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戰事背後的能源角力,誰是輸家?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陳沁涵

2月24日,俄羅斯開展“特别軍事行動”,烏克蘭硝煙驟起。俄烏沖突不僅觸發地緣政治動蕩,也掀起了全球能源市場的巨浪。

據路透社24日報道,俄羅斯軍隊進入烏克蘭後,英國和荷蘭的天然氣以及石油價格、歐洲電力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飙升。國際市場布倫特原油價格24日觸及每桶100美元,創2014年以來新高。與此同時,烏克蘭已經切斷了與俄羅斯及白俄羅斯的能源系統連接配接,開啟獨立運作模式。

而在俄羅斯發起軍事行動之前,西方的制裁已經傷及能源。美國總統拜登2月23日宣布,将對負責建設“北溪-2号”的Nord Stream 2 AG公司實施制裁,其母公司正是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巨頭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此前一天,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暫停“北溪-2号”天然氣管道的準許程式。

美國政府正在與其他天然氣生産國進行溝通,以保障能源供應,這被視為針對俄羅斯新經濟戰的前兆。俄總統普京22日承諾,将繼續向全球市場供應天然氣。

自冷戰結束以來,俄羅斯以能源為基礎的經濟早已與歐洲經濟緊密交織。若西方制裁導緻俄羅斯針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中斷,俄方經濟損失不可避免,而歐洲天然氣缺口也難以及時得到填補。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東的動蕩使能源價格飙升,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眼下,俄烏沖突背後的能源角力又将帶來什麼後果?

俄羅斯的時機選擇

普京為何選在此時“動手”?這是各方專家都在猜的問題,盡管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可以給出很多答案,但也有人另辟蹊徑,試圖在能源市場中的财富流向尋找動因。

2月23日,曾任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演講稿撰寫人的大衛·弗魯姆在《大西洋》雜志撰文表示,對于普京時機選擇的真正解釋是,2010年代末世界能源市場的疲軟和2020年代的新緊縮。當世界經濟開始從疫情中複蘇,俄羅斯天然氣價格開始穩步回升,使該國持有大量美元、歐元和黃金。“這些資産現在超過6300億美元,對于一個GDP隻有1.5萬億美元的國家來說,是一筆可觀的财富。”

回顧新冠疫情暴發之前的3年,俄羅斯對其西歐天然氣客戶的主導地位有所減弱,其金融資源也有所減少。而從去年冬天開始,歐洲天然氣價格飙升,俄羅斯對其天然氣客戶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拜登的全球能源顧問阿莫斯·霍克斯坦去年年底曾警告,俄羅斯可能将天然氣作為一種政治工具,普京反駁了莫斯科出于政治動機擠壓供應的說法。

天然氣工業是俄羅斯的經濟支柱,還是該國總預算中外彙收入的主要來源,離開歐洲市場意味着巨大的損失。即使俄羅斯與西方的對立不斷激化,普京并沒有威脅中斷天然氣供應。

半島電視台援引經濟學家分析指出,理論上來說,如果俄羅斯切斷天然氣供應,最大損失是失去了能源這一武器,作為保護國家利益、抵抗歐盟國家不友好政策壓力的手段。而從消費量來說,亞洲仍然是俄羅斯最有前景的市場。

據《紐約時報》23日報道,近幾個月,地緣政治風險上升,俄羅斯流向歐洲的天然氣流量急劇下降,其中大部分缺口由美國和其他地方的液化天然氣運輸來彌補。俄羅斯對烏克蘭采取軍事行動可能會導緻天然氣和石油價格的持續飙升。

全世界每10桶石油中就有一桶來自俄羅斯。普京24日宣布在頓巴斯地區開展特别軍事行動後,國際油價7年多來首次升至每桶100 美元以上。能源專家羅伯特·麥克納利對美媒表示,如果俄軍試圖占領烏克蘭的大部分或全部地區,每桶油價可能還會上漲20美元,這将意味着,未來幾年的石油市場供應将放緩,價格也會上漲。

路透社24日報道稱,西方國家還在考慮的一些金融制裁,包括限制與俄羅斯主要銀行的交易,可能會影響西方對石油和天然氣的支付。

德國面對“勇敢新世界”

自20世紀60年代末,西德開始推行東方政策,押注能源互相依存将帶來和平,涉及天然氣管道網絡建設。然而這些管道并沒有安撫歐洲,若失去俄羅斯的能源,歐洲公民将難以過冬,普京早已了解這給了他多少籌碼。

烏克蘭危機突如其來,具有巨大經濟潛力的“北溪-2号”令德國倍感政治壓力。朔爾茨2月7日通路華盛頓時,拜登明确了美國在北溪2号問題上的立場:“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将關閉北溪-2号。” 朔爾茨當時表示支援美國,但在措辭上謹慎地留有退路,隻是說“可以相信我們不會采取不一緻的行動”。

歐洲統計局資料顯示,整個歐盟約50%的天然氣供應來自俄羅斯,德國一半的天然氣依靠俄羅斯進口,一旦“北溪-2号”天然氣管道開通,俄羅斯對德國的天然氣輸送量将增加一倍。

2020年朔爾茨還在擔任财政部長時曾對德媒說,美國制裁“北溪-2号”是對德國和歐洲内部事務的幹涉。而此時烏克蘭局勢驟緊,德國暫停了“北溪-2号”的準許程式。

德國的這一決定不會立即影響歐洲的能源供應,因為該管道尚未運作。不過,德國政府數十年來将本國能源市場與俄羅斯供應捆綁在一起,現在如果緊急轉向,将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23日在接受德媒采訪時硬氣發話,就算沒有俄羅斯天然氣,德國也可以獲得足夠的能源。但他也承認,如果切斷俄羅斯供應,初期的天然氣短缺絕對會推高能源價格。

“歐洲人很快就要為每千立方米天然氣付2000歐元,歡迎來到勇敢新世界!” 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22日警告歐洲天然氣價格将翻倍。

當然,歐洲也有其他選項,隻是作為能源轉型先鋒,歐洲難以“開倒車”重拾煤炭。另一種選擇則是液化天然氣,德國三個沿海城市曾計劃建造專門的液化天然氣海運碼頭,以處理傳遞,但都沒有實作。

歐盟能源專員卡德裡·西姆森23日表示,歐盟官員一直試圖與美國、卡達、阿塞拜疆等各地天然氣生産商達成協定,以緩解天然氣供應上的限制,但這需要時間,而且價格也不便宜。

所幸,歐洲的冬季即将結束,對取暖用氣的需求将下降。但天然氣在工業、農業和發電中的用途不會随天氣變暖而減少。

美國攪動能源格局

“普京總統通過他的行動,為世界提供了壓倒性的動力,讓世界遠離俄羅斯的天然氣和其他形式的能源。”拜登在23日的聲明中說道。美國早已表态,為歐洲尋找俄羅斯天然氣的替代來源,但價格問題不得不由歐洲人自己面對。

美國石油曆史學家丹尼爾·耶金24日對彭博社說,俄羅斯是一個能源超級大國,但液化天然氣市場,尤其是美國液化天然氣市場的發展,削弱了俄羅斯的“地位”。

然而,對于歐洲來說,不論購買哪一個國家的液化天然氣,前期成本可能會非常高,因為需要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西班牙有很多接收液化天然氣所需的碼頭接收站,但連接配接歐洲其他國家的管道很少。

卡達政府22日表示,任何國家都“幾乎不可能”完全替代俄羅斯向歐洲供應能源,大部分液化天然氣已經限定在現有合同中。

1948年,美國的物資供應打破了俄羅斯對柏林的控制。而今天,有美國人認為,他們的能源可以幫助德國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

《華爾街日報》23日的評論文章稱,美國最好推動歐洲與其簽訂天然氣長期合約,“有環保意識的歐洲人應該注意到,購買美國天然氣對環境更有利,因為在甲烷捕獲和環境優先事項方面具備更嚴格的監管,俄羅斯能源行業很少關注這些。”

在能源及其供應線路相關的問題上,美俄不止一次争奪“霸權”。俄羅斯專家對半島電視台表示,在未能終止俄羅斯與歐洲國家長期天然氣合同的情況下,美國選擇對烏克蘭危機火上澆油,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破壞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地位。

能源危機牽一發而動全身,美國也無法做到置身事外。美媒稱,歐盟和美國如果實施進一步制裁,可能會促使俄羅斯減少對西方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迫使價格持續上漲。拜登已承諾采取措施遏制油價攀升,潛在的選項之一是再次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但此舉效果有限。

不過,最痛苦的并不會是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能源安全與氣候倡議主任薩曼莎·格羅斯對《外交政策》雜志說:“無論是西方對俄羅斯能源領域的制裁,還是俄羅斯對制裁的報複,最後歐洲人都比我們損失更多。”

責任編輯:李怡清 圖檔編輯:蔣立冬

校對:劉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