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的“狠”,是連自己也不放過

華為的“狠”,是連自己也不放過

被美國制裁多年的華為現在怎麼樣了?

根據不久前華為釋出的2021年年報顯示,華為去年實作銷售收入6368億元人民币,雖然這一數字同比減少了28.6%,但是公司的淨利潤卻增加了75.9%,達到1137億元人民币。

這意味着什麼?

說明美國打壓的影響确實很大,營收規模有縮小,不過公司好像更賺錢了。拜登聽到這個消息,會不會更老年癡呆了?

以華為的智能手機業務為例,因為被制裁,麒麟晶片隻能使用庫存的,為了不斷頓,智能手機隻能限量上市,導緻這塊的營業收入幾乎減少一半。

公司賴以起家的營運商業務,因為制裁和行業增長受限的原因,也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華為的兩大支柱産業下滑,但是企業業務卻出現了增長,更重要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擷取能力得到提升。

與同城的友商中興通訊被美國制裁打擊後元氣大傷相比,華為似乎練就了一身“沾衣十八跌”,公司營運沒有受到絲毫影響一般,試想如果沒有美國制裁,它去年的營收會不會突破萬億元?

華為為什麼這麼扛打?

也許這與它的企業文化有關,衆所周知,華為的企業文化就是狼文化,這種文化,不僅對對手狠,對自己也狠,是以煉就了強大的生存能力。

華為的“狠”,是連自己也不放過

一、對對手的狠:你有“地闆”價,我有“地獄”價

華為經常說,“我們沒有出路,惟一的出路就是勝利”。

在這樣的華為面前,任何一個對手都要枕戈待旦,無法安睡;競争對手沒有必要,不要招惹華為,否則會遭到近乎瘋狂的反噬。

在通信裝置市場和終端市場,企業之間競争采用最多的手段是價格戰,不僅出現零利潤的“地闆”價,甚至還有虧損的“地獄”價,讓對手防不勝防。

2005年,中興通訊在華為的勢力範圍——尼泊爾市場,成功拿到100萬線GSM網絡建設合同。這是當時尼泊爾通信行業最大的一筆訂單。

華為對此極為不滿,并一度将中興通訊告到中國駐尼泊爾使館商務處。

因為在這場招标中,華為的報價是1200萬美元,而中興通訊的價格是390萬美元,

華為認為中興通訊是低于成本價競标,涉嫌不正當競争。

不過,中興通訊作出解釋,表示招标中商務價格政策有長期短期之分,在對組網方案、市場政策等不知情的情況下,華為判斷中興通訊定價低于成本是沒有根據的。

三年後的中國電信CDMA招标上,中興通訊遇到華為的打擊。

據了解,當時中國電信的招标預算是100億元左右,中興通訊報價是70億到80億元。

而華為呢?報出了令業界震驚的價格——6.9億元!

據媒體測算,按照40-50%的毛利率來算,華為做下來要倒虧50億元。

華為的做法一度引發行業“競争要利潤還是要道義”的争論。盡管最後中興通訊依然拿到行業份額最大的訂單,不過華為通過低報價,從中興通訊手中搶下一塊蛋糕。

除了中興通訊,21世紀曾紅極一時的小靈通廠商UT斯達康,也因為“挑釁”華為而遭到暴擊。

小靈通其實就是無繩電話的大功率版,用的是固定電話的線路,但是因為是單向收費,比手機便宜多了,是以在當時很有市場。

不過任正非認為PHS技術是一個落後的技術,很快會被淘汰,隻有3G技術才代表着未來。

華為沒有上馬PHS項目,錯過了小靈通在中國的暴利。

UT斯達康以及随後進來的中興通訊成為中國電信小靈通的供貨商,實際上,供貨商們根本不需要自己研發和生産,他們隻需要從日本京瓷那裡購進小靈通機器,再貼上自己的商标就行了。

UT斯達康賣小靈通,賺錢賺到手抽筋,就想着擴大業務,打算以小靈通的高利潤為基礎,捆綁銷售軟交換、光網絡和無線産品,這無疑是在跟華為虎口奪食。

本來華為看到中興通訊在小靈通上賺錢,窩一肚子火,UT斯達康這一鬧,任正非當即拍闆,投入兩個億,搞小靈通!

反正隻是貼牌,不需要什麼其他的研發和材料投入,再加上營運管道本來就是華為的優勢資源,比UT斯達康更有話語權。

據說,任正非對小靈通業務部門的要求隻有一個,不準高利潤,也不準虧本。2003年11月,華為推出了自己的小靈通,而且承諾營運商,小靈通壞了包換,在發貨的時候,按照損壞率,額外給營運商一定數量的手機。

随着華為的小靈通上市,UT斯達康的好日子也到頭了。在2003年它的淨利潤還高達兩億美元,2004年驟降到7000萬美元,到2005和2006年就進入虧損狀态,分别虧了4.87億美元和4.82億美元。

二、對自己的狠: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戰士用

華為的“狠”,是連自己也不放過

對華為來說,它最值錢的資産是人才。

在對人才的引進和使用上,華為最擅長的一招就是砸錢!

仿佛世上沒有用錢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沒有解決,就繼續砸錢。

4月25日,華為又啟動了新一輪的“天才少年”招募計劃,在全球範圍内招聘理工科相關領域的有特别建樹,并有志成為技術領軍人物的人才。

華為能給天才少年的,除了大牛導師,全球化的平台和資源,還有5+倍的薪酬。

據媒體報道,華為給天才少年的年薪,基本是百萬元起步,最高的超過200萬元。

華為從公司成立就對人才“下手”相當地狠。

其一位早期的高管在離職後曾寫書,在書中透露,他在1993年離開學校到華為,在學校裡的工資是400多塊,而到華為就是1500元起步,并且當月僅上一天班就給了半個月的工資。

第二個月這位高管的工資就漲到2600元,後來每個月都有漲,到8年後離開,他的身家已經超過千萬元。

這樣的華為誰不愛來?

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收益與付出往往是成正比的。

能進入華為工作意味着得到了一份高額的收入和華麗的身份,但是要拿到這份收入,保證這份工作,還得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

一位華為前HR說,華為在人才使用上有一個觀點,就是給員工3000塊,也許隻能發揮30%的能力,而如果給5000,則可能發揮100%,甚至120%。

華為員工不僅有高額年薪,還有公司股票期權,這也是華為對人才有吸引力的地方。員工在華為,不是為任正非打工,而是在為自己的前途打工。

是以,在華為早期,銷售人員可以為等一個客戶,在寒風中等8個多小時;

在非洲鳥不生蛋的地方,把在院子裡攆雞作為惟一娛樂,最後活活把雞跑累死;

同樣是在非洲,面對槍林炮雨和疾病威脅也要義無反顧;(據說有一段時間,華為對在非洲得瘧疾的員工設立有“瘧疾獎”。)

在歐洲發達國家市場,為了能夠進入供應商體系,可以為客戶提供免費産品體驗;

……

如此種種,外界認為是華為公司在壓榨員工,那為什麼華為的員工甘之如饴,而且隊伍越來越龐大,去年超過20萬人?

隻能說,目前在中國制造業中,隻有華為才能夠、才敢于這樣使用員工,對員工給得起高薪,出得起股份(離開了還能真正兌現)。

進能錦衣故裡,退能衣食無憂,員工沒有生活上的羁絆,自然能夠全身心投入在前線打仗,是以,不用擔心華為對自己人的狠,那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