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詞帝”李煜的兩首“病詩”,非常冷門,但值得細品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這兩句話所評價的是南唐後主李煜,一位絕代才子詞人,一位昏庸的亡國之君。作為人中君王,李煜顯然是不及格的,但論詞中成就,李煜卻當得起“千古詞帝”之稱!

李煜的詞名世人皆知,其詞集名作佳句疊出。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等等名句都流芳千古脍炙人口。

“詞帝”李煜的兩首“病詩”,非常冷門,但值得細品

其實李煜不僅填詞絕妙,其作詩的才能也冠絕當世。比如其《賜宮人慶奴》、《書靈筵手巾》《渡中江望石城泣下》等詩篇即便放在唐代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不過李煜的詩大多都是亡國前所作,并且有很多都是病中所作,流傳至今已然很冷門了。比如“病态如衰飒,厭厭己五年”、“衰顔一病難牽複,曉殿君臨頗自羞”、“山舍初成病乍輕,杖藜巾褐稱閑情”等等,故後世有“病詩”之謂。

今天咱們就來欣賞李煜的兩首“病詩”:

病中感懷

南唐·李煜

憔悴年來甚,蕭條益自傷。

風威侵病骨,雨氣咽愁腸。

夜鼎唯煎藥,朝髭半染霜。

前緣竟何似,誰與問空王。

“詞帝”李煜的兩首“病詩”,非常冷門,但值得細品

這首《病中感懷》是其亡國前所作,當時李煜的幼子夭折,皇後大周後又病逝,喪子失妻之痛使其深受打擊,以緻病倒。病中更兼國事煩身,感慨良多,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首聯“憔悴年來甚,蕭條益自傷”從詩人的身體和生活兩方面渲染出傷感的氛圍,身體漸漸憔悴而生活日益蕭條。

緊接着颔頸兩聯更進一步刻畫詩人的生活狀态:“病骨”常受風侵而“愁腸”傷感多為陰雨所緻。既寫出外在的風寒雨冷,又表達出内在的愁病交加。頸聯再加感歎:寶鼎無用,隻能煎藥,垂垂老矣、哀戚更甚!

結尾兩句“前緣竟何似,誰與問空王”是病中茫然的悲問:愁病交加下對人生前路茫然無所适從,便隻好求助于佛法,幻想從佛法中得到解脫之道!

“詞帝”李煜的兩首“病詩”,非常冷門,但值得細品

整首詩秋景凄涼、病骨憔悴、愁腸郁結,将病體、心病、國事融彙一體,渲染出萬分傷感的氛圍,讀來耐人尋味。再來看下面這首《病中書事》:

病中書事

病身堅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靜居唯搗藥,門扃幽院隻來禽。

庸醫懶聽詞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賴問空門知氣味,不然煩惱萬塗侵。

這首《病中書事》的創作年代不詳,很多詩家認為此詩應作于李煜亡國被俘後。但從詩的内容看來,應與《病中感懷》所作的年代相近。《病中感懷》一篇側重于感慨心事,而《病中書事》篇則側重于記叙病中的生活瑣事,通過瑣事來表達病中的心情。

開篇先講焚香坐禅,清香之下不禁感覺病體輕松。颔聯描繪宮院中的景色:明月高照,唯有搗藥聲作響,門庭幽靜,隻有小鳥時時飛來;頸聯描寫具體的瑣事:偶有醫生前來為詩人診病,卻無益于事,在宮女攙扶下散步,深感病體無力。院景冷清而病體慵懶,詩人心情也愈發沉重。

“詞帝”李煜的兩首“病詩”,非常冷門,但值得細品

結尾一聯“賴問空門知氣味,不然煩惱萬塗侵”同樣是求佛問道,不過《病中感懷》是茫然中問佛,而此詩卻是學佛已有所得,因而慶幸自己懂得了不少佛理,才能在如此病中無煩無惱、不愁不苦。

兩首“病詩”,一者感懷、一者記事,感懷一篇郁結傷感,詩人隻好求助佛法;而記事一篇雖冷清蕭索卻頗有生活氣息,大有學佛後萬事不萦心、自得其樂之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