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的警示:三十年由富轉貧,其國若衰,其民也哀

作者:鏟史官小堯

随着2022年2月俄烏沖突加劇,作為俄羅斯與美國、歐盟博弈的第一線,烏克蘭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含着“金鑰匙”出生的烏克蘭人:

烏克蘭曾經是這個星球上面自然資源禀賦最好的國家之一。

烏克蘭大部分地區屬于東歐平原,60餘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在歐洲排名第二,且黑土地面積占其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

烏克蘭的警示:三十年由富轉貧,其國若衰,其民也哀

烏克蘭廣袤的黑土地

黑土地那可是扔啥長啥,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雖然大陸幅員遼闊,但也隻有東三省有黑土地,且黑土地耕地面積總和僅為18.5萬餘公裡,約為烏克蘭的一半。

肥沃土壤資源讓烏克蘭“戴”上了“歐洲糧倉”的桂冠。

但是,上天的“眷顧”似乎不止于此,除了肥沃的土地資源,豐富的礦産資源也被“贈與”給了烏克蘭。

烏已探明可供開采的富礦達80多種,包括煤、鐵、錳、鎳、钛等。而其中已探明的鐵礦石的儲量達275億噸,錳礦石的儲量超過21億噸,位居世界前列。

在前蘇聯時,烏克蘭的鋼鐵産量一度占前蘇聯的40%。

除了卓越的自然禀賦,烏克蘭也曾一度擁有讓人忌憚的軍工業實力。前蘇聯時,烏克蘭的科技力量約占蘇聯的1/4,實用發明、專利占比更是達到了40%。

烏克蘭的警示:三十年由富轉貧,其國若衰,其民也哀

蘇聯時期烏克蘭的武器裝備

用一個更為直覺的說法,大陸的第一艘航母遼甯号的前身瓦良格号就是在烏克蘭制造的,大陸裝備的大型氣墊船野牛有兩艘也是烏克蘭制造。

可以這樣說,在2010年左右,烏克蘭在軍工方面仍有不少值得中國“借鑒”的地方。

在烏克蘭剛獨立時,其繼續了蘇聯大批成建制的武器裝備,包括1500多架作戰飛機、7000多輛裝甲車、6000多輛坦克、350多艘大小型軍艦等。這種海、陸軍事實力足以摧毀當時任何一個中等國家。

同時,1200多枚洲際飛彈核彈頭以及2500多枚戰術核武器,超過了除美俄以外世界所有有核國家的總和,是當時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國。

烏克蘭的衰落:

但這一切也僅僅是曾經,自1991年烏克蘭獨立,如今31年過去了,烏克蘭人口從5100萬銳減到4400多萬。

作為前蘇聯的經濟重鎮,烏克蘭的GDP曾經占到全球的0.41%,而現在隻占了0.18%。

烏克蘭的警示:三十年由富轉貧,其國若衰,其民也哀

80年代的基輔

1988年時,烏克蘭人均GDP是1449美元,而當時中國的人均僅有283美元,是我們的五倍。

可是,2020年時烏克蘭人均GDP雖然增長至3700美元,看似也增長了一倍有餘,但是大陸的人均GDP已經來到11400美元,烏克蘭的人均GDP從五倍于中國到僅有中國的三分一,僅僅隻用了30年。

烏克蘭的貨币:格裡夫納,在1991年兌換美元,基本是1比1的比率,但是如今,28格裡夫納能兌換1美元。

經濟上的不進反退讓烏克蘭的普通群眾掙紮在溫飽線上。

老師、護士這種崗位在烏克蘭的工資折合人民币約兩千多人民币,并且,烏克蘭與俄羅斯相似,輕工業發展落後,穿的用的基本都要靠進口,是以物價水準遠遠高于大陸。

普通烏克蘭群眾的收入在勉強應付完每月基本開銷後,幾乎沒有結餘。

烏克蘭的警示:三十年由富轉貧,其國若衰,其民也哀

烏克蘭窮苦百姓的救濟食品

作為世界上曾經的工業、科技強國,生産過航空母艦和核彈,按理說,烏克蘭現在也應該是武器、高附加值産品的出口大國。

但是如今的烏克蘭主要出口貨物卻是:冶金、農産品和礦石等,徹底淪為了一個依靠出口初級大宗商品和農産品的全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

自廢武功:

烏克蘭可謂是在三十年的時間裡,從一個滿級神裝的王者“堕落”成了一個自廢武功的青銅。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烏克蘭究竟經曆了什麼?

首先,烏克蘭在獨立之後就開始照搬當時西方國家的套路來“發展”經濟,實行“休克療法”,即所謂的“經濟自由化、經濟私有化”,結果卻是喂肥了國内寡頭,吸幹了國家。

烏克蘭當時手握權力的政客們瘋狂賤賣國有資産,更有甚者直接無償将國有資産轉讓給外國資本,為了隻是讓自己能成為西方國家在烏克蘭的代理人。

烏克蘭的警示:三十年由富轉貧,其國若衰,其民也哀

烏克蘭的女總理-季莫申科

在“風雨飄搖”的國内經濟形勢下,烏克蘭原有的工業體系被西方迅速沖垮,而那些出賣烏克蘭利益的政客們則趁機聯合西方資本“控制”了烏克蘭的經濟命脈,搖身一變,成為了寡頭。

而烏克蘭國内經濟的迅速崩潰,讓強大的軍事武器反而變成了拖累,入不敷出的國家财政無力承擔巨額的武器維護費用。

1994年,在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一通忽悠下,烏克蘭決定銷毀所有核武器,成為一個無核國家。

而作為交換,美、英等西方在經濟上給予烏克蘭大力扶持同時保護烏克蘭現有領土的獨立和主權。

但從事後來看,烏克蘭人信守承諾,将核武器徹底銷毀,而且連配套的成熟的飛彈發射井等都一并破壞。

而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經濟援助是一拖再拖,而承諾保護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在如今看來也是一紙空談。

烏克蘭的警示:三十年由富轉貧,其國若衰,其民也哀

烏克蘭現任總統

上述看似“糊塗”的決定其實是烏克蘭獨立後一系列失敗決策的縮影,身處“四戰之地”的烏克蘭至今也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忽而親歐美、忽而近俄。

寡頭、政客們的你方唱罷我登場讓烏克蘭在衰退的泥潭裡越陷越深。

2014年以來,在烏克蘭能源巨頭的操控下,烏克蘭的電價漲了幾十倍,天然氣也漲了幾十倍,可是老百姓的收入基本是沒怎麼增長,很多烏克蘭的窮人連電都不用起。

國内經濟萎縮,最倒黴的就是中下層的百姓,幾百萬烏克蘭青壯年隻能被迫出國謀生,尤其是很多烏克蘭女孩,到了西歐後隻能淪為悲慘的工具,她們也有另外一個“稱呼”:“歐洲的子宮”。

而成為工具人的不僅僅是烏克蘭這些命運悲慘的女孩子,經濟失控、國力衰退的烏克蘭這個國家自然也就成為了大國博弈的“工具人”。

烏克蘭的警示:三十年由富轉貧,其國若衰,其民也哀

烏克蘭的女性

而烏克蘭最需要國人站出來的時候,那些平日吸着國家“血液”的那些寡頭們,卻早早逃離了烏克蘭,靠着在烏克蘭國内榨取的民脂民膏在國外夜夜笙歌。

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沖突激化前,烏克蘭前100的富豪就跑了96個。

結語:

但願烏克蘭在以後的歲月裡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或許恪守外交中立,擁抱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全力發展國内經濟,讓人民先過上幸福生活。

烏克蘭的警示:三十年由富轉貧,其國若衰,其民也哀

中歐班列

等有了牢固的經濟基礎,加之烏克蘭的工業底蘊,國家強大自然不在話下。

在此,隻願曆經滄桑、滿目瘡痍的烏克蘭能盡快走出戰争的陰霾,還烏克蘭普通百姓正常的生活。

戰争無論規模必然殘酷,國家衰落必然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