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Java 服務端亂象大盤點

查爾斯·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道:“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出現了許多新機遇,很多創業者伺機而動;随着行業競争加劇,網際網路紅利逐漸消失,很多創業公司九死一生。筆者在初創公司摸爬滾打數年,接觸了各式各樣的 Java 微服務架構,從中獲得了一些優秀的理念,但也發現了一些不合理的現象。現在,筆者總結了一些創業公司存在的 Java 服務端亂象,并嘗試性地給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議。

使用Controller基類和Service基類

1、現象描述

  • Controller 基類

常見的 Controller 基類如下:

/ ** 基礎控制器類 */

public class BaseController {

    / ** 注入服務相關 */

    / ** 使用者服務 */

    @Autowired

    protected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 ** 靜态常量相關 */

    / ** 手機号模式 */

    protected static final String PHONE_PATTERN = "/^[ 1]( [3-9])[ 0-9]{9}$/";

    / ** 靜态函數相關 */

    / ** 驗證電話 */

    protected static vaildPhone(String phone) {...}

}

常見的 Controller 基類主要包含注入服務、靜态常量和靜态函數等,便于所有的Controller 繼承它,并在函數中可以直接使用這些資源。

  • Service 基類

常見的 Service 基類如下:

/** 基礎服務類 */

public  class BaseService {

     /** 注入DAO相關 */

     /** 使用者DAO */

     protected UserDAO userDAO;

     /** 注入服務相關 */

     /** 短信服務 */

     protected SmsService smsService;

     /** 注入參數相關 */

     /** 系統名稱 */

    @Value( "${example.systemName}")

     protected String systemName;

     /** 靜态常量相關 */

     /** 超級使用者辨別 */

     protected  static final  long SUPPER_USER_ID =  0L;

     /** 服務函數相關 */

     /** 擷取使用者函數 */

     protected UserDO getUser(Long userId) {...}

     /** 靜态函數相關 */

     /** 擷取使用者名稱 */

     protected static String getUserName(UserDO user) {...}

常見的 Service 基類主要包括注入 DAO、注入服務、注入參數、靜态常量、服務函數、靜态函數等,便于所有的 Service 繼承它,并在函數中可以直接使用這些資源。

2、論證基類必要性

首先,了解一下裡氏替換原則:

裡氏代換原則(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簡稱LSP):所有引用基類(父類)的地方必須能透明地使用其子類的對象。

其次,了解一下基類的優點:

  • 子類擁有父類的所有方法和屬性,進而減少了建立子類的工作量;
  • 提高了代碼的重用性,子類擁有父類的所有功能;
  • 提高了代碼的擴充性,子類可以添加自己的功能。

是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 Controller 基類和 Service 基類在整個項目中并沒有直接被使用,也就沒有可使用其子類替換基類的場景,是以不滿足裡氏替換原則;
  • Controller 基類和 Service 基類并沒有抽象接口函數或虛函數,即所有繼承基類的子類間沒有相關共性,直接導緻在項目中仍然使用的是子類;
  • Controller 基類和 Service 基類隻關注了重用性,即子類能夠輕松使用基類的注入DAO、注入服務、注入參數、靜态常量、服務函數、靜态函數等資源。但是,忽略了這些資源的必要性,即這些資源并不是子類所必須的,反而給子類帶來了加載時的性能損耗。

綜上所述,Controller 基類和 Service 基類隻是一個雜湊類,并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基類,需要進行拆分。

3、拆分基類的方法

由于 Service 基類比 Controller 基類更典型,本文以 Service 基類舉例說明如何來拆分“基類”。

  • 把注入執行個體放入實作類

根據“使用即引入、無用則删除”原則,在需要使用的實作類中注入需要使用的DAO、服務和參數。

/** 使用者服務類 */

@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 Autowired

    private UserDAO userDAO;

    private SmsService smsService;

    @ Value("${ example .systemName}")

     private  String  systemName;

  • 把靜态常量放入常量類

對于靜态常量,可以把它們封裝到對應的常量類中,在需要時直接使用即可。

/** 例子常量類 */

public  class ExampleConstants {

     public  static final  long SUPPER_USER_ID =  0L;

  • 把服務函數放入服務類

對于服務函數,可以把它們封裝到對應的服務類中。在别的服務類使用時,可以注入該服務類執行個體,然後通過執行個體調用服務函數。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public UserDO getUser(Long userId) {...}

}

/** 公司服務類 */

public  class CompanyService {

     /** 使用者服務 */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擷取管理者 */

     public UserDO getManager(Long companyId) {

        CompanyDO company = ...;

         return userService.getUser(company.getManagerId());

    }

  • 把靜态函數放入工具類

對于靜态函數,可以把它們封裝到對應的工具類中,在需要時直接使用即可。

/** 使用者輔助類 */

public  class UserHelper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UserName(UserDO user) {...}

把業務代碼寫在 Controller 中

我們會經常會在 Controller 類中看到這樣的代碼:

/** 使用者控制器類 */

@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user")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UserDAO userDAO;

     @ResponseBody

     @RequestMapping(path = "/getUser",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public Result<UserVO> getUser( @RequestParam(name = "userId", required = true)  Long userId) {

         // 擷取使用者資訊

        UserDO userDO = userDAO.getUser(userId);

         if (Objects.isNull(userDO)) {

             return  null;

        }

         // 拷貝并傳回使用者

        UserVO userVO = new UserVO();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DO, userVO);

         return Result.success(userVO);

編寫人員給出的理由是:一個簡單的接口函數,這麼寫也能滿足需求,沒有必要去封裝成一個服務函數。

2、一個特殊的案例

案例代碼如下:

/** 測試控制器類 */

@RequestMapping("/test")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

     @Value("${example.systemName}")

     private String systemName;

     /** 通路函數 */

     @RequestMapping(path = "/access",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public String access() {

         return String.format( "系統(%s)歡迎您通路!", systemName);

通路結果如下:

curl http: //localhost:8080/test/access

系統( null)歡迎您通路!

為什麼參數systemName(系統名稱)沒有被注入值?《Spring Documentation》給出的解釋是:

Note that actual processing of the @Value annotation is performed by a BeanPostProcessor.

BeanPostProcessor interfaces are scoped per-container. This is only relevant if you are using container hierarchies. If you define a BeanPostProcessor in one container, it will only do its work on the beans in that container. Beans that are defined in one container are not post-processed by a BeanPostProcessor in another container, even if both containers are part of the same hierarchy.

意思是說:@Value是通過BeanPostProcessor來處理的,而WebApplicationContex和ApplicationContext是單獨處理的,是以WebApplicationContex 不能使用父容器的屬性值。

是以,Controller 不滿足 Service 的需求,不要把業務代碼寫在 Controller 類中。

3、服務端三層架構

SpringMVC 服務端采用經典的三層架構,即表現層、業務層、持久層,分别采用@Controller、@Service、@Repository進行類注解。

Java 服務端亂象大盤點

表現層(Presentation):又稱控制層(Controller),負責接收用戶端請求,并向用戶端響應結果,通常采用HTTP協定。

業務層(Business):又稱服務層(Service),負責業務相關邏輯處理,按照功能分為服務、作業等。

持久層(Persistence):又稱倉庫層(Repository),負責資料的持久化,用于業務層通路緩存和資料庫。

是以,把業務代碼寫入到Controller類中,是不符合SpringMVC服務端三層架構規範的。

把持久層代碼寫在 Service 中

把持久層代碼寫在 Service 中,從功能上來看并沒有什麼問題,這也是很多人欣然接受的原因。

1、引起以下主要問題

  • 業務層和持久層混雜在一起,不符合SpringMVC服務端三層架構規範;
  • 在業務邏輯中組裝語句、主鍵等,增加了業務邏輯的複雜度;
  • 在業務邏輯中直接使用第三方中間件,不便于第三方持久化中間件的替換;
  • 同一對象的持久層代碼分散在各個業務邏輯中,背離了面對對象的程式設計思想;
  • 在寫單元測試用例時,無法對持久層接口函數直接測試。

2、把資料庫代碼寫在Service中

這裡以資料庫持久化中間件 Hibernate 的直接查詢為例。

現象描述:

     /** 會話工廠 */

    private SessionFactory sessionFactory;

     /** 根據工号擷取使用者函數 */

    public UserVO getUserByEmpId( String empId) {

         // 組裝HQL語句

         String hql =  "from t_user where emp_id = '" + empId +  "'";

         // 執行資料庫查詢

        Query query = sessionFactory.getCurrentSession().createQuery(hql);

         List<UserDO> userList = query.list();

         if (CollectionUtils.isEmpty(userList)) {

         // 轉化并傳回使用者

        UserVO userVO =  new UserVO();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List. get( 0), userVO);

         return userVO;

建議方案:

/** 使用者DAO類 */

@Repository

public  class  UserDAO {

      /** 會話工廠 */

     private SessionFactory sessionFactory;

     public UserDO getUserByEmpId(String empId) {

        String hql =  "from t_user where emp_id = '" + empId +  "'";

        List<UserDO> userList = query.list();

         // 傳回使用者資訊

         return userList. get( 0);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public UserVO getUserByEmpId(String empId) {

         // 根據工号查詢使用者

        UserDO userDO = userDAO.getUserByEmpId(empId);

關于插件:

阿裡的 AliGenerator 是一款基于 MyBatis Generator 改造的 DAO 層代碼自動生成工具。利用 AliGenerator 生成的代碼,在執行複雜查詢的時候,需要在業務代碼中組裝查詢條件,使業務代碼顯得特别臃腫。

    public UserVO getUser( String companyId,  String empId) {

         // 查詢資料庫

        UserParam userParam =  new UserParam();

        userParam.createCriteria().andCompanyIdEqualTo(companyId)

            .andEmpIdEqualTo(empId)

            .andStatusEqualTo(UserStatus.ENABLE.getValue());

         List<UserDO> userList = userDAO.selectByParam(userParam);

個人不喜歡用 DAO 層代碼生成插件,更喜歡用原汁原味的 MyBatis XML 映射,主要原因如下:

  • 會在項目中導入一些不符合規範的代碼;
  • 隻需要進行一個簡單查詢,也需要導入一整套複雜代碼;
  • 進行複雜查詢時,拼裝條件的代碼複雜且不直覺,不如在XML中直接編寫SQL語句;
  • 變更表格後需要重新生成代碼并進行覆寫,可能會不小心删除自定義函數。

當然,既然選擇了使用 DAO 層代碼生成插件,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應該接受插件的缺點。

3、把 Redis 代碼寫在 Service 中

     /** Redis模闆 */

    private RedisTemplate< String,  String> redisTemplate;

     /** 使用者主鍵模式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USER_KEY_PATTERN =  "hash::user::%s";

     /** 儲存使用者函數 */

    public  void saveUser(UserVO user) {

         // 轉化使用者資訊

        UserDO userDO = transUser(user);

         // 儲存Redis使用者

         String userKey = MessageFormat.format(USER_KEY_PATTERN, userDO.getId());

         Map< String,  String> fieldMap =  new HashMap<>( 8);

        fieldMap.put(UserDO.CONST_NAME, user.getName());

        fieldMap.put(UserDO.CONST_SEX,  String.valueOf(user.getSex()));

        fieldMap.put(UserDO.CONST_AGE,  String.valueOf(user.getAge()));

        redisTemplate.opsForHash().putAll(userKey, fieldMap);

         // 儲存資料庫使用者

        userDAO.save(userDO);

/** 使用者Redis類 */

public  class UserRedis {

     /** 主鍵模式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KEY_PATTERN =  "hash::user::%s";

    public UserDO save(UserDO user) {

         String key = MessageFormat.format(KEY_PATTERN, userDO.getId());

        redisTemplate.opsForHash().putAll(key, fieldMap);

     /** 使用者Redis */

    private UserRedis userRedis;

        userRedis.save(userDO);

把一個 Redis 對象相關操作接口封裝為一個 DAO 類,符合面對對象的程式設計思想,也符合 SpringMVC 服務端三層架構規範,更便于代碼的管理和維護。

把資料庫模型類暴露給接口

public  class UserDAO {

     public UserDO getUser( Long userId) {...}

     public UserDO getUser( Long userId) {

         return userDAO.getUser(userId);

     public Result<UserDO> getUser( @RequestParam(name = "userId", required = true)  Long userId) {

        UserDO user = userService.getUser(userId);

         return Result.success(user);

上面的代碼,看上去是滿足 SpringMVC 服務端三層架構的,唯一的問題就是把資料庫模型類 UserDO 直接暴露給了外部接口。

2、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

存在問題:

  • 間接暴露資料庫表格設計,給競争對手競品分析帶來友善;
  • 如果資料庫查詢不做字段限制,會導緻接口資料龐大,浪費使用者的寶貴流量;
  • 如果資料庫查詢不做字段限制,容易把敏感字段暴露給接口,導緻出現資料的安全問題;
  • 如果資料庫模型類不能滿足接口需求,需要在資料庫模型類中添加别的字段,導緻資料庫模型類跟資料庫字段不比對問題;
  • 如果沒有維護好接口文檔,通過閱讀代碼是無法分辨出資料庫模型類中哪些字段是接口使用的,導緻代碼的可維護性變差。

解決方案:

  • 從管理制度上要求資料庫和接口的模型類完全獨立;
  • 從項目結構上限制開發人員把資料庫模型類暴露給接口。

3、項目搭建的三種方式

下面,将介紹如何更科學地搭建 Java 項目,有效地限制開發人員把資料庫模型類暴露給接口。

第1種:共用模型的項目搭建

共用模型的項目搭建,把所有模型類放在一個模型項目(example-model)中,其它項目(example-repository、example-service、example-website)都依賴該模型項目,關系圖如下:

Java 服務端亂象大盤點
Java 服務端亂象大盤點

風險:表現層項目(example-webapp)可以調用業務層項目(example-service)中的任意服務函數,甚至于越過業務層直接調用持久層項目(example-repository)的DAO函數。

第2種:模型分離的項目搭建

模型分離的項目搭建,單獨搭建API項目(example-api),抽象出對外接口及其模型VO類。業務層項目(example-service)實作了這些接口,并向表現層項目(example-webapp)提供服務。表現層項目(example-webapp)隻調用API項目(example-api)定義的服務接口。

Java 服務端亂象大盤點
Java 服務端亂象大盤點

風險:表現層項目(example-webapp)仍然可以調用業務層項目(example-service)提供的内部服務函數和持久層項目(example-repository)的DAO函數。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隻好管理制度上要求表現層項目(example-webapp)隻能調用API項目(example-api)定義的服務接口函數。

第3種:服務化的項目搭建

服務化的項目搭,就是把業務層項目(example-service)和持久層項目(example-repository)通過 Dubbo 項目(example-dubbo)打包成一個服務,向業務層項目(example-webapp)或其它業務項目(other-service)提供API項目(example-api)中定義的接口函數。

Java 服務端亂象大盤點
Java 服務端亂象大盤點

說明:Dubbo 項目(example-dubbo)隻釋出 API 項目(example-api)中定義的服務接口,保證了資料庫模型無法暴露。業務層項目(example-webapp)或其它業務項目(other-service)隻依賴了 API 項目(example-api),隻能調用該項目中定義的服務接口。

4、一條不太建議的建議

有人會問:接口模型和持久層模型分離,接口定義了一個查詢資料模型VO類,持久層也需要定義一個查詢資料模型DO類;接口定義了一個傳回資料模型VO類,持久層也需要定義一個傳回資料模型DO類……這樣,對于項目早期快速疊代開發非常不利。能不能隻讓接口不暴露持久層資料模型,而能夠讓持久層使用接口的資料模型?

如果從SpringMVC服務端三層架構來說,這是不允許的,因為它會影響三層架構的獨立性。但是,如果從快速疊代開發來說,這是允許的,因為它并不會暴露資料庫模型類。是以,這是一條不太建議的建議。

     /** 統計使用者函數 */

     public  Long countByParameter(QueryUserParameterVO parameter) {...}

     /** 查詢使用者函數 */

     public List<UserVO> queryByParameter(QueryUserParameterVO parameter) {...}

     public PageData<UserVO> queryUser(QueryUserParameterVO parameter) {

         Long totalCount = userDAO.countByParameter(parameter);

        List<UserVO> userList =  null;

         if (Objects.nonNull(totalCount) && totalCount.compareTo( 0L) >  0) {

            userList = userDAO.queryByParameter(parameter);

         return new PageData<>(totalCount, userList);

     /** 查詢使用者函數(parameter中包括分頁參數startIndex和pageSize) */

     @RequestMapping(path = "/queryUser", method = RequestMethod.POST)

     public Result<PageData<UserVO>> queryUser( @Valid  @RequestBody QueryUserParameterVO parameter) {

        PageData<UserVO> pageData = userService.queryUser(parameter);

         return Result.success(pageData);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文章的内容也隻是我的一家之言。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我工作過的創業公司,是您們曾經放手讓我去整改亂象,讓我從中受益頗深并得以技術成長。

作者簡介:陳昌毅,花名常意,高德地圖技術專家,2018年加入阿裡巴巴,一直從事地圖資料采集的相關工作。

如果喜歡本篇文章,歡迎 轉發、點贊 。關注訂閱号「Web項目聚集地」,回複「全棧」即可擷取 2019 年最新 Java、Python、前端學習視訊資源。

Java 服務端亂象大盤點

喜歡文章,點個在看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