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産新能源計劃再次曝光,和其他車企相比,有何不同?

随着e-power車型的慢慢引入,日産汽車似乎正在逐漸實施他們于去年釋出的“2030願景”計劃,盡管從進度來看,他們的電動化速度不及大衆及兩田,但總體來講,還算是有了一些進步。

日産新能源計劃再次曝光,和其他車企相比,有何不同?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日産汽車于今年2月,開始了一系列“工廠改造計劃”。

據悉,位于美國密西西比州的日産坎墩工廠,已經啟動了正式的改造,預計在2025年左右重建完成,而改造之後,該工廠将會生産英菲尼迪及日産旗下的兩款全新電動車。

事實上,這家工廠已經為日産汽車服務了整整19年,從2003年投産以來累計下線的新車多達500萬輛左右,其中包括日産在海外的多款主力車型,例如:Altima(海外版天籁)Frontier等。除了正常的乘用車生産線,該工廠也擁有其他車型的生産能力,包括輕型卡車等。

日産新能源計劃再次曝光,和其他車企相比,有何不同?

綜合來看,這是一個非常全能的工廠,它對于日産而言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這一次,之是以日産不惜以影響産能為代價,而對其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造,也是為了響應他們之前所提出的轉型新能源的計劃,以最終實作2030年的産能目标。

據日産首席營運官「阿什瓦尼·古普塔」所述,這一次針對密西西比工廠的改造投資,隻是今後幾年,他們衆多計劃裡的一項,未來他們還将對全球範圍内的多個工廠進行改造,使其能夠同時生産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型同時,還能兼顧一些動力電池及其他經營項目的生産。

日産新能源計劃再次曝光,和其他車企相比,有何不同?

從這位日産高管的口中,我們不難看出,與大多數傳統車企的轉型思路不同,日産顯然更希望在現有生産資源的基礎上進行轉變,盡可能延長燃油車型在市場上的銷售時間,壓榨這些車型的剩餘價值,而不是一次性投入大手筆,盲目進入全新賽道。

這樣的做法當然有利有弊,從短期來看可以改善日産在新能源賽道上落後的狀況,并且節約成本,做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但長期來看,這種稍顯保守的轉型方式,會對他們統籌管理協調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如何在不大規模建設新産品線的基礎上,利用原來車型打造出,具有競争力的純電新車,也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大難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日産現在所面臨的轉型壓力确實不小。類似「聆風Leaf」這樣曾經熱銷的純電車型,也進入了産品壽命周期的末段,與其他新能源車型相比,競争力已明顯不足。

日産新能源計劃再次曝光,和其他車企相比,有何不同?

而已經亮相的SUV車型Ariya,最快量産也要等到明年左右。就算是,前不久曝光的基于CMF B-EV平台打造的兩廂純電小車,也不過是基于瑪馳Micra改造而來的替代車型,且大機率不會引進中國,在市場上掀不起太大波瀾。

日産新能源計劃再次曝光,和其他車企相比,有何不同?

是以,目前的日産确實沒有一款可以拿得出手的新能源産品。對此,他們目前的思路是,先利用e-power增程式混動系統,來實作旗下經典車型向新能源的過渡,再通過“舊廠改造”、“資源重複利用”等手段,逐漸打開電動産品的生産線,完成品牌電動化轉型。

雖然,這樣的政策看上去有些保守,有些被動,但也總比“無動于衷”要好,至少在這種肉眼可見的“改變”中,他們可以不斷試錯和改進,最終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至于,他們最終能不能實作,想要在2030年前“推出23款電驅車型,旗下新能源車型占比50%以上”的遠大目标,還需時間的進一步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