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所謂的三十之後無技術

在部落格園看到的這篇文章,覺得非常不錯,就轉過來了

http://www.cnblogs.com/thinkingfor/archive/2010/11/20/1882847.html

鑒于chinaunix上的一個關于IT工程師出路的貼子再次引出了"30歲“等問題。就此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寫出來,第一次寫水貼。有人要是看着不爽那就盡情的噴吧。以下的内容有部分是我在原貼中的評論就直接引用了。

原貼在http://bbs.chinaunix.net/viewthread.php?tid=1815029&page=1&extra=#pid13149922

經常在各種讨論中看到說30歲之後的程式員是可悲、可憐的。沒車沒房沒老婆還沒多少存款,對那些一直以為自己是天之嬌子的IT工程師來說這真是天人共憤的事。難道隻有程式員是這樣的?目前社會的大環境處在轉型期就說明很多不合理的現象合理的存在于社會中,這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但面對困難的時候敢于挑戰難道不是一個有理想的人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嗎?

國内之是以目前開發人員狀況不太好除了大多數開發人員本身的素質不過關以外也和企業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系。國内的程式開發人員有多少不了解基本的資料結構的(很多人怕是連二叉樹的概念都說不清)?有多少能隻要能做出GUI會調幾個API就認為熟悉或精通某些技術的(用VB、Delphi做出幾個界面來就覺得程式不過如此!啥都不在話下)?有多少工作以後還認為需要不斷學習并堅持的(上學的時候學的再好也不過是個枯燥的理論,沒有大量的實踐根本不可能從理論上和理論的結果産生什麼共鳴,沒有把理論真正變成自己的理論那叫什麼學習)?知識的積累不是朝夕之事,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去做的。IT之外的行業難道就不是這樣嗎?事實是可以證明一切的,科技也是絕無半點水份的。隻要你沒有那些知識,那你就不會有該有的成果。

在國内做企業來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技術行業的老闆是一個比一個能吹,真的就是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說話從來不考慮後果,什麼技術都要加上個全球首創隻此一家,不然都不好意思往外說。美國人是不是應該覺得非常汗顔才是,在客戶來說我們隻需要用人家十分之一的時間就可以做出比人家多十倍的功能來。而我們的企業呢?小企業能擺大企業的譜,中型企業可以擺雷人的譜,國内的大公司那是擺的沒譜。

在成熟的市場裡中小企業的目标是專注、做小、做好、做精。我覺得這是合理的目标也是合理的經營定位。那麼在我們不成熟的市場下難道這麼做就是錯誤的嗎?雖然有諸多的不公平可是隻有不想真正做好的人才會老想那些歪門邪道,要是做的真正好難道使用者都是傻子看不到,難道市場不會認可你的産品,壟斷還沒有猖獗到這種程度吧。

現在已經不是改革開發初期的情形了,有膽就上,做什麼都行。做行業之前要了解行業本身的知識,IT行業有其特殊的地方,不是什麼理念都可以拿來用的。做老闆的可以抱怨社會、抱怨環境、抱怨員工,但最應該抱怨的就是自己。在有幾千年封建曆史包袱的生産關系中;老闆尤其是創業期的老闆個人營造企業生存環境的能力才是企業最不可缺少的東西。

消費者又有多少對軟體買單的?買電腦都覺得作業系統應該是白送,大多數人不了解科技也不必了解,但不真正的尊重知識卻是表現的挺實際。學者、教授、博士如果沒有這些頭銜估計人民群衆都不願意多看你一眼吧。所有這些問題都隻是冰山一角,我國自古就尊重讀書人,可說白了其實就是尊重的那個讀書人的身份,在古代沒有了功名你就是學富五車那也是個白丁。想想現在好了多少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