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人不難發現,蔚來最近似乎盯上了寶馬。
去年12月的NIO Day, ET5釋出的同時,寶馬3系被直接點名。前不久的溝通會上,蔚來官方首次确認4月将釋出大五座SUV ES7時,又再次點名即将上市的寶馬X5L。
我也回想了一下,在最近幾次和蔚來高層的溝通中,寶馬的産品和品牌,被提及的機率确實極高。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蔚來已經明确開始和寶馬對标了。

這樣的對标并非沒有原因。
表面上看,蔚來和寶馬基因确實類似,兩者都是高端品牌,都主打操控,也都力求帶給使用者愉悅的用車感受。并且,寶馬在電動車領域的布局也正在深入,去年釋出了旗艦産品iX,主銷純電動車型iX3也是BBA同級别三款純電動車裡賣的最好的,和蔚來的車型有了一定的直接競争關系。
往深一步看,随着新能源産品的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電動車和燃油車的戰争正在無聲的開啟。在蔚來眼中,他們和寶馬的确即将邁向正面戰場,但這個戰場的主角不是寶馬的電動車,而是寶馬的燃油車。
1
去年12月蔚來ET5釋出後,我曾經做過一個視訊,聊為什麼寶馬3系會是ET5一個很重要的競争對手。當時很多人留言吐槽:寶馬這麼多年積澱下來,蔚來憑什麼和人家比?
确實,我完全不否認,寶馬是非常棒的品牌。從國中到大學,看到身邊親戚朋友開寶馬3系,我都眼饞到不行。但必須要說的是,這幾年,情況發生了變化。
為什麼當下的蔚來,敢和寶馬叫闆?
就兩個字:實力。
這個詞很重要,打仗得靠硬本事。尤其現在的使用者越來越懂,沒兩把刷子就跳出來,基本等于送分。媒體傳播也不再是過去槍彈論的時代了,大量的多管道的資訊轟炸下,使用者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出,誰講的有道理,誰是吹牛,誰是廣告。
實力怎麼展現?資料不會說謊。
寶馬去年電動車産品銷量是2萬多輛,而且是在iX3大幅降價的情況下實作的。對比之下,蔚來去年銷量接近10萬,而且平均成交價43萬多也高于寶馬。在30萬以上高端純電市場中,蔚來占有率超40%。是以不論是什麼資料次元看,蔚來是比寶馬的電動車幹的好不少的。
2
懂的人都懂,真正有看頭的,是蔚來的電動車對比寶馬的燃油車。
今年蔚來會傳遞三款新車,ET7,ET5和ES7。一款中大型轎車,一款中型轎車,一款大五座SUV,都是基于NT2.0平台打造的産品,是蔚來目前三個細分産品線的旗艦。有趣的是,這三款新車,對應到寶馬的油車,都能找到尺寸和定位類似的對手:寶馬3系、5系、以及今年馬上要上市的X5L。
乍一眼看,不論是3系、5系還是X5系,都是各自領域的銷量和口碑佼佼者,蔚來似乎沒有什麼競争力。但是,如果從一位真實購車使用者的視角,拆開了揉碎了看,會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兒。
我們可以從使用者買車會重點考慮的三個次元做一些簡單的舉例分析:産品,服務,品牌。
先聊産品。
就用我自己剛訂的ET5舉例吧。去年NIO Day剛結束,我就訂了一輛。在預定之前,我還真仔細對比過寶馬3系的産品力。畢竟後者是這個級别傳統豪華品牌燃油車中賣的最好的,去年賣了超過17萬輛。
ET5在産品上有三個我很在意的關鍵點,是超過寶馬3系的。
一是性能。寶馬3系主打運動,大家都知道,百公裡加速最快的版本能到6秒出頭,對于這個級别燃油車來說已經很好了。但什麼東西就怕對比,蔚來ET5的雙電機,動力和扭矩都更大,360千瓦,700牛米,後軸還用了210千瓦的碳化矽永磁電機。另外刹車也是高性能4活塞卡鉗,百公裡加速隻要4.3秒。這組資料,讓人很難不心動。
二是智能。ET5已經開始探索車内AR和VR互動了,3系還需要用手機支架看導航;ET5的輔助駕駛平台算力1016TOPS,寶馬用的Mobileye 晶片隻有2.5 TOPS。ET5有雷射雷達,有7顆800萬像素攝像頭,寶馬都沒有。毫不誇張的說,單就智能化這一點,很多使用者就會和我一樣,給寶馬3系一票否決。因為這根本就是兩個時代的産品。就像當初手機用上iphone一樣,隻要感受過,就真的回不去諾基亞了。
三是價格。3系的主銷車型,目前價格35萬左右,雖然終端有優惠,但加上什麼裝潢、上牌、購置稅等,落地總價一般都會高于35萬。ET5如果用BaaS方案,25萬出頭落地,就算買斷電池,也隻需要32萬8。另外用車成本省了每月1000左右的油費,養車成本按6萬公裡算差不多能便宜一倍。
除了例舉的ET5之外,包括包括ET7、ES7對比寶馬5系,X5L,也完全可以參考我列出的三點對照模版,相信大家會有自己的答案。
3
當然,這時候肯定有人說,給你說的,好像寶馬一點優勢都沒有了?
并不是。客觀的說,寶馬有兩點優勢還很明顯。
第一是多年積累下來的調校功力,這個不是單純的快,而是那種精準絲滑的操控感,底盤的質感,開過的人應該都知道。如果用打分的化,寶馬在這方面可能能夠做到95分,但蔚來隻能做到80分。但是,對于大多數人而且,單就這一點,還不足以彌補寶馬同級别産品在性能、智能、配置、價格上的綜合劣勢。
這時候質疑者會搬出第二點:你說的再好,ET5最終還是一輛純電動車,裡程焦慮和補能焦慮還是會有呀。
客觀來說,的确如此,畢竟加油站還是更多,尤其是在跑長途的場景中。
不過,必須也得說的是,蔚來的補能體系是目前所有電動車品牌中最完善的,除了超充、家充、目的地充電站外,已經上線了超過800座換電站。這些換電站在局部的确已經實作了蔚來那句“讓加電比加油更友善”的承諾。比如我家旁邊就有個換電站,開過去10分鐘,換電5分鐘,15分鐘搞定。
就我個人的了解,如果你的用車場景主要是城市,不是隔三差五就需要跑大幾百公裡的長途,還是那種相對偏遠地區的高速長途。那一輛純電動車的體驗,尤其是蔚來這種補能更完善、并且依舊會不斷完善的純電動車的體驗,會遠超燃油車。
至于這麼說是不是真的,大家可以去問問身邊開電動車的朋友,還願不願意再開回燃油車。答案會很簡單。
4
說完了産品,再來聊聊服務和品牌。
我為什麼訂ET5,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蔚來是一輛車,同時也是生活方式。
這麼說好像有點官方,說三個小故事吧。
a:我夫妻特别喜歡在NIO life裡買麥片。我家現在早餐吃的麥片,大多數都是蔚來的麥片。很神奇的一件事情。蔚來的NIO life闆塊,很多人覺得是之前寶馬這些豪華品牌之前搞精品的那套邏輯嗎,但其實完全不一樣。真正用過的人會很明顯的感覺,他們絕對不是随便搞點衣服、水壺、錢包,印個LOGO就完事兒了。這裡面有選品的堅持,有積分體系的串聯,有直營模式帶來的企業和使用者的天然連接配接,等等,缺一不可。
b:我兒子很喜歡去牛屋和蔚來小姐姐玩。上次我們去杭州西湖玩,旁邊就有個蔚來中心。我兒子在二層兒童遊樂區,單獨和蔚來的幼師小姐姐以及其他小朋友玩了一個小時,全程都沒有哭鬧找爸爸媽媽。這種體驗,甚至比我們給他報的3、4百一節的早教課都好。我和夫妻也正好用這段安靜的時間,坐在很有質感的沙發上,喝一杯特色茶飲,我還回複了幾封郵件。
c:我朋友很喜歡蔚來的服務小哥哥。上次這姐們和我開玩笑,說之前開BBA時特别怕車出問題,怕去保養,因為每次都很懵。但換了蔚來之後,她開玩笑說恨不得車能經常出點問題,因為會有一位帥帥的小哥,幫他全程搞定,不用操任何心。這就是服務的力量,使用者雖然也知道這都是花的自己的錢,但我願意花這個錢買我省心,買我開心。
這裡再多說一句,盡最大可能服務好使用者,是蔚來刻在骨子裡的DNA。
突然想到去年沸沸揚揚的“座椅門”事件,有蔚來使用者在蔚來APP裡吐槽座椅做的不舒服,透過事件看本質,給大家一個思考方向:除了蔚來,還有沒有其他企業,允許使用者在自己的APP裡如此集中的吐槽自己?
這是很值得思考的角度。它直接可以看出,一家公司是不是真的重視使用者,願意為使用者利益,一定程度上犧牲企業利益。觀察一家企業和觀察一個人一樣,很多事情,得看他們是怎麼做的,而不是怎麼說的。
這些,都是蔚來的“體系”能力,而這份體系能力,是目前包括寶馬在内,任何豪華品牌都無法給予的。它們在産品力之上,真正塑造了蔚來品牌的進階感,築造了蔚來品牌的護城河。
現在我的身邊,已經很少有人會覺得,蔚來的品牌力低于寶馬們了。
5
當然,看完這篇文章,肯定會有人吐槽我的判斷,堅持燃油車依舊是未來。就好像去年李斌被鍵盤俠們群起而攻之一樣,大家隻聽到了掐頭去尾的那一句:“搞不懂為什麼還有人買燃油車”。卻沒聽到他的下半句:這會是一個過程,到2030年,新能源車的市場滲透率會超過90%。
對于這個判斷,我深以為然。
在未來的五到十年裡,電動車和汽油車仍然會長時間并行,很多使用者會繼續對電動車嗤之以鼻,很多使用者依舊會猶豫不決, 但這些都無法改變大勢,燃油車産品會越來越缺少競争力,燃油車市場會随着使用者認知的疊代越來越快的萎縮。
作為電動車品牌中的頭部公司,蔚來是高端市場當之無愧的第一把交椅,逐漸占據寶馬等豪華車品牌的燃油車市場佔有率,已經沒有任何懸念。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