭海軍與國民警衛隊(右)

由于倉促上陣,又訓練水準低下、武器裝備較差,投送到東烏戰場的烏克蘭國民警衛隊在以俄羅斯志願者和前烏克蘭政府軍為主的東烏民兵的打擊損失不小。不過畢竟是一群志願入伍的家夥,個别國民警衛隊連隊的戰鬥意志還是很堅強的,并且比起和東烏民兵打仗,這幫家夥似乎更熱衷于掃蕩烏克蘭東部的平民區,用各種私刑折磨當地所謂的通俄群眾。

截止2016年4月,烏克蘭國民警衛隊累計服役的16048人中,在烏克蘭東部沖突中已喪生108人,雖然損失率并不高,國民警衛隊的厭戰情緒卻逐漸高漲起來。當初烏克蘭政府招募他們時說好的一年半服役期到期後卻仍沒有安排退役,除了不知何時能退役外,其薪資也隻有每月2000格裡夫納,在經濟非常不景氣的烏克蘭都算低薪,進而引發國民警衛隊内部一系列不穩定事件。

為了穩定隊伍,2017年烏克蘭政府對這支第二武裝采取了一系列正規化建設改革措施,包括建立正規的兵役候選制度,将其下屬各機關劃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作戰區等。喜劇演員澤連斯基當選烏克蘭總統後,更是推動通過了一項法案,允許總統在緊急狀态下全權掌控國民警衛隊,并由其直接任命的官員擔任國民警衛隊總司令。

烏克蘭國民警衛隊是什麼組織?為何一開戰就被俄軍端掉總指揮部

烏克蘭國民警衛隊戰區劃分

目前的烏克蘭國民警衛隊已達到滿編的6萬餘人編制,下屬各種機關複雜混亂,按地域可劃分為五個戰區司令部,按部隊編制則可劃分為一個獨立反恐特戰隊(OZSP)、獨立國土特種情報隊(OZRSP)、3個作戰旅、3個公共治安團、3個護衛營、8個合成營、3個重要設施護衛團、5個核電站護衛營,1個外交護衛團,以及通訊中心、教育訓練學院、訓練中心等勤雜機關。

烏克蘭國民警衛隊的标志是一個十字架上的八邊等邊形,帶金色描邊,中心是烏克蘭國徽标志——金色三叉戟,國徽的藍金相間象征烏克蘭國旗顔色,等邊形的綠色底色象征哥薩克,十字架紅色底色象征愛國主義、剛毅和流血。标志通常鋪在藍底色旗幟上,藍色象征藍色天空。國民警衛隊成員普遍佩戴藍色貝雷帽,帽徽是簡化的标志加手榴彈尾焰圖案。

随着烏克蘭國民警衛隊的逐漸正規化,美國等等烏克蘭友邦紛紛對該武裝施以援助,對其開展涉及作戰、後勤、技術等方面的教育訓練活動。不少來自歐洲各國的反俄志願者甚至極端分子也來到國民警衛隊,擔任該武裝的戰術教官,甚至親自披挂上陣,指導和參與與東烏民兵的邊境摩擦沖突中。

烏克蘭國民警衛隊是什麼組織?為何一開戰就被俄軍端掉總指揮部

烏克蘭國民警衛隊旗幟

那麼介紹了這麼多,俄羅斯人到底為啥這麼看這支第二武裝不順眼,在開戰之初就端了其總指揮部呢?這恐怕與烏克蘭國民警衛隊下屬的兩支臭名昭著的部隊——亞速營和頓巴斯營說起。亞速營組建于烏克蘭東部沿海城市馬裡烏波爾,是首批進入頓涅茨克掃蕩的烏克蘭軍事機關,其成員都是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族極右翼志願者組成。

雖然和東烏民兵本屬同根生,但亞速營官兵們卻似乎不給對方面子,戰鬥力雖然不咋地,但對待東烏老百姓卻以兇狠殘忍而著稱。該營甚至有不少官兵熱衷于展示納粹的林登萬符号,顯示出其成員本質上大部分是一群反社會極端分子。2015年,亞速營被擴編為團級戰鬥群,目前是國民警衛隊建制中唯一吸納外籍志願者的部隊。

頓巴斯營與殘暴的亞速營不同,其官兵雖然也都是出生在烏克蘭東部、緻力于維護烏克蘭領土完整的俄羅斯族人,但他們對烏政府軍及其他國民警衛隊在當地的所作所為非常不滿,而成立了這支武裝,号稱其目的是為保護同胞中的平民。不得不說認同該營理念的烏克蘭俄族人還是不少的,在2014年東烏沖突中,該營在對東烏民兵的作戰中也出力頗多。

烏克蘭國民警衛隊是什麼組織?為何一開戰就被俄軍端掉總指揮部

在東烏作戰的亞速營瑞典志願者

雖然烏克蘭國民警衛隊早已正規化,且下屬各種機關名目繁多,但在東烏地區和俄羅斯人民心中,這支部隊簡直就是烏克蘭政府手中的“黨衛軍”,畢竟2014年東烏沖突中發生的許多針對東烏平民的暴行,都有該部隊參與的身影。是以俄羅斯對烏克蘭國民警衛隊總部的遠端打擊,算是為他們的東烏同胞們報一個憋了七年多的大仇。

此外,比心理意義上的報仇更為重要的是,企圖突入烏克蘭腹地的俄軍深知,最難纏的對手不是集結在烏克蘭東部的該國正規軍,而是散布該國各地的國民警衛隊下屬各種名目繁多的作戰機關,受過美國顧問特種戰教育訓練的他們無疑将對俄羅斯空降兵的突襲造成相當大的麻煩,是以提前摧毀其總司令部,算是暫時癱瘓其指揮系統,使其在一定時間内無法及時調動起來阻擊俄軍空降部隊和裝甲部隊對烏克蘭腹地的縱深突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