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生兒出生率下降,婦産科迎來“寒冬”,民營醫院的處境更艱難

作者:财先說
新生兒出生率下降,婦産科迎來“寒冬”,民營醫院的處境更艱難
文/BU 稽核/子揚 校對/知秋

近年來,民營醫院喪失患者信任、被資本抛棄,經營情況并不樂觀。

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1》公布的資料,2020年,大陸公立醫療機構的虧損為22億元;而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整體虧損竟然有将近1300億元。

新生兒出生率的下降,讓民營醫院的日子更是艱難,婦産行業“寒冬”已至。

婦産行業迎寒冬

近年來,随着婦女生育意願的降低,新生兒出生率不斷降低。據衛生健康事業統計公報公布的資料顯示,2016年大陸迎來生育小高峰,全國住院分娩的活産數為1846萬;而在2020年時,這一數字卻縮減至1203萬。

新生兒出生率下降,婦産科迎來“寒冬”,民營醫院的處境更艱難

這讓以往火熱的婦産行業逐漸降溫,醫院的婦産科由此受到不小的沖擊,婦産醫院受到的沖擊更是嚴重。這讓本就境況不佳的民營醫院,處境更為艱難。

婦産專科醫院是民營醫院的起手式,是以随着民營醫院的火熱,民營婦産專科醫院的數量也不斷增長。到2014年時,大陸民營婦産專科醫院的數量已經從2003年時的23家,增長至460多家。

2016年,“二孩”政策的開放更是創造了一個生育小高峰,“一床難求”的問題驟然凸顯。在這樣的情況下,業界對于産婦兒市場大為看好,加碼婦産行業。

不少民營婦産醫院忙着搭建團隊、拓展床位,等着瓜分二孩政策帶來的紅利。

新生兒出生率下降,婦産科迎來“寒冬”,民營醫院的處境更艱難

然而,二孩政策帶來的生育高峰十分短暫,新生兒出生率在此後的幾年裡,繼續延續下滑态勢。如此一來,多出來的床位沒了用處,搭建好的團隊成了醫院的負擔,婦産行業是以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不少民營醫院因錯誤判斷行業形勢,而受損嚴重,非但沒能吃到蛋糕,反而将自己拖入了深淵。近年來,不少民營婦産醫院的經營情況不容樂觀,有甚者年收入從此前的千萬元左右,縮水至如今的百萬元。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滑,民營婦産醫院在寒冰之中也越陷越深,行業陷入了發展的困境。

民營醫院謀求轉型

在婦産行業蕭條的情況下,不少民營醫院謀求生存,有些直接選擇關掉婦産部門,而有些則琢磨起了轉型。

新生兒出生率下降,婦産科迎來“寒冬”,民營醫院的處境更艱難

雖然大陸新生兒數量逐漸下降,但是孕婦對于懷孕期間不斷提升的需要,讓不少婦産醫院看到了新的發展空間。

為此,不少婦産醫院做起了産後康複、月子會所的生意。在這裡,産婦可以進行産後修複與養護,醫院會為産婦提供月子餐、盆底康複、子宮複舊等多種服務。

這種轉型讓不少婦産醫院重獲新生,有了繼續發展下去的動力。

除了謀求轉型之外,提升服務品質與醫療水準也是許多民營婦産醫院的生存之道。為此,很多民營醫院以客戶需求為基礎,做精細化服務,從小細節上做起提升産婦的感受。

同時,許多民營醫院還努力吸納行業人才,着力建構起專業醫療團隊,為産婦保駕護航。強大的醫療團隊,無疑将成為民營醫院競争的強大力量。

新生兒出生率下降,婦産科迎來“寒冬”,民營醫院的處境更艱難

在以上多種手段之下,不少婦産醫院度過難關。

以上的種種經驗不隻适用于婦産醫院,提升服務、強大技術對于正在虧損泥潭中掙紮的民營醫院來說,也是一個脫困的好辦法。

畢竟,民營醫院之是以虧損,是因為亂收費、治療效果差等問題使得民營醫院難獲患者信任。是以,民營醫院的接診人數遠低于公立醫院,業績自然也十分低迷。

是以,規範收費、提升服務、增長技術等是整個民營醫院需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