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歲以後的學前教育思想

夫妻對孩子的責任不應該從孩子長大後開始,而是應該從懷孕前就開始。

有人對五個月大小的胎兒進行胎教,結果,孩子出生後4個月就會講話。

每一位家長都要努力學習早教優育知識。孩子的成長是一次性的,容不得絲毫的失誤和虛度。孩子越小家長的作為對孩子的影響越大,要讓孩子的成長曲線是陡峭上凸的。

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印入孩子的大腦,家人給予孩子的科學的豐富的感官刺激,讓孩子的大腦健康發育。相反,把孩子交給沒有早教意識的老人,整天不下樓,孩子的大腦發育不良,耽誤一生。

愛因斯坦的大腦才開發了10%,是以,家長施展早教才華的空間是巨大的。需要注意的是:1、要遵循科學原則。2、不要急于求成,很多孩子的優勢展現于“遠後”。3、傑出的父母,沒有一個是輕易取得教子成功的。要麼是教得法,要麼像老師備課一樣,有備而作為。

本文重點讨論1歲以後的學前教育思想。

學前教育的頭等大事是人品教育、是為人處世。

1-3歲要養成:好奇、興趣、觀察、凝思、遐想、深究、好問、認真、細心、早起、運動、勤勞、家務、友善、活潑、開心、愛說、勇敢、自理、高效、聽看書、愛集體遊戲、愛交往等習慣。簡化為:興趣、運動、勤勞、高效、看書、交往六大習慣,核心是高效率生活。看似嚴酷,其實孩子自己并不痛苦。家長想通了,做了樣子,孩子都能照學。他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不依賴上進心、榮譽感,也不用外力督促就一輩子保持下去了。

1歲以後的學前教育思想

反之,例如從小懶散、長大寫作業磨磨蹭蹭。從小不幹活,長大眼裡沒活,隻等着别人伺候。從小不交往,長大就不愛搭理人。

0-3歲所受教育的優劣,鑄就了一生的巨大差别,是不需要孩子額外刻苦付出,就能與其他孩子拉開差距的唯一年齡段。

我們的教育理念:榜樣為本、(家長)先緊後松、(對孩子)先嚴後寬,點燃興趣、養成習慣、訓練能力、高效率地玩中學。簡化為:榜樣、嚴格、興趣、習慣、能力、高效六條。

1歲以後的學前教育思想

以點燃興趣為例,有一家,父母都是農民,教不了孩子,隻是引導孩子對算術感興趣,結果兩個孩子都愛上了數學,成了人才。

中國孩子的想象力在世界排名倒數,這是有因果關系的。自古死記硬背、大人隻想讓孩子“聽話”,學校高度統一。現今的孩子“疲勞戰術”、“題海訓練”,學生沒時間“自由思考”。人們過于看重分數和名次使孩子謹小慎微,殘酷的競争壓力讓孩子沒有閑心去遐想。大家都追求“短平快”,沒有“興緻去潛心探索”。

1歲以後的學前教育思想

應對的辦法:

1、家長就像毛主席當年打仗一樣,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壯大有生力量才是取勝的根本;孩子的培養不計較一時成績,隻看學習,潛心培養孩子的品德、性格、毅力、志向、思維、能力、習慣、經曆、見識、眼光、格局、修養、魄力、膽識、胸懷、财商…把孩子培養成“雄才”是根本,将來自有“大略”。

2、關注和鼓勵孩子的“提問”,從一開始就引導、培養孩子深入探究、積極思維、發散思維。

3、家長、家教老師要做“好奇、興趣、愛好”的榜樣。點燃孩子的好奇心。隻有在興趣的驅使下孩子才有“興緻去潛心探索”。

4、盡早培養興趣、運動、勤勞、高效、看書、交往六大習慣。他習慣了高效生活,自然博學多聞、智力超群;孩子早慧了,學習壓力自然就小了,有心情、有空閑去想、去思考。

5、酷愛閱讀,古今中外博覽群書,充實的大腦才有可能進行高品質的想象。

6、人和人最大的差別就是思想和思維的不同。人要思想解放和發散思維必須從小接受優秀的早教,享有自由的成長環境,進行長期的發散思維訓練,才能具備創新思維能力。

簡化歸結為:雄才、提問、興趣、高效(早慧)、閱讀、思維六個要點。

縱觀人生,學校教育,注重的是“智力”。包括“知識、技能、學曆”。它決定人的“就業、工資、留學”。

但是,一個人進入社會後能不能“順利、升職、成事”幾乎與“智力”無關,主要取決于“素質、能力、社交”。這正是學前教育的重點。簡稱為“能力”。

而一個人能不能 “創新、突破、成大業”又幾乎與這兩項都無關,而是取決于“想象力,思維優勢、性格、眼界”,簡稱為“思維”和“性格”。例如:馬雲、任正非,他們的學曆都不高,但是悟性高、有思維優勢。當然更多的是學習也棒的全才,例如,以錢學森為代表的錢家20多代出名人。“思維”、“性格”和“眼界”這三項也是學前教育的重點。

總之,1-3歲要養成“興趣、運動、勤勞、高效、看書、交往”六大習慣,

學前教育理念簡化為:榜樣、嚴格、興趣、習慣、能力、高效六條。

培養想象力簡化為:雄才、提問、興趣、高效、閱讀、思維六個要點。

縱觀人生:就業靠智力,進階靠素質和能力,突破靠思維、性格和眼界。

學前教育要點:胎教、早教、榜樣、嚴格、習慣、興趣、運動、勤勞、高效、聽看書、交往、雄才培養、提問、智力、素質、能力、思維優勢、性格、眼界。19項。如果孩子學前比較成熟已經懂事,可以再增加“立志、自律和自學”三大目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