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作者|骐嘉媽媽
當大人們隻是平靜地告訴他們,這個字或詞不好,或者不理會不做任何反應,沒人強調,過段時間他們自己反而忘記了。
02
長期的說教會變成唠叨
03
如果自己做不到,
講道理會适得其反
想要孩子看書,自己先拿起書本。
再來看看山東“學霸村”的故事。
一個人口隻有1800多人的小村子先後走出16名博士,30多名碩士,100多個大學生。探究原因,與村子裡濃厚的學習競争氛圍是離不開的。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喋喋不休的說教永遠無法達到的。
星雲法師講:“我們在要求别人之前,先要求自己,如己不能,不可施于他人。是故吾人應‘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深以為然。
如果父母做不到,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做到呢?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先改變自己,努力向那個目标前進就好。
04
對待孩子,用愛帶領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療師”。
其實,孩子是來成就父母的,他們想要的,不過是父母全身心的愛與接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反而能夠不斷地自我成長。
當我們接納自己,以寬容自己的标準來包容孩子,孩子的潛力更容易激發出來。
當我們用無條件的愛、用包容的心對待孩子,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孩子們的未來基本不會太差。
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表揚、不吝贊美;孩子做錯了事情,指出來的同時,告訴他們正确的做法。
有人說: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獨一無二的種子,隻不過花期不同。隻要用心澆灌呵護,讓這顆種子沐浴雨露陽光,遵循種子自己的成長軌迹,慢慢地看着種子長大,這顆種子一定會開出最美的花!
家長們要做的是将“說教式”,變成愛的帶領,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
作者簡介:骐嘉媽媽,十年寶媽,在陪伴兒子成長的過程中明白,孩子是來成就自己的,生活中每一次的困難都是一次修行。
*本微信公衆号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内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釋出的文章、圖檔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檔如有作者來源标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