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緊張的烏克蘭局勢最近幾日突變。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承認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成立的兩個“共和國”後發起特别軍事行動,美歐很快出台新制裁措施,烏克蘭實施國家緊急狀态并宣布與俄斷交。這場危機的源頭在哪裡?在烏克蘭學者奧爾加·蘇哈列夫斯卡娅看來,始于2014年的所謂“歐洲廣場”(Euromaidan)革命,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
“一群好戰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和親西方政客想要改變他們的民選政府。八年過去了,結果看起來令人失望。”盡管沖突各方對烏克蘭人“為尊嚴而革命”的看法不同,但所有人都清楚,自那以後,有“歐洲糧倉”之稱的烏克蘭已經面目全非。

2014年烏克蘭基輔的獨立廣場抗議活動
人民的革命,還是西方策劃的政變?
烏克蘭出生的前外交官、法學家蘇哈列夫斯卡娅2月22日在“今日俄羅斯”網站撰文稱,2013年11月,時任烏克蘭總統維克托·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ich)突然決定暫停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是烏克蘭亂局的肇始。
根據時任烏克蘭總理尼古拉·阿紮羅夫(Nikolai Azarov)的說法,烏克蘭向歐洲工業标準過渡的成本驚人,已經花費了該國1500億至1600億歐元。而亞努科維奇這麼做是為了在政治上更加親近俄羅斯,并換取折扣力度接近45%的天然氣價格優惠。
時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
這一決定立即産生強烈反彈。2013年11月21日,烏克蘭部落格作者穆斯塔法·納耶姆(Mustafa Nayyem)在社交網絡上釋出呼籲:“我們将于22時30分在獨立紀念碑下會面,要穿得暖和,帶上雨傘、茶、咖啡,朋友也要帶上。“正是這一号召拉開了“歐洲廣場”革命的序幕。然而,正如随後發生的事件所證明的那樣,在基輔獨立廣場從抗議活動演變為騷亂并非區區一名反對派部落格作者和幾名學生的本意。抗議活動開始後不久,一些政界重量級人物介入其中。
在美國和歐盟成員國的積極支援下,發起群組織抗議活動以及部署媒體的準備工作早在亞努科維奇決定推遲與歐盟簽署協定之前就開始了。報道基輔廣場運動最引人注目的媒體是一個名為Hromadske.tv(公共電視)的網際網路頻道,該頻道于2013年9月收到美國駐烏大使館5萬美元贈款,荷蘭大使館又追加9.5萬美元。烏克蘭安全部門前負責人亞曆山大·亞基門科(Alexander Yakimenko)在後來的報告中披露,就在那時外交郵件的數量增加了,美元鈔票開始不間斷地資助廣場抗議活動。
基輔廣場抗議活動
西方毫不掩飾自己的興趣。西方政界人士公開發表講話支援,包括歐盟外交官。美國國務院時任官方代表維多利亞·紐蘭(Victoria Nuland)不僅現身獨立廣場,還讨論了烏克蘭未來統治者的任命問題。她後來承認,美國已向烏克蘭撥款50億美元,用于“促進民主”。
2014年2月20日,抗議活動進入關鍵階段。當日早上,獨立廣場出現槍聲引發騷亂,導緻示威者與安全部隊發生沖突,雙方均有傷亡。一些報道稱,來自格魯吉亞的狙擊手參與槍擊抗議者。格魯吉亞精銳部隊Avaza的前指揮官特裡斯坦·特西特拉什維利(Tristan Tsitelashvili)将軍後來表示,他的一名前下屬與另一人參加了這次行動。
抗議活動演變為騷亂
據格魯吉亞軍方消息人士透露,開槍指令由美國武裝部隊軍官布萊恩·克裡斯托弗·博揚格(Brian Christopher Boyenger)下達。一名據稱參與槍擊事件的狙擊手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講述了這一事件,但西方媒體幾乎都“忽略”了他們的證詞。
2014年2月22日,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罷免了亞努克維奇總統職務。随後,亞努科維奇逃亡俄羅斯。親西方政府在烏克蘭掌權。
到底誰發動了烏東戰争和鎮壓?
緊接着,克裡米亞地區經由公民投票,決定脫離烏克蘭、并入俄羅斯。普京接收了克裡米亞,引發西方一輪制裁。與此同時,烏克蘭與俄羅斯接壤的東部地區硝煙四起,這就是所謂的頓巴斯戰争(War in Donbas)。
頓巴斯戰争指的是2014年3月起在烏克蘭東部發生的沖突。在頓涅茨克州、盧甘斯克州所在的頓巴斯地區,親俄民間武裝與烏克蘭政府軍交戰,随後宣布成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親俄民間武裝已控制頓巴斯地區的頓涅茨克州、盧甘斯克州(紅色區域)
按照官方說法,頓巴斯戰争始于2014年4月13日,在“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當年4月7日宣布獨立之後,政府軍才發起“反恐行動”。“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于當年4月27日宣布獨立。事實上,烏克蘭政府軍在2014年3月就已部署到頓巴斯地區,早在這兩個州宣布獨立之前。
頓涅茨克州、盧甘斯克州等地親俄群眾占領了當地政府大樓并升起俄羅斯國旗,局勢持續動蕩。令人不安的是,極右翼的亞速營(Azov Battalion)作為一支準軍事力量加入到政府軍其中,造成大量講俄語的頓巴斯平民傷亡。
極右翼的亞速營在烏東地區參戰
烏克蘭當時剛上台的親西方政府為解決兵員問題,授權從平民中建立新的準軍事部隊,開始重用暴力傾向嚴重的新納粹主義團體,是以搞種族主義、屠殺平民的亞速營臭名昭著。盡管聯合國人權事務進階專員辦事處呼籲進行調查,但烏克蘭當局沒有做任何調查。
經過歐洲多國斡旋,烏克蘭東部沖突雙方分别于2014年9月和2015年2月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達成停火協定。大規模武裝沖突在此之後得到控制,但近年來經常發生小規模交火。
“烏克蘭化”與“去俄羅斯化”
在烏克蘭社交媒體上因對反歐洲的言論或點贊的人士被判入獄的情況司空見慣。最近的一個例子是著名記者米羅斯拉瓦·貝爾德尼克(Miroslva Berdnik)被警方指控“破壞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她是烏克蘭赫爾辛基集團聯合創始人奧爾斯·伯德尼克(Oles Berdnik)的女兒,是一名追随父親腳步的人權活動人士。貝爾德尼克曾在以色列議會發表講話,概述了烏克蘭的納粹主義和反猶太主義問題。
最近幾年來,“去俄羅斯化”在烏克蘭達到空前程度。哈列夫斯卡娅稱,烏克蘭政府無視國際組織的擔憂,阻止俄羅斯藝術家在烏克蘭演出,并禁止俄語書籍和俄語電視訊道的傳播,強行“烏克蘭化”仍在繼續。
聯合國駐烏克蘭人權監察團團長瑪蒂爾達·博格納(Matilda Bogner)指出,烏克蘭發生涉及網絡欺淩、威脅、恐吓和煽動暴力的事件,這些事件針對的是那些反對“烏克蘭化”或“對俄語表達積極看法或以其他方式表達被視為親俄觀點的人”。
烏克蘭民族主義黑客組織“和平衛士”(Myrotvorets)網站甚至收集了包括歐盟和美國公民在内的數千名所謂“親俄”的個人資料資料庫,目前仍在營運。個别被列入黑名單上的記者和政要最終被暗殺。
馬航MH17客機在烏克蘭沖突地區上空被飛彈擊落
國際調查小組專家拼接馬航MH17客機殘骸
值得注意的是,烏東沖突亦間接導緻馬來西亞航班被擊落的空難。2014年7月17日,從荷蘭阿姆斯特丹飛往吉隆坡的馬航MH17客機在烏克蘭靠近俄羅斯邊界被防空飛彈擊落,機上280名乘客和15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墜毀地點在烏克蘭頓涅茨克州。烏政府軍與民間武裝互相指責,均否認擊落了客機。
新納粹主義的“正當性”和傳播
蘇哈列夫斯卡娅認為,激進的極右翼極端民族主義者積極參與基輔獨立廣場的抗議活動。他們繼承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OUN)的意識形态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今天的烏克蘭寬恕了對納粹主義的支援。
伊琳娜·别列茲納亞法律政策和社會保護研究所所長埃琳娜·貝雷茲納亞(Elena Berezhnaya)在聯合國安理會發表講話時說,美化納粹在烏克蘭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做法,政府打着對年輕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幌子資助新納粹組織。
噴塗在烏克蘭建築物上的納粹符号
新納粹主義已經深入滲透到烏克蘭的政府和執法機構。喬治·華盛頓公共政策研究所釋出的一份報告稱,烏克蘭首屈一指的軍事教育訓練機構赫特曼·彼得羅·薩海達克尼國家陸軍學院一直是極右翼組織Centuria的所在地,該學院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支援。
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活動并不局限于烏克蘭領土,他們也在西方國家積極宣傳納粹思想。據美國媒體Politico報道,由烏克蘭議會前議員安德烈·比萊茨基(Andriy Biletsky)控制的亞速營已經與“北歐抵抗運動”建立了聯系。“北歐抵抗運動”是一個新納粹組織,在瑞典、芬蘭和挪威設有官方分支機構。而亞速營與“崛起運動”創始人之一、美國白人至上主義者羅伯特·倫多(Robert Rundo)之間存在聯系。曾因在2018年 槍殺佛羅裡達州一對夫婦而被通緝的美國陸軍老兵克雷格·朗一直活躍在烏東前線,與政府軍并肩作戰。
亞速營宣傳新納粹主義
總部位于美國的研究機構“蘇凡中心”(Soufan Center)釋出一份專注于全球安全挑戰和外交政策問題的新報告稱:“烏克蘭已經成為跨國白人至上極端主義更廣泛網絡的樞紐,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武裝分子。在聖戰分子前往叙利亞等地作戰的同時,白人至上主義者現在有了自己的戰場來學習戰鬥——烏克蘭。自2014年以來,親俄分裂分子和烏政府軍之間的沖突一直在烏克蘭肆虐,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戰鬥人員。最近的研究顯示,包括美國在内的50個國家約有1.7萬名外國人參加了這場沖突。“
美國國會曾提出将2014年11月并入烏克蘭國民警衛隊的亞速營正式列入美國“外國恐怖組織名單”,但沒有通過,進而禁止資助亞速營和其他烏克蘭新納粹民兵的禁令也沒有得到實施。
國家軍事化加強,經濟卻一敗塗地
烏克蘭現在的軍費開支是2013年的八倍多,國家軍事化持續加強,但經濟處于不斷加深的衰退之中。2021年,烏克蘭國内生産總值(GDP)達到創紀錄的1950億美元(2013年為1820億美元),但這一數字被通脹抵消了。
某些商品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達到11%,創下過去三年半以來的最高紀錄。凱斯烏克蘭智庫首席執行官德米特裡·博亞丘克(Dmitry Boyarchuk)指出:“在一些領域,這種增長隻是名義上的:我們出口的價格隻是高于進口的價格。但就數量而言,烏克蘭的出口一直在萎縮。産量與以前完全一樣。“
與此同時,債務一直在增長。2013年,烏克蘭的外債是279億美元,但到2021年底已經達到477億美元。
烏克蘭已經逐漸從一個較為發達的工農業國家轉變為一個原材料供應國。2013年,機械制造出口占18.9%(129億美元),而2017年降至9.9%(43億美元)。2021年的外貿結構印證了這一趨勢:烏克蘭出口最多的依次是黑色金屬(139.5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81.4%)、谷物(123.4億美元,增長31.2%)、動植物油(70.4億美元,增長22.5%)。進口方面,除了能源,烏克蘭還進口機器裝置(142億美元,增長22.9%)、化工和相關行業産品(97.4億美元,增長32.8%)。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2016年時任美國駐烏大使傑弗裡·皮亞特(Geoffrey Pyatt)表示:“烏克蘭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産品生産國之一,它應該成為一個農業超級大國。”世界上大約四分之一的黑土集中在烏克蘭,這個國家曾經被稱為“歐洲糧倉”,2015年農産品出口達145億美元,占全部出口的40%。而現在,它進口的糧食越來越多,2021年進口價值80億美元食品,比2020年增長19%。
與此同時,烏克蘭正在經曆去工業化。2014年,利沃夫客車廠關閉;2018年,紮波羅日斯基汽車制造廠啟動破産程式。2016年-2019年,烏克蘭飛機制造商安東諾夫沒有生産一架飛機。2021年7月,曾是蘇聯造船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正式關閉。國有航空航天制造商南方機械制造廠自2014年以來一直勉強維持營運。2013年,烏克蘭生産了50449輛汽車,但到了2021年減少到7002輛。
烏克蘭人正在“集體出逃”,誰之過?
烏克蘭國民的生活水準也在下降,公用事業費率不斷上升,截至目前公用事業債務已達30億美元。烏克蘭政治分析人士弗拉基米爾·查梅裡斯(Vladimir Chmeris)解釋道:“關稅将繼續上升。早在2020年夏天,烏克蘭政府就與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簽署一份備忘錄,同意天然氣價格應該完全由市場決定。市場價格意味着更高的價格,希望越來越多的貸款至少能償還之前的貸款。“
現在,烏克蘭終止了與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合同,不得不應對能源危機。更讓人頭疼的是,該國支付的天然氣價格甚至比歐盟國家還要高。2022年10月份,整個歐盟的天然氣價格從300歐元到700歐元不等,而在烏克蘭高達1100歐元。
大批烏克蘭人想移居到其他國家
是以,烏克蘭人正在集體離開這個國家。2020年,60.12萬人獲得了歐盟居留許可。根據普圖卡人口和社會研究所的資料,2021年的烏克蘭移民勞工數量為250萬至300萬。而在2014年至2021年期間,106.8萬烏克蘭人獲得俄羅斯公民身份。2021年前10個月,烏克蘭人口外流超過60萬,創下過去11年來的新高。
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4.7%的烏克蘭公民認為事情正朝着錯誤的方向發展。四分之一的烏克蘭人和三分之一的烏克蘭年輕人想移居到其他國家。蘇哈列夫斯卡娅說,總而言之,這很難稱得上是歐盟的勝利。
對峙數月終于“引爆”,未來如何走向?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任職期間,雖然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經濟制裁,但對北約東擴并不感興趣,甚至公開質疑北約的存在價值。2021年,拜登上台後對俄羅斯态度強硬,支援烏克蘭加入北約,增加對烏軍事援助。在此背景下,烏克蘭政府曾表示,要以武力“收回”克裡米亞并結束俄羅斯對烏東的“侵略”。
2021年11月以來,烏克蘭和美國政府稱,俄羅斯在與烏克蘭交界地區集結10萬士兵,可能“入侵”烏克蘭。美國政府不斷加大力度渲染“俄羅斯威脅”,聲稱俄方很快就會“入侵”烏克蘭。
衛星圖像顯示俄軍去年12月在俄烏邊境集結軍隊
俄方多次否認“入侵”一說,強調北約行動威脅俄邊境安全。去年底,俄羅斯向美國和北約分别送出雙邊安全保證協定草案,内容包括北約停止東擴、承諾不吸收烏克蘭為成員國等。今年1月,美國和北約向俄羅斯書面回複,拒絕不吸收烏克蘭、不在俄羅斯邊境附近部署進攻性武器等核心訴求。
而美國進一步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并向周邊國家部署軍隊;北約決定向東歐成員國增派部隊、軍艦和戰機。俄羅斯則展開一系列軍演。與此同時,歐洲國家在要求俄撤軍同時展開穿梭外交,欲降溫局勢。
2月17日,在“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和“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親俄民間武裝與烏政府軍發生炮戰,并向俄羅斯大規模集中疏散當地居民。俄南部州随後宣布,從烏東地區湧入難民數量持續增加,是以進入緊急狀态。
2月21日,俄聯邦安全會議就烏東部局勢舉行會議。普京随後簽署指令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指令俄國家武裝力量提供和平保障。美國、歐盟、英國、日本和澳洲随後宣布對俄實施新的制裁措施。
俄總統普京表示俄沒有占領烏的計劃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3日晚簽署法令,烏克蘭将于當地時間24日零時起在全國範圍内(除頓涅茨克州與盧甘斯克州)實施為期30天的國家緊急狀态。烏政府稱,俄近期簽署多項涉及烏領土的法律檔案,這些檔案“無效”,烏必須對俄作出回應。
2月24日清晨,普京發表電視講話稱,決定在頓巴斯地區發起特别軍事行動,并表示俄沒有占領烏的計劃。普京在講話中說,30年來俄一直試圖就北約不東擴達成協定,“但卻受到欺騙、施壓和訛詐”。他還指出,北約的戰車正在朝俄邊境移動。
澤連斯基24日發表講話說,烏克蘭決定與俄羅斯斷絕外交關系。他在講話中表示,烏克蘭軍隊正在頓巴斯等地進行艱苦戰鬥。他号召烏克蘭群眾保衛國家,表示将給需要的人發放武器。
烏克蘭危機如何走向?專家普遍認為,俄羅斯不會因制裁改變自身核心安全訴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與俄的角力可能将在漫長的制裁與反制裁、軍事對峙更新中進入更加複雜的階段。
南都記者 史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