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薛舉曾兩次将唐朝逼上絕路,可為何卻都沒有成功呢?

作者:中國小康網絡

在隋朝末年的多年征戰之中,出身于隴西的李淵一族最終取得勝利,建立了曆經289年曆史的大唐王朝。在那個戰亂紛飛的歲月裡,隋唐英雄何其多,也不僅隻有李淵一支。

但他們卻都是與李淵敵對的割據勢力,其中有幾個是不容小觑的,他們分為起義軍和地方武裝勢力。起義軍有李密的瓦崗軍、窦建德的河北義軍和杜伏威的江淮義軍。

而地方武裝的就多一些,比較著名的就是涿郡羅藝、金城薛舉、巴陵蕭銑、馬邑劉武周等等。割據勢力之間也是互相征戰、不枉多讓。特别是以金城薛舉為首的地方武裝給予了李淵強有力的打擊。

薛舉曾兩次将唐朝逼上絕路,可為何卻都沒有成功呢?

稱王建業

提到金城薛舉,他是隋朝末年地方武裝割據中勢力比較強大的一支。他的父親是金城校尉薛汪,他們出身于河東薛氏,這在漢唐時期可是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也是關西的六大姓氏之一。

薛舉的祖上曾被劉邦封為千戶侯,除了家族興盛繁榮之外,名将人才也非常的多。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宰相薛元超、名将薛萬鈞和薛仁貴等都是出自這個家族體系。

但要跟這些名士相比,薛舉的名氣雖然不是很大,但他卻是那個讓李世民坐立不安的人,他曾兩次将大唐逼上絕路,雖然以失敗告終但薛舉的膽識和魄力卻不容忽視。

薛舉曾兩次将唐朝逼上絕路,可為何卻都沒有成功呢?

薛舉本人相貌剛毅且身材魁梧,實力上不輸隋唐的英雄們。而且他出身名門家财萬貫,憑借着這樣的出身他得以廣結天下的豪傑朋友,他的勢力一直雄霸北邊之地讓人不敢進犯。

隋朝大業十三年的四月,全國許多地方都遭遇了旱災,民間饑荒碌碌,使得城中盜賊肆意橫行,搞得人心惶惶。薛舉此時擔任金城的校尉,縣令郝瑗為了讨伐賊寇招募了兵卒數千人交給薛舉帶領。

他們給兵卒分發了铠甲和糧食,并且設下宴席款待将士們好讓他們賣力地去戰鬥。薛舉知道流年不利不是黎民百姓的錯,賊寇四起是因為災荒導緻,随意地去讨伐隻是治标不治本。

薛舉曾兩次将唐朝逼上絕路,可為何卻都沒有成功呢?

當時各地起義軍聲勢浩大,薛舉也想雄霸一方勢力,既能明哲保身又可闖出一番天地。但他遲遲都找不到合适的契機,這次郝瑗招兵買馬要去讨伐賊寇給了他一個很好的機會。

于是在宴席上,薛舉讓兒子薛仁杲劫持了郝瑗,并假意說他要謀反,随後便開始起兵。他們首先囚禁了各個郡縣的官員,然而開放糧倉赈濟災民,此舉獲得了百姓們的大加贊賞。

随後薛舉便順勢而為自封為“西秦霸王”,改年号為秦興。周邊的賊寇宗羅睺聽聞薛舉稱帝,立即帶上人馬前來投奔。此後薛舉繼續接納肯依附的賊寇并帶着他們攻城略地,戰無不勝。

薛舉曾兩次将唐朝逼上絕路,可為何卻都沒有成功呢?

厚積薄發

薛舉起事之後大有勢如破竹之勢,讓他能成為可以與李淵匹敵的對手。他從數千人的兵力一路吸納賊寇,逐漸壯大成為上萬人。後來又在枹罕與隋朝的大将皇甫绾進行交戰并打敗對方拿下城池。

随即岷山的羌鐘利俗率兩萬部衆投降薛舉,使得軍隊的士氣大漲。後來他們又一舉攻克了鄯、廓二州,這一仗僅用了十天的時間,薛舉就把隴西之地收入囊中,而且兵力達到十三萬人。

不久後薛舉定都蘭州并正式稱帝,薛舉乘勝追擊派遣兒子薛仁杲前去奪取秦州(今甘肅天水),随即将都城遷往秦州。薛舉一路西進,勢必要與李淵進行對壘。

薛舉曾兩次将唐朝逼上絕路,可為何卻都沒有成功呢?

公元617年的12月,天寒地凍之下薛舉派薛仁杲進犯扶風郡,賊寇唐弼奮起反抗使得他們止步不前。随後薛舉采取了招安的方式,将唐弼收入囊中。

起初唐弼是擁立李弘芝的,得到薛舉的招安自然要識時務,于是便殺掉李弘芝帶着十萬兵馬投降了薛舉。但薛舉并不信任唐弼,于是便派薛仁杲趁着唐弼沒有防備大破他的軍隊,并降服了衆人。

唐弼僅帶着數百人逃走,這一仗讓薛舉又獲得十萬的兵力,這樣一來他就有資本向李淵開戰了。此時的李淵正擁立楊侑為帝,且長期屯兵在長安,薛舉謀劃着要攻打長安,實力相當的兩人勢必有一場苦戰。

薛舉曾兩次将唐朝逼上絕路,可為何卻都沒有成功呢?

兩次克唐

薛舉要進犯長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淵的兵力跟他是勢均力敵,甚至尤在他之上。是以薛舉權衡了利弊之後決定先從扶風郡下手,李淵這邊則派出李世民去讨伐薛仁杲,兩方交戰之後李世民大敗薛仁杲并将他逼退到隴右之地。

薛舉對李世民的骁勇善戰早有耳聞,是以心中有點害怕想要逃走。他的部下說:“自古以來有過投降的天子嗎?”

褚亮表示如果逃走則有亡國的征兆,但郝瑗卻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怎麼以一次失敗就說出要亡國的話呢”?幾番争執之下,薛舉也後悔說出要逃走的話,為了挽回顔面于是說:“我隻是想試探各位而已”。

薛舉曾兩次将唐朝逼上絕路,可為何卻都沒有成功呢?

後來郝瑗向薛舉建議與朔方梁師都合作,并且敬獻重禮給突厥與之合力攻打長安。薛舉采納了郝瑗的話,于是便親自前往突厥與莫賀咄設商議一起攻打李淵。

但此時恰好都水監宇文歆正以使臣的身份出使突厥,他得知這件事後立即觐見莫賀咄設讓他停止出兵,薛舉聯合突厥的計謀才沒有成功。

随後薛舉便發動全部兵力去攻打泾州,唐軍在此派出李世民出擊,他覺得薛舉的糧草稀少,于是便守城不戰想以此來拖垮他們。

薛舉曾兩次将唐朝逼上絕路,可為何卻都沒有成功呢?

薛舉多次發起挑釁都未能成功,後來李世民的部将劉文靜與殷開山屯兵在高墌向薛舉示威。薛舉引誘他們出兵然後發動突然襲擊,唐軍疏于防範損兵折将,并俘虜了諸多唐軍大将。

李世民見大勢已去便連夜逃回了長安,薛舉随即拿下高墌城。這次薛舉決定直取長安,重創李淵的軍隊。可就在出戰之前,薛舉就突然感染重病不治身亡,奪取長安的機會就此擱淺了。

随後他的兒子薛仁杲繼位,不過他沒有薛舉那麼抗打,一下子就被唐軍給滅了。其實薛舉這兩次與唐朝的戰争中,謀略和方法都是對的,隻是少了一些運氣。

薛舉曾兩次将唐朝逼上絕路,可為何卻都沒有成功呢?

如果他能成功與突厥合并,李淵勢必不是對手。如果他在打敗李世民後沒有病逝,說不定已經直取長安,讓李淵的根據地全面崩盤。也許命運早已在冥冥之中注定,是以薛舉掌握了天時地利人和都赢不了。

而薛舉戰敗的原因除了時不待我之外,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後期的薛舉殘暴不仁,對待俘虜的方式極端且殘忍,殺人之後還割掉舌頭和鼻子,這樣的屠夫早已人心不穩,何來勝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