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市前沒融過一分錢,楊國福這鍋“雞湯”麻辣燙是怎樣熬成的?

上市前沒融過一分錢,楊國福這鍋“雞湯”麻辣燙是怎樣熬成的?

| 單靠麻辣燙成不了海底撈。

連鎖餐飲企業紮堆上市的2022年年初,即将迎來麻辣燙第一股。

港交所2月22日晚間披露,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楊國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

這家自稱為中國快餐市場排名第一的餐飲品牌,旗下共計擁有5783家餐廳,但其僅在上海總部擁有3家自營餐廳,其餘均為加盟餐廳。

靠着向加盟商收取的加盟費、食材及原料銷售,近6000家加盟餐廳撐起了楊國福平均每年約11億元的收入以及近2億元的淨利潤。

上市前沒融過一分錢,楊國福這鍋“雞湯”麻辣燙是怎樣熬成的?

這樣的輕資産營運模式讓楊國福的财務資料十分亮眼。在其毛利率30%的水準下,其淨利潤率達到17%,遠超海底撈、九毛九等一衆明星餐飲品牌——他們的淨利潤率最高不過10%。

國中辍學、現年51歲的哈爾濱人楊國福是這家麻辣燙品牌的創始人,同時牢牢把控着這家他創立的同名企業。這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楊國福和他的妻子朱永波、兒子楊興宇合計持有公司96.97%的股份,三人為一緻行動人。剩下約3%的股份在上市前分給部分合作夥伴及核心員工。

楊國福最大的競争對手是他的遠方親戚、同在哈爾濱起家的張亮,後者擁有約5200家餐廳。

IPO之前,楊國福從未進行過任何融資。他一直對資本持謹慎态度,2019年他在接受《财經》采訪時說,“如果引入資本,他們要求的是短平快,要求每年達到什麼樣的業績;我們現階段還需要紮根。我不是種韭菜,是種一棵樹,是要它成材的。”

但在去年,楊的态度發生大轉變,公開對外表示可以接受外界投資。但即便引入資金,也要“看資金背後的力量,希望能為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思路。”

2021年底,成立近20年之久的楊國福麻辣燙完成股份制改革,僅1個月後就向證監會遞交了境外上市申請。

現在,楊國福終于站在上市的當口。他直接繞過融資階段跳到IPO,或許是太想快速成為麻辣燙的海底撈,亦或想拉開與競争對手張亮麻辣燙的差距。隻是,楊國福IPO後資本市場是否認可,張亮是否會跟進上市,一切都還是未知。

上市前沒融過一分錢,楊國福這鍋“雞湯”麻辣燙是怎樣熬成的?

楊國福是那種典型的底層打拼出來的創業者。

在他2003年開出第一家挂着“楊記麻辣燙”招牌的餐館時,已經34歲了。即便從20年後的今天來看,這家麻辣燙除了生意火爆之外,也實在看不出來有任何成為上市公司的潛力。

在那之前,楊國福已經在哈爾濱的街頭摸爬滾打了十來年。他出身在哈爾濱賓縣的一個農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衆多,入不敷出。他15歲辍學,在家鄉遊蕩了幾年,之後奔赴哈爾濱謀生。

從多數媒體的報道來看,楊國福早年在哈爾濱的生活極其艱苦。他幹的最多的就是擺攤,常年遊走在哈爾濱的大街小巷。他後來回憶說,“哈爾濱的冬天很冷,小生意又不怎麼賺錢,除了房租和開銷,有時連買煤的錢也沒有。”

選擇麻辣燙也完全是個偶然。那是2000年,他還在哈爾濱的一間半地下室裡和妻子做燒烤,烤腸烤鱿魚之類的。發源于四川樂山的麻辣燙剛剛傳到東北,這種食材簡單、同時兼具火鍋特色的小吃在寒冷的哈爾濱頗受普通群眾的歡迎,一些小店常常爆滿。

上市前沒融過一分錢,楊國福這鍋“雞湯”麻辣燙是怎樣熬成的?

楊國福也嘗試着吃過幾次,但完全不适應那時仍重麻重辣的四川口味。他說,“我不能吃辣,一吃辣都會拉幾天肚子”。

有過幾年餐飲經驗的楊意識到,這正是川味麻辣燙在東北的弊端。他認準麻辣燙要比燒烤更有潛力,但需要把它改造成更适合北方人的口味。

為此,他開始琢磨研發新式底料。對于僅有國小文化水準的楊國福來說,這條路走得艱辛。底料燒焦,或者調制失敗都是家常便飯,但他從沒想過放棄。他說,“我沒有很高的學曆,也沒有很好的家庭條件,這是唯一的出路。”

後來,他終于琢磨出用骨頭熬制的高湯作為底料,喊出“可以喝湯的麻辣燙”的口号。他還改良了麻辣燙的選購方式,當時的麻辣燙大多還是以成品的方式銷售,菜品固定。楊國福首創了“自選稱斤”,消費者可以自己選擇菜品,還能避免浪費問題,這一模式後來被同行廣泛效仿。

2003年,楊國福在哈爾濱永和街開出了自己的第一家麻辣燙門店,生意火爆,據說開業半天即售罄。

東北是一個極具人情的社會,老家的鄉親看到楊國福的麻辣燙搞得有聲有色,紛紛前來投奔,也想開店。

底層出身的楊國福有着東北人的豪爽性格,多家媒體報道中稱,楊在創業初期對加盟商們極為寬容,他不僅提供炒料配方,甚至初期連加盟費也不收。《财經》在報道中引述他的說法,“先送人一個牌子,反正都是親戚朋友,都一起幹吧,大家都是苦過來的。”

他的家鄉賓縣,可能是中國麻辣燙濃度最高的城市。有媒體在報道中稱,賓縣平均11平方公裡就有一家麻辣燙。

中國大半的麻辣燙品牌都是從這裡走出,不少都和楊國福沾親帶故,如汆悅麻辣燙創始人楊國庫是楊國福的親哥哥,張亮麻辣燙創始張亮是楊的遠親。亦有消息稱張亮曾在楊國福餐廳打工,這一說法遭到張亮的否認。

但無論如何,楊國福都堪稱是中國麻辣燙界的“教父”。

上市前沒融過一分錢,楊國福這鍋“雞湯”麻辣燙是怎樣熬成的?

楊國福的第一桶金來自于鄉親加盟生意。随着前來加盟的人越來越多,楊國福麻辣燙開始正式對外加盟,僅2年時間就開出了70多家門店,占據了哈爾濱的大街小巷。

到2008年,楊國福麻辣燙的門店已經遍布黑龍江全境,加盟店超過300家。早期,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費在1000元至3000元左右。僅靠收取加盟商的加盟費,據稱楊國福一年就能賺上兩三百萬。

但加盟門店猛增之後,楊國福也曾一度走入困境。加盟商素質參差不齊、店内環境髒亂差,帶來的是消費者越來越多的投訴,讓本就不穩固的品牌根基越發脆弱。

2010年,楊國福着手整治加盟業務。但他從無管理經驗,于是決定委聘第三方管理團隊對加盟門店進行管理。迄今為止,楊國福麻辣燙總部直接管轄的餐廳也僅局限在上海、四川、海南、西藏及新疆等少數幾個省份,絕大部分餐廳仍由第三方管理。

上市前沒融過一分錢,楊國福這鍋“雞湯”麻辣燙是怎樣熬成的?

招股書中同樣解釋,總部直接管理的餐廳一部分是楊國福總部及工廠所在地,如上海及四川,另一部分則是餐廳數量有限,直接管理更加經濟。

也是在這次整頓期間,楊國福才确立了連鎖品牌的一系列标準化流程,如統一門店風格及辨別、餐飲制作流程标準化等。

媒體報道中也多次引用楊國福的說法,稱他挑選加盟商時還必須稽核加盟商的品德,他認為品德是判斷一個加盟商靠不靠譜的重要标志。據稱早期加盟商加盟時楊國福都要親自與對方談話,以此判斷對方是否符合他的價值觀。

和多數餐飲龍頭類似,楊國福在開始進軍全國市場後,也着手建立起自己的供應鍊體系。雖然他發迹于東北,但在建立工廠時,還是選擇了麻辣燙的起源地四川。他在成都建立的工廠年産值約2億元,可滿足1.2萬家加盟店的調味料需求。

這可能是他與競争對手張亮最大的差別。張亮麻辣燙至今仍采用外采方式,營收主要來自加盟費。作為對比,楊國福的加盟費僅占其營收的約3%,超過一半的營收來自于向加盟商出售的食材、調味料等産品。

2015年,楊國福将公司總部從哈爾濱搬至上海,其全國加盟店數量突破3500家。至2017年,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海外擴張,同樣走的加盟路子。不過,5年時間過去,楊國福海外門店仍隻有 21 家。

上市前沒融過一分錢,楊國福這鍋“雞湯”麻辣燙是怎樣熬成的?

楊國福志向宏大,雖然做的是麻辣燙,但他一直以海底撈為對标。他曾多次向媒體提及自己建立食品餐飲帝國的構想,希望讓“楊國福”成為與海底撈、星巴克及麥當勞等巨頭齊名的品牌。

他在2019年的一次采訪中說,“未來我們對标的就是海底撈。我們雖說沒有它股票市值這麼大,但體量也不小。”

但和已經問鼎過新加坡首富的張勇對比,楊國福麻辣燙仍面臨不小的差距。佐證之一是麻辣燙行業風行的加盟政策,幾乎所有的麻辣燙品牌都以加盟為主要擴張方式,更遑論楊國福的大部分餐廳都是依靠第三方進行管理。

和海底撈對比,張勇已經依靠他的管理政策締造出一個獨屬于海底撈的企業文化,甚至讓海底撈成為了餐飲服務的代名詞——但楊國福至今仍未有清晰的品牌形象。

去年7月,有部落客在暗訪楊國福麻辣燙門店時發現其存在大量食品安全問題,如食材被老鼠咬破後熟視無睹繼續使用、廚房抹布洗菜同時還洗鞋、煮肺未經清洗直接煮等。楊國福當時對外緻歉,稱涉事門店已停業整頓,公司亦成立項目組進行調查。

上市前沒融過一分錢,楊國福這鍋“雞湯”麻辣燙是怎樣熬成的?

但相關食品安全問題仍多次發生。去年北京市場監管局的食品安全檢查中,楊國福有14家門店出現問題,僅次于負面纏身的華萊士。

在楊國福的構想中,他試圖将麻辣燙品類高端化,表現之一是其逐年上漲的售價。社交媒體上,亦能找到大量消費者關于楊國福麻辣燙漲價的吐槽。

一些餐飲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了對麻辣燙品類高端化的隐憂,行業天花闆同樣有限。

“我們對标星巴克……更希望消費者吃到麻辣燙也能有榮耀的感覺”,楊國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唯一的問題是,消費者真的喜歡吃“有榮耀感覺”的麻辣燙嗎?

參考資料:

《楊國福将上市:一碗四川人發明的麻辣燙,是如何被一個東北人推向全國的?| 騰訊新聞财看見》,财看見-騰訊新聞;

《楊國福麻辣燙争奪“麻辣燙第一股”,親戚張亮放得過嗎?》奇偶派;

《他,麻辣燙之王!》華商韬略;

《楊國福的“麻辣”傳奇》,紅餐網;

《賓縣雙雄記:楊國福和張亮的麻辣江湖》,财經十一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