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Pv6“+”速跑|IP基礎協定領域“突破者”G-SRv6

SRv6兼具IPv6尋址與源路由排程機制,協定簡單,可程式設計能力強,被認為是新一代IP網絡的核心協定。

但是,由于SRv6采用了128bit作為段辨別,當段辨別層數增多時,存在開銷大、晶片要求高、現網更新難等問題,難以在營運商網絡規模部署。解決該問題涉及幀頭結構和轉發機制的變動,影響較大,因而引起業内廣泛關注。本文介紹了G-SRv6的基本機制和技術體系,以及G-SRv6标準進展情況,并就基于G-SRv6建構營運商算網IP底座組網方案進行了探讨。

G-SRv6技術方案

G-SRv6基礎機制簡介

G-SRv6對SRv6封包頭的基礎幀格式和基本轉發機制進行了優化,徹底解決SRv6開銷大的問題,其基本的封包組織結構如圖1所示。

IPv6“+”速跑|IP基礎協定領域“突破者”G-SRv6

圖1 G-SRv6基本的封包組織結構

G-SRv6主要創新機制包括:壓縮備援字首技術、多長度SID混編技術、二維指針定位技術、壓縮标記技術、控制面通告技術。

壓縮備援字首技術:利用IPv6位址格式規律,提取SRH的SID清單中每個128位原生SID的共享公共字首,壓縮後的SID僅包含NodeID和Function部分,進而解決SRv6封裝效率低的問題。

多長度SID混編技術:定義G-SID容器,實作壓縮SID和原生SID使用統一128位G-SID容器承載,可在一個封包中攜帶多種長度的SID,解決與原生SRv6相容的難題。

二維指針定位技術:新增基于SRv6目的位址攜帶的第二維指針SI(SIDindex),與原有SL形成二級索引,準确定位G-SID容器中每個壓縮SID的位置,解決壓縮SID索引技術難題,降低轉發硬體實作複雜度。

壓縮标記技術:定義新的COC(ContinueofCompression)Flavor訓示SRH中SID的壓縮屬性,相容多種長度SID混編,實作了G-SRv6路徑靈活編排,具有良好的可擴充性。

控制面通告技術:擴充IGP、BGP-LS協定實作節點和鍊路SID壓縮屬性的通告,擴充BGPSR Policy和PCEP協定實作G-SRv6壓縮SID路徑通告。

基于上述創新機制,在G-SRv6方案能夠相容SRv6所有特性的前提下,将封包頭壓縮4倍,因而受到了業内的廣泛支援。

基于G-SRv6的技術體系

目前,基于上述G-SRv6壓縮幀結構和轉發機制,形成了完善的資料面和控制台協定,并在此基礎上建構了包括技術基礎、組網保障、網絡應用的完整金字塔形技術體系,實作了從概念提出、技術布局到組網應用的跨越,G-SRv6技術體系如圖2所示。

IPv6“+”速跑|IP基礎協定領域“突破者”G-SRv6

圖2 G-SRv6技術體系

基礎OAM:通過新型的BFD回程機制,實作嚴格路徑保護的雙向檢測,大大提升網絡檢測可靠性。

重路由及保護:通過創新的中間節點、尾節點故障保護機制,在指定路徑的情況下,實作本地保護,提升可靠性。

跨域互聯:通過跨域端到端全壓縮技術方案,能夠實作多域互聯免配置,支援網業分離的新型業務模式,實作端、邊、雲一跳互聯。

随流檢測:采用交替染色的機制實作快速感覺品質劣化故障,并自動進行故障定界,提升使用者SLA保障能力。

網絡切片:通過“Flex-Algo+切片子接口+切片ID”的方案實作階層化切片,提供100kbit粒度軟硬切片差異化服務保障,并能夠實作現網的平滑更新。

智享WAN:基于G-SRv6實作融合Overlay和Underlay網絡的新一代SD-WAN。

G-SRv6标準進展

SRv6壓縮技術涉及IP網絡基礎資料面和控制面變化,因而成為近期IETF讨論最為激烈的領域。

為了加速技術收斂,中國移動聯合國内外多個合作夥伴率先在IETF主導提出了SRv6壓縮技術需求,得到了多方響應,推動成立了IETFSRv6壓縮設計組,中國移動專家當選設計組主席,進而推動标準的發展。經過長達兩年的不懈努力——上百次設計組會議及上千封郵件溝通、讨論,SRv6壓縮設計組輸出了SRv6壓縮需求和SRv6壓縮方案分析兩個重要的文稿,并且被接納為工作組标準草案,為SRv6壓縮标準奠定了技術基礎。

其中,SRv6壓縮需求文稿提出了SRv6頭壓縮詳細的技術要求,包括資料面壓縮效率和轉發性能需求、壓縮功能需求、運維需求、安全需求以及協定設計需求等,為SRv6壓縮技術的設計和選擇提供了基本依據。

SRv6壓縮方案分析文稿則重點比較了IETF各方提出的4種技術方案:CSID方案、CRH方案、vSID方案以及UIDSR方案,其中CSID方案中包含了完整的G-SRv6的壓縮SID方案。經過詳細比較分析,形成了如表1所示的分項結果。

IPv6“+”速跑|IP基礎協定領域“突破者”G-SRv6

表1 4種技術方案比較結果

從表中可見包含G-SRv6方案的CSID文稿能夠滿足所有重要技術需求,成為IETF推動的技術方向。

近期,IETF已經将CSID文稿接收為工作組文稿,這标志着G-SRv6技術方案被IETF接納,成為主流的SRv6壓縮方案,為SRv6的商用部署奠定了基礎。

為了推動标準和産業成熟,中國移動主導在ONF成功立項了G-SRv6開源項目,聯合多方形成了G-SRv6開源項目種子代碼,并于2021年4月釋出了全球首個SRv6系統開源項目。

基于G-SRv6的算網IP底座探讨

基于G-SRv6技術體系建構智享WAN和雲專網,端到端采用G-SRv6統一協定體系承載,範疇包含從企業園區、廣域網到資料中心網絡,具備端到端G-SRv6連接配接、切片和可視化服務,形成“雲下一張網”能力,打造新一代營運商IP網絡底座,推動以雲為中心的網絡轉型。IP網絡底座通過統一協定體系,極大簡化跨接入、城域、骨幹等域網絡拉通複雜度,滿足快速靈活的端、邊、中心雲算力服務接入需求,實作将算力輸送到千行百業、千家萬戶,可為各類型企業提供上雲、組網、雲間互聯和上網的綜合網絡服務。

如圖3所示,IP網絡底座由入雲網絡和雲間網絡構成,雲間網絡圍繞雲布局建構一張全國性覆寫地市的高品質網絡,采用SDN進行網絡管控,以G-SRv6為統一承載協定進行多雲資源網絡承載并疏導雲間流量,實作多雲互聯以及“入網即入多雲”。入雲網絡通過Overlay整合多種接入資源進行統一排程,實作資源整合和優化排程,并通過感覺應用、感覺網絡結合網絡資源排程來保障業務品質。

IPv6“+”速跑|IP基礎協定領域“突破者”G-SRv6

圖3 IP網絡底座架構

基于G-SRv6的IP網絡底座具備四大特點:網業分離的G-SRv6網絡部署架構,實作網絡配置與業務開通解耦,提升了業務開通效率;“G-SRv6BSID即服務”的新型業務模式,将營運商網絡能力開放給使用者,提供服務化的業務;通過端到端G-SRv6隧道消除跨域網絡VPN對接複雜度,提供端到端的業務感覺和品質優化保障能力;通過G-SRv6拉通雲間和雲内的算網業務鍊,使得算力無所不在,網絡無所不達。

産業進展及展望

目前,G-SRv6創新技術體系及标準已被裝置廠商、晶片廠商以及測試儀廠商廣泛采用,包括華為、中興、博通、新華三、英特爾等在内的10餘家國内外主流廠商已推出成熟的晶片、裝置及測試儀表,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鍊。

近兩年,随着G-SRv6技術成熟和标準完善,全球多個營運商已經開展了G-SRv6的測試及試商用。以中國移動為例,目前已在浙江、河南、福建、廣東等省進行了現網試商用,驗證了G-SRv6技術體系在單域和跨域多場景條件下的業務功能、網絡可靠性、操作維護等特性,标志G-SRv6已具備商用落地和規模部署能力。

G-SRv6是大陸在IP基礎協定領域的少有突破,可全面應用于IP承載網,包括骨幹網、城域網,以及資料中心和SD-WAN承載,以G-SRv6為基礎的技術創新體系将有望成為算網融合時代IP網絡底座的基礎技術。

End

本文首發于通信世界雜志2022年2月10日第四期 總第889期

作者:中國移動研究院

程偉強 姜文穎 楊鋒 劉毅松 龔立豔 楊雪

責編/版式:範範

稽核:申晴

監制:劉啟誠

我就知道你“在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