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易》:牢記三個字,說透生活大智慧

《周易》:牢記三個字,說透生活大智慧

《周易》第一卦是乾卦。第一句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點向上的心态,不消極,不沉淪。在有限的光陰裡,盡自己最大努力,活出一點樣來。

範仲淹年少家貧,在寺廟借住,每日劃粥而食,堅持學習。王羲之努力勤奮練字,饅頭蘸墨卻渾然不知。司馬光以木頭做警枕,夜晚驚醒,便起身讀書。正是因為不懈努力,他們才最終獲得了驚人的成就。

一分辛勞,一分收獲。這個世界很公平,你付出多少努力,就能收獲多少成果。少年易老難學成,一寸光陰不可輕。人生百年,彈指而過,若是不努力一把,将來就隻剩下後悔了。

珍惜時間,努力奮鬥,未來才有無限可能。而對于身處困境中的人來說,更要保持一份昂揚的心态,不服輸,不認慫。努力向上,奮勇向前,未來必然可期。

《周易》:牢記三個字,說透生活大智慧

上加一豎,就是止。凡事都要有限度,當人生前行到頂峰的時候,上無可上,就要懂得知止。

《周易》說:亢龍,有悔。高處不勝寒,當人生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要開始懂得停下腳步,思考退路。

曾國藩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手握兵權,功高震主。官居一品,進無可進,于是主動裁撤湘軍,讓弟弟回家。更是主動扶持李鴻章,讓淮軍和湘軍彼此制衡,消除清王朝戒心。曾國藩位極人臣,手握軍權,卻能善終,這在曆史上并不多見。

人有欲望,有貪念,有對名位的執着。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人力有時盡。水滿則溢,月圓則缺,一定要懂得敬畏天道。在風光的時候,能夠察覺危機,急流勇退,是大智慧,更是大魄力。

古人說: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有智慧的人總是根據時局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行動。人生有上,也要有止。止步,并不是失去所有,而是為了獲得新生。

《周易》:牢記三個字,說透生活大智慧

《周易》:鼎,君子以正位凝命。正位凝命,指擺正位置,凝聚力量,以完成自身使命。無論是“上”和“止”,都要在上面加一橫,這就是“正”。這一橫是良心,是底線,是生而為人,就不能突破的良知。

春秋時期,魯國相國公休喜歡吃魚,很多人給他送魚吃。但是他卻從來不接受。别人問他:你這麼喜歡吃魚,為什麼拒絕呢?公休說:正是因為我喜歡吃魚,是以才不能收魚。收魚就要辦事,辦的事多了,遲早都要革職查辦,到時候進了監獄,别說是魚了,魚骨頭都吃不到。

古人說:心正則廉潔,身正則直,行正則威嚴。内心純正,沒有妄念和貪婪,才能公正廉潔,坦坦蕩蕩。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守住内心的準則。一個人沒了底線,什麼事都做的出來,一個社會沒了底線,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王陽明說:人人皆可為聖。但是因為欲望的遮蔽,人慢慢就把良知丢掉了,于是做了很多錯事,遺憾終身。再多的财富也不能帶走,對身外之物不妨看淡一點。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隻睡卧榻三尺。清茶淡飯,内心安甯,就是最大的财富。一個人對生活抱有希望和熱情朝氣蓬勃地活着,這是“上”。在時局的變化中,能夠知進退,能舍得,這是“止”。無論何種境遇,都不曾動搖底線,活得問心無愧、坦坦蕩蕩,這是“正”。能進、能退、能守,能做到這三點,人生又有什麼禍患可言呢?

◎本文轉載自“儒風大家”,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