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他們要來殺我們了嗎?

作者:中國慈善家

這就是戰争嗎?我們永遠無法原諒他們,永遠無法和他們做朋友了嗎?

烏克蘭:他們要來殺我們了嗎?

當地時間2月24日,烏克蘭首都基輔,6歲的斯維亞托斯拉夫在用作防空洞的公共地下室玩他的平闆電腦。

本刊記者/龔怡潔

莫斯科時間2月24日早晨,俄羅斯總統普京在電視講話中宣布,俄方決定在頓巴斯地區發起“特别軍事行動”,正式向烏克蘭開火。

戰争就這樣開始了。當地時間25日,在烏克蘭南部城市文尼察留學的傅小姐向《中國慈善家》發來一段視訊。視訊中,有幾位背着大包、穿着軍服的年輕人,正從圍觀的人群中走出。畫面右邊,有一輛紫紅色的大巴,停在原地等待他們上車。

傅小姐說,這是一個軍隊的入伍基地。25日白天,已經有不少當地的平民年輕人扛着背包,上了軍隊的大巴。

戰火的聲音

《中國慈善家》聯系上在哈爾科夫留學的吳耿福時,他正和宿舍樓内的其他學生在地鐵站裡避難。

“下午三點左右,我們聽到了爆炸聲,感覺離得很近。聽到爆炸聲後,大宿管就開始組織大家有序地轉移到地鐵站裡避難。”他告訴《中國慈善家》。離他們最近的列克西伊夫卡地鐵站就在樓下,走過去隻需要一分鐘。

“我是最後一批進到站裡的,去的時候裡面已經有很多人了。肉眼估算,一個站可能收容了一千人左右。”在吳耿福發給記者的視訊中,能看到地鐵站内擁擠的場景。

吳耿福在哈爾科夫國立大學讀聲樂專業。哈爾科夫是烏克蘭的第二大城市,其所在的州與剛剛因“獨立”成為焦點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接壤。相對于首都,靠近東部戰區的城市受到更直接的影響。

24日早上淩晨5點,還在休息的他突然聽到了爆炸聲。

“我和舍友都被吵醒了。我出宿舍門口看了一下,有很多中國學生開門出來了。”

第一時間,學生們想到的,是盡可能做一些安全保障的打算。“早上我們統計好了留學生名單,包包覆宿舍的和住外面的學生。我們有微信群,然後分好組别、隊長跟組員,友善聯系。我們也下載下傳了沒有網絡情況下的軟體,萬一沒有信号的情況下,也可以找到附近的人。”吳耿福告訴《中國慈善家》。

學校的停課通知是在6點的時候發過來的。“昨天我們還在正常上課,但今天任課老師直接叫我們不用去了,”吳耿福說,“我們班級群裡不允許亂說話,怕引起恐慌。但我覺得大部分同學都挺擔心的。”

确定停課後,他馬上下樓去附近的超市買了些食物。“超市買東西人挺多,水,米,面粉,肉和菜都買了,漲價倒是沒有,今天(24日)物資還是充足的。”他告訴《中國慈善家》。

這一趟出門時,吳耿福看到街上有很多拉着行李的烏克蘭學生,還有一些阿拉伯人、印度人,都在拖着行李箱往地鐵走。他所在的宿舍樓裡,平時混住着中國和烏克蘭當地的學生,而當天上午,樓裡的很多人就已經離開寝室了。

烏克蘭:他們要來殺我們了嗎?

當地時間2月24日,烏克蘭首都基輔通往周邊城市的道路出現嚴重交通擁堵,烏克蘭内務部部長助理呼籲市民不要離開基輔。

在哈爾科夫國立大學的官網首頁,最新的一條通知就停留在24日。通知這樣寫道:“烏克蘭已宣布戒嚴。校友們,請和家人一起留在家中。保持冷靜和理智,照顧好自己和親人!請記住,現在安全是重中之重!”

吳耿福告訴記者,目前在哈爾科夫市内沒有出現戰亂,當天持續的爆炸聲都是從較遠處傳來的。但哈爾科夫的大型超市今天基本都關門了,地鐵也停止營運。路面上偶爾還有計程車駛過,但都沒有載客。

在接受采訪的同時,吳耿福和同學一邊商量着,決定離開已經待了兩個小時的地鐵站,傳回家中做頓晚飯。

當地時間下午5點,吳耿福告訴記者,他安全回到了住處。

“我剛剛回到宿舍了,現在又開始聽見爆炸聲了。”吳耿福随即給記者拍攝了一段窗外的景象發過來。視訊裡他打開窗子,冬天的哈爾科夫街道顯得蕭瑟而平常,但遠處始終能聽到隆隆的響聲。

“戰火的聲音啊。”

烏克蘭:他們要來殺我們了嗎?

當地時間2月25日,匈牙利Beregsurany,俄烏局勢緊張更新,烏克蘭群眾前往匈牙利避難。

“沉默,國家就會消失”

當地時間24日下午1點左右,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進入緊急狀态,動員所有軍事力量和特種部隊。而在當天晚些時候,澤連斯基再次簽署一份聲明,稱“為確定國家防禦能力,将下令進行廣泛的動員,包括基輔和烏克蘭的所有主要城市”。烏克蘭國家邊防局稱,烏方目前已禁止所有18至60歲的男性公民離開該國邊境。

澤連斯基也持續呼籲自己的同胞們為國而戰:“烏克蘭人是向往和平的民族,但如果今天我們沉默,明天國家就會消失。未來的路将很艱難,但我們已經做好準備面對它,因為我們擁有對國家的信心、對取得勝利的信心。”他呼籲烏克蘭公民加入戰争,稱基輔将“向任何需要的人發放武器“。據媒體報道,已經有舉着槍支、手臂戴黃色帶子的平民,出現在基輔的各處街頭。

一個月前,《每日郵報》曾發表一篇報道,提到烏克蘭已有數千名平民被征召入烏克蘭軍隊預備役,并接受直面戰争的軍事訓練。他們包括男性和女性,來自各行各業,有建築師,有記者,也有正在讀獸醫專業的醫學生。“如果俄羅斯未來入侵,這些平民将成為烏克蘭民間抵抗運動的一部分,由烏克蘭軍隊直接指揮。軍隊不堪重負的時候,他們将繼續與俄羅斯士兵作戰。”文章寫道。

《每日郵報》用相機記錄了他們在落滿白雪的深山裡,與軍隊一起訓練的場景。有一位51歲名叫瑪爾塔·尤茲基夫的醫生表示,她認為俄羅斯的軍隊實力比烏克蘭要強很多,而且非常可能在未來打到烏克蘭來。是以,加入軍隊預備役“十分必要”。

烏克蘭:他們要來殺我們了嗎?

當地時間2月24日,烏克蘭宣布關閉全境領空。

“隻有每個人都準備好捍衛我們的土地,我們才有勝利的希望。”她這樣說。

國恨家仇之下,許多人不假思索地走上了戰場,但更多人是被迫接受命運的安排。自由記者曼尼·馬洛塔在推特上記錄,有烏克蘭士兵在街頭攔停公共汽車,勒令車上18至60歲的男性下車。推特還出現了一段視訊,是一位烏克蘭父親在邊境被攔下,不得不和自己即将出境的妻女告别。烏國防部24日釋出了兩名俄羅斯423近衛步兵團被俘士兵的照片,其中一位被網友找到了社交賬号,個人資訊顯示他2002年出生,今年隻有20歲。

24日晚,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已至少有137名士兵喪生,316名士兵受傷,另有多名平民在戰火中死亡。

聯合國人權事務進階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周四對戰況表示震驚,“保護平民人口必須是優先事項,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在人口集中地區使用爆炸性武器。”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彼得·毛雷爾日前也表示,近期的沖突更新直接引發了新一輪的平民流離失所。“群眾已經曆八年沖突,飽受折磨……而現在我擔心沖突更新可能會導緻重大人員傷亡,水電廠等民用設施遭到大規模破壞。”他呼籲烏克蘭沖突各方遵守國際人道法,攻擊不得以民用設施為目标,并為中立的國際組織提供援助與救護的空間。

烏克蘭:他們要來殺我們了嗎?

當地時間2月24日,烏克蘭東部城鎮楚吉夫(Chuguiv)遭到炮擊,一名受傷的婦女站在街頭。

“對于動蕩已經習慣了”

和哈爾科夫不同,處在烏克蘭北部的首都基輔,在24日基本保持了城内的穩定。

烏克蘭駐瑞典大使館員工卡琳娜目前正在基輔的家中。她告訴《中國慈善家》,她所處的位置網絡信号還斷斷續續,上網有些困難。醫院、地鐵、大型商超等基礎設施還在正常運轉,城市内整體秩序未有太多混亂出現。

另一位身處烏克蘭基輔的中國留學生——微網誌使用者@孫師凱在當地時間24日14:30的微網誌直播中也傳遞了類似的資訊。唯一讓他感受到緊張的是,樓下的超市已經出現了存貨不足的情況。“街上一般都沒人,所有人都聚集在超市附近,”他用手機拍攝了窗外的場景,依稀能看到一片停車場和幾名站在原地的行人,“停車場的前面全是人,都在這排隊,搶東西。”

不過,基輔的平靜并沒有持續太久。俄方表示,軍隊正在對烏克蘭的軍事設施進行精确打擊,并沒有傷及烏克蘭城市的生活區和平民。但在25日上午,烏克蘭國防官員表示,基輔當天已經經曆了多次飛彈襲擊,一些民用住宅樓遭到了破壞。

烏克蘭軍方表示,目前俄軍方已經取得了烏北部切爾諾貝利地區的控制權,這也意味着戰火已經向同處北部的基輔逼近。

烏克蘭:他們要來殺我們了嗎?

當地時間2月20日,烏克蘭敖德薩,一名乞讨的婦女。

在24日淩晨發動軍事行動前,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了一則電視講話。他提到了美國與北約勢力東擴對俄羅斯帶來的威脅;他也提到,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人民“已向俄求助”,“此次軍事行動的目标在于保護那些八年來一直遭受基輔當局欺淩乃至種族滅絕的人們。為此,我們将緻力于烏克蘭的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

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在随後發表了講話。“在俄羅斯的講述中,我們被描述為納粹,但一個曾經因納粹分子而失去了800萬國民的國家,怎麼又可能成為‘納粹’呢?俄方對他們的人民說,我們憎恨俄羅斯文化……鄰國的文化本就互相影響、互相豐富,但那既不意味着他們必須成為一體,也不意味着他們必須站在兩個對立面上。”

2月24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宣布正式與俄羅斯斷交。

俄烏兩國本有着相似的語言、曆史、文化與社會背景,兩方的人口遷移也非常常見。據俄羅斯2010年的人口普查資料,俄境内約有190萬烏克蘭僑民;烏克蘭也約有17%的人口屬于俄羅斯族族群。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雙方的群眾把對方視作有親緣的“兄弟國家”,但同時因國際争端,雙方也摩擦不斷。

烏克蘭:他們要來殺我們了嗎?

當地時間2月25日,烏克蘭哈爾科夫,群眾躲進地鐵站内避難。

已經在烏克蘭讀書四年的吳耿福向記者表示,“(對于動蕩)我都習慣了。”

據多家媒體報道,24日深夜至25日淩晨,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均發生了群眾反戰遊行。現場視訊顯示,莫斯科深夜的街道上擠滿了人,都在高喊着“不要戰争”。

西班牙國家通訊社駐基輔記者奧爾嘉·托卡琉克在她的推特記錄下了一個故事:基輔朋友家的孩子因爆炸聲驚醒,他問母親,“媽媽,這就是戰争嗎?俄羅斯人來殺我們了嗎,我們永遠無法原諒他們,永遠無法和他們做朋友了嗎?”

圖檔來源:人民視覺、中國新聞圖檔網

圖檔編輯:張旭

值班編輯:萬小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